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斯的明拮抗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时机分析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拮抗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最佳时机。方法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42例,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输注维持麻醉。用加速度仪以4个成串刺激(TOF)方式透皮刺激腕部尺神经获得T1基础值。监测静注2倍ED95顺阿曲库铵后诱发肌颤搐反应的抑制和恢复过程。术毕将患者随机等分成3组,A组肌力自然恢复,B组和C组分别于TOF的T1显现和T1恢复到基础值20%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记录3组TOF的T1恢复到基础值25%、50%、75%、95%以及TOFr恢复到0.75和0.90的时间,记录给予新斯的明前和注
其他文献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过去的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而新近经皮导管Amplatzer封
鼻窦真菌球(fungal ball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FB)是指鼻窦内由真菌菌丝互相缠绕,聚集成簇而形成的可以触知的实性肿物,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类型[1].近年鼻腔
目的:研究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雌激素水平和比值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将84例51~89岁中老年男性分为4个不同年龄组,测定其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并计算其比率(T/E2)
原位肝移植手术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容易发生波动,而在非转流经典术式中更容易发生,本研究对25例原位经典术式非转流肝移植患者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第三次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0
冠心病是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MONICA监测数据表明,1984-1997年间男性冠心痛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增长67%,平均每年增长2.1%。1990-2000年心肌梗
患者,女,16岁,因反复四肢乏力8个月于2009年6月29日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感双下肢疼痛,行走困难,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清钾2.1mmol/L,ECG示左室面高电压,ST—T—U波改变,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右胸背痛40余天,加重伴咳嗽2周于2010年1月27日入院。4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刺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发作及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性。发作时伴有呼吸困难,大汗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变化与发病的关系,同时观察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对ACS患者Fig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57例ACS患者(ACS组)、20例非ACS患者(正
患者,男,25岁,因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1年,发现高血压、低血钾1个月,烦躁不安5d于2010年1月23日入院,伴有胸闷气逼,视物模糊、手抖,外院以高血压原因待查转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