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辟新的教学模式的话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既有联系性、传承性,又有发展性、创造性,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场积极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同时,也是教学方式的时代性体现,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和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逐渐成为人们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之与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充实了课程的内容以及实施途径。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势,就像远古时代人类出行只能靠走,而如今我们有了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生活因此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样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和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因势利导,积极开拓和创新,推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意义、途径进行了浅析。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广义上讲应当是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开发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文化,创设一种新的教学体系。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即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互相作用,谋求共同而发展和进步。这种狭义的整合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学科教学的内容作为练习手段,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其次,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发挥其辅助作用,使学科教学更加高效地开展;最后,是将信息技术的功能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为学科教学提供技术上、资源上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科教学的现代化气息。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只有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使其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以更加卓越、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而在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将其与课程整合,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一条最为有效的学习途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可见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學为例)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诠释更加生动形象的特点,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学生展示了信息技术的魅力之所在,从而起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的作用。例如,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通过演示文稿中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之情,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对古诗内容和作者感情的探究之中,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演示文稿的强大作用,增强对这一内容的学习热情。
  2.利用网络功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应用是信息技术的重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甚至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都可以利用网络的信息检索功能找到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任务驱动法为手段,结合某一篇课文为学生规定相应的信息检索任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功能选定合适的关键词展开信息检索,再将得到的结果制作成文档形式,上传到班级的邮箱,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更深切地意识到网络的作用,从而增强其利用网络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机。
  3.结合信息技术功能拓展课外辅导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的方式,以此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实行的“人人通工程”,就是利用一款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软件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纳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款软件发布线上作业,学生通过软件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老师的线上小红花奖励,除此之外,软件还拓展了课外阅读、才艺展示、活动纪实等功能,将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功能转移到了信息技术的和网络的使用上,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得到相应的辅导和监督,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过程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广大学科教师等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探讨,不断创新实践,使之逐渐发展和完善,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靖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初探[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
  [2]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16(1).
  编辑 段丽君
其他文献
患者,男,53岁,因发现脾大(B超12.6cm×5.0cm)7个月于2005年4月8日就诊于我科。查体未发现异常。血常规:白细胞(WBC)10.5×10^9/L,血红蛋白(Hb)149g/L,血小板(Pit)1314×10^9/L;骨髓象: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群感染率57.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9.75%,全国现症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4000万,全球慢性HBV感染者达3.5亿。成年慢性乙型肝炎中40%~70%有病毒复制和活动性
恶性肿瘤患者体质量减轻十分常见,一部分患者表现为癌性恶液质(cancer cachexia,CC),这是一种衰竭综合征。有关其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肺炎旁胸腔积液(parapneumonic effusion,PE)是肺炎常见的并发症,约40%的住院肺炎患者可并发肺炎旁胸腔积液。若是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CPE)临
周俊、郁建兴撰文《社会治理的体制框架与创新路径》指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提出的社会治理,具有不同于社会管理的概念内涵。英美两国20世纪后期的变革表明,社会治理是对市场本位和国家本位的超越,其主要特征是政府在承担基本责任的前提下从社会领域“撤退”,在社会事务的处理上灵活应用政府、市场和自组织等治理机制。
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主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和心力衰竭等,甲亢得到控制后,心脏病变可明显改善或消失。有上述心脏异常表现的甲亢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学校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促
昏迷是由于脑干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大脑皮层的广泛受损引起。导致昏迷的病因很多,但临床医生常首先考虑急性脑血管病而忽视了其他疾病导致的昏迷,从而延误治疗。我院2004-200
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强
In contrast to Chinese literature’s previous attempt to go abroad,which was not so successful,the English version of Mai Jia’s novel Decoded became well rec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