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高功率微波击穿的副反射面天线罩设计

来源 :电波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应用于辐射高功率微波的双反射面天线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抑制高功率微波击穿的副反射面天线罩.该副反射面天线罩为基于复合材料的曲面球壳体结构,通过在罩内填充SF6气体,能够有效抑制副反射面附近高功率微波击穿.首先仿真分析了高功率脉冲照射下的天线副反射面附近区域空气击穿空间分布,确定天线罩的最小外廓尺寸.然后开展天线罩低损耗设计方法研究,通过采用优化算法对罩体外形曲线进行优化设计,使得电磁波与天线罩体的夹角控制在44°以内,并以此作为输入优化得到使透波系数最优的蒙皮和芯层厚度参数.此外,为避免复杂的成型工艺,将副面罩简化为泡沫环筋结构,其既有低损耗特性又兼顾了一定结构强度.最后对天线罩的电气性能进行仿真与测试验证,实测结果表明这种副面罩引入的插入损耗在0.3 dB以内,透波率达93.4%以上,对反射面天线系统的辐射性能影响很小.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烟草烘烤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高温空气源热泵在烟草烘烤中的应用,通过创新优化设计,建立节能型热泵烤房系统,通过实物烘烤试验研究,分析热泵密集烤房烘烤节能及烤烟品质影响,为热泵密集烤房经济运行、应用推广提供基础资料,并提出应用综合节能技术的途径。研究表明,利用空气源热泵对烟叶烘烤具有可行性,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烟农工作强度。
期刊
本文通过对20座密集烤房的物联网改造和物联网智能烤烟系统部署实施及实践应用,实现了“互联网+智能化烤烟”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新型密集烤房在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提升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智能控制器控温、控湿精准稳定,能够防止烤坏烟现象发生,显著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提升烘烤综合效益,实现手机APP、电脑、IPAD等烘烤在线监控,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推进专业
期刊
期刊
艺术院校图书馆借助大数据为基础的"云系统",可以提升艺术院校在作品创作、演出、传播、授权、复原等环节的效率,也可以快速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搜索、资料利用、复原保护效率,从而达到信息管理规模超大化、资料使用便捷化和多种服务人性化等目的。本文探究了艺术院校图书馆运用"云系统"进行艺术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思路,认为利用"云系统"技术可以对馆藏各类字画、图片、设计、音频、视频、文字等类型的创意作品进行系统化的管
期刊
<正> 小儿秋冬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苍苓止泻口服液由河南省中医研究院赵宪法教授研制,主要由苍术、茯苓、金银花、马鞭草、柴胡、黄苓、葛根、金樱子、青木香、槟榔、甘草等组成,具有健脾除湿、解毒止泻的功效。我们于1995年10月~1996年1月对该药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设立泻速停与思密达对照组,按中医辨证,选择湿热
期刊
滨海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和固碳能力,正确评估其固碳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是滨海河口湿地科学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本研究以盘锦芦苇湿地为对象,采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情景模拟试验,分析了1971—2020年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变化特征、稳定性、未来趋势以及环境影响因子对NEP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1—2020年盘锦芦苇湿地的
期刊
祁连山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固碳场所。为准确评估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汇特征,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并结合增强回归树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长季其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生长季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日变化呈“V”型,CO2通量变化范围在-0.71~0.08 mg CO2·m-2·s-1,季
期刊
随着电子领域朝着高速传输、高连接密度的方向发展,对5G设备中广泛使用的覆铜板提出了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等技术要求。聚四氟乙烯(PTFE)覆铜板以其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高频微波电路领域,但现有PTFE覆铜板的制备在单体纯化、树脂聚合、填料改性、复合材料以及制品加工全链条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TFE覆铜板的发展历程以及高频PTFE覆铜板
期刊
通过对甘南州野生羊肚菌的资源分布、种类研究、自然生态环境,营养成分及药用成分研究,人工栽培技术、分类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提出了甘南州野生羊肚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资源利用和保护、人工驯化和合理开放利用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甘南州野生羊肚菌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青年网络生活的极化现象从生发的活动场域、所运用的具体的网络特性及其产生的包含对立的二重性结果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成机理,但从作为网络行为主体的青年人特质以及网络的“双刃剑”特性看也存在着总体上的深层根源。就前者而言:青年人的网络场域化既使青年人的活动空间得以拓展,也时常引发青年人的认同困境;青年人的网络猎奇心既促发青年人的变革创新,也时常导致青年人的出格越轨;青年人的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