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将是怎样的一年

来源 :报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YIMA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之所以重要,绝非因为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从历史与现实看,今年具有双重的经济意义,既可能成为起点,也可能成为终点。
  
  十三年前,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大楼建成,经济衰退。1929年到1933年大萧条、1973年石油危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无不折射出摩天大楼指数的影子。
  如今中国已成为建造摩天大楼的“头号主力”。 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量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将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形标志。但摩天大楼指数也表明,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的摩天大楼落成的前后。摩天大楼的建设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被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因此,摩天大楼指数也被称为“劳伦斯魔咒”。
  中国,能逃开这个魔咒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相继出台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些刺激计划规模不一,结构相异,对于本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接近8000亿美元,其中的40%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上,其他则被用在了转移支付、公共卫生、社会救济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重在长期效果。中国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以投资和产业振兴为主线,短期效果较为显著。
  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中美两国的刺激方案互换一下可能效果更好。欧美等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本国收效不大,甚至因为债务问题而导致经济每况愈下,同时也造成了新一轮的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造成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而中国在危机之后的结构问题反而更加严重,很多看似拥有“民意”基础的政策实则是计划经济思想的回潮,余毒未了,并延续至今。
  这些政策的共同特征是数量控制多于价格调整,行政干预多于市场自发调节,权力向政府集中。加之中长期面临的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成本上升,进入中等水平阶段后社会经济矛盾增加,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反而不如金融危机之初那样被市场看好。
  从现实的维度来看,2012承载了太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从2012找寻的答案太多。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终结了20世纪70年代“大滞胀”以来,世界经济经历的20多年“大缓和”的繁荣周期。
  在没有新兴产业带动,没有国际制度安排创新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共同特征是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给一个垂死的病人注射强心剂。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危机,那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家和金融家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做点什么”,却并没有想清楚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又会是什么。
  
  作者 管清友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者)
  编辑 Jessy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