优化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助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科学院院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0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加速演进,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基础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优化资助布局,调整资助政策,完善管理模式成为科学基金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命题.文章对国际科学基金组织基础研究的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借鉴的先进经验,聚焦科学基金资助格局与管理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未来发展中优化资助政策,助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提供管窥之见.
其他文献
准噶尔盆地是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典型区域,周围高大山地形成径流,流入盆地后造就了绿洲.绿洲和荒漠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绿洲需要通过排水带走自然富集的盐分,而排水给其外围荒漠植被提供水分与养分,外围荒漠植被反过来为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随着绿洲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加大,节水措施大范围应用,绿洲排水急剧减少.这一方面导致盐分外泄不畅,绿洲积盐;另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剧烈下降,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的植被受到威胁——绿洲-荒漠共生关系面临根本性的危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
为构建一株具有高复制能力的流感病毒疫苗株,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PR8的6个内部基因为骨架,以一株H3N2亚型低致病力猪流感病毒(SIV)GX1659株的HA和NA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了pBD-GX1659-HA和pBD-GX1659-NA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并接种SPF胚,经血凝试验、测序筛选获得了一株重组病毒GX1659/PR8.该重组病毒在鸡胚传20代,血凝价均能达到8 log2以上.每5代病毒的全基因组经PCR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PCR产物均无任何缺失或突变,表明GX1659/PR8具有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各学科领域深度交叉融合,基础研究从科学家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式的研究模式,逐步展现出对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带动作用,从而演化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这一新模式.文章提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概念,分析“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特征和类型,阐明了发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3个原则:以科学目标为导向;以自由探索为科学活动的根本形式;以科学家为主导.
随着科学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和处理等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逐步走向以科学数据为基础性科技资源的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研究范式渗入到各学科领域的实际工作中,科学数据在科研创新中的价值日益突出,科学基金资助机构的科学数据管理职责也更加重要.为此,文章在分析科学数据管理需求产生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之上,梳理了发达国家科学数据管理的实践经验,指出科学数据管理活动应联结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以扩展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及其产生的价值、推动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针对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包括:科
为探究刚地弓形虫致密性颗粒蛋白(GRA)12和GRA14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本研究构建了pcDNA3.1-GRA12和pcDNA3.1-GRA14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48 ku和45 ku处分别出现大小相符的GRA12和GRA14蛋白条带.将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单独免疫或联合免疫小鼠,首免后2周、4周、6周时采集血清,利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DNA3.1-GRA12和pcDNA3.1-GRA14重组质粒免疫可以激活小鼠体液免疫
为了解新疆两个规模化牛场温氏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集了不同年龄段牛(<6月龄犊牛、后备母牛、成年母牛、育肥牛)的血液样品共152份,利用PCR方法扩增血液样品中的温氏支原体16S rRNA部分基因序列,两个牛场各选取3份PCR产物测序后分析其与温氏支原体参考株(AF016546)的同源性并统计温氏支原体的感染情况;采用Mega7.0软件对扩增出的16S rRNA部分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里登录的温氏支原体分离株相应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利用相关性检验分析牛特征性临床症
为了解黑龙江省蜱传牛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采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黑河5个地区共174份牛的全血样品.通过PCR扩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将获得的所有PCR产物均测序后经Blast分析,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不同种属无形体相应基因比对,分析其同源性,统计不同地区无形体及其不同种属的感染率.选择同源性最高的16S rRNA基因构建进化树进一步分析感染无形体的种属.PCR结果显示,40份全血样品出现350 bp的目的 条带,26份全血样品出现270 bp的目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急性、致死性的免疫抑制病,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虽然目前疫苗的使用使IBD得到一定的控制,但随着IBDV毒株变异和免疫失败等问题的出现给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了解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可阐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过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挖掘宿主抗病毒因子,并揭示宿主调控病毒感染的具体机制.TRIM家族为调控病毒复制
期刊
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存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胃肠道的蠕虫,其幼虫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寄生于动物的肝脏、大网膜、肠系膜等处,引起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通常囊尾蚴感染呈慢性且无明显症状,但在急性感染时,囊尾蚴在肝脏大规模急性迁移,可导致宿主严重的肝脏损伤,甚至死亡.在东亚部分地区其感染率高达22%~32%,因此泡状带绦虫被认为是引起畜牧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的共进化,蠕虫为适应宿主,逃避宿主免疫,进化出了复杂的免疫逃避机制.泡状带
期刊
生物素又称为Vitamin H,在生物体内含量甚少,其作为生物体内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参与细胞代谢,是生命体所必需的物质.生物体获得生物素的途径有两条:一条途径是依靠自身合成,另一条途径是从外源摄取生物素.在细菌、真菌和植物中既能够自身合成,也能够从外源摄取生物素,而高等哺乳动物只能依赖于外源摄取途径获得生物素.生物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和致病性至关重要,生物素合成相关基因可作为开发新型药物的潜在靶标,因此,对于生物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