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问题及其教育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i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问题
  
  网络行为主要指在网络空间所展开的行为活动,也包括依附于网络而展开的虚拟行为活动,通常称为“网上行为”和“网下行为”。大学生是我国最大的网络受众群,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信息,进行学习、交往和娱乐,满足其求知欲望、情感表达、个性彰显与自我实现,但同时也出现了网络成瘾、态度冷漠、交往失调、行为失范等问题,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的一种强烈欲望,如果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即会出现焦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按照我国《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如果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持续状态超过三个月,且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则可判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有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5类,其中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已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其实,适量的网络生活,对大学生来讲是需要的、有利的,但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并成为一种习惯,可能会导致对学业及前途的悲观、自我评价降低、情绪低落、对事物没兴趣、不愿或害怕与人交往等。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极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网络成瘾的边缘,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有时学生甚至课都不上。即便是一些学生意识到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与经济状况,但仍然不能认清网络成瘾对其身心的危害。
  
  2 情感冷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态度体验,通常表现为喜悦或愤怒、热爱与憎恶、快乐与悲哀等。情感冷漠是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活动的衰退,内心情感体验贫乏,对人和事无兴趣、冷淡等。心理学研究表明:网络对性格外向的人或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会产生积极作用,而对性格内向的人或缺乏社会支持的人则产生消极作用,即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将情感寄托于网络。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由矛盾走向统一的关键时期,但复杂的现实生活常常使成长中的大学生难以适应,从而产生逃避现实,封闭自己,去网络世界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在网络中,由于没有身份性别、人情世故的参与,使大学生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渐渐地有些学生沉浸于其中,缩小了社交范围,减少了同家人与朋友的交流,进而产生了情感缺失甚至冷漠,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主义盛行。长此以往,导致环境适应能力低下,人际关系受阻,对学习也不感兴趣,情绪压抑,性情孤僻。调查发现,有67.1%的大学生感到“不上网时做什么都没意思”,58.4%的学生在不上网时经常感到沮丧、孤独,而一旦回到网上又精神振奋,还有些学生一遇到压力或者心情不好时就上网渲泄缓解压力。过度地依赖网络已严重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感知、思维、意志和性向的发展,阻碍其社会化的情感渠道。
  
  3 行为失范
  行为失范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一切违反道德和法纪法规的非理性行为,主要包括网络不道德行为、网络违法行为和网络犯罪。目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主要有不良信息的浏览行为、不当信息的传播行为、病毒的制造和传播行为以及侵入网络的黑客行为。因为大学生均有着强大的自我表现欲望,而网络游戏或者虚拟社区能满足他们追求成功的体验。近年来,大学生因浏览色情网站而导致性犯罪、因网络聊天中互相谩骂而导致打斗致残等现象屡见不鲜。在我们对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调查中,55.3%的学生在网上下载过盗版软件,44.7%的学生抄袭过他人作品,25.5%的学生有过浏览色情、暴力信息的经历,14.9%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过不良言论,曾经侵入他人电脑和在网上恶语攻击他人的也分别占12.8%和10.6%。由此看来,网络行为失范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4 交往障碍
  交往障碍主要指由网络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有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人格障碍和交际冲突等。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经历的顺利、所接受教育的单一,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匮乏,在与人的交往中常常会出现羞于交往、不善交往、害怕交往等状况,而网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任意交往的平台,正如有学生所讲,心情不好的时候上网发发帖子,能招来很多共鸣者,大家相互安慰,感觉很好。但长期借助网络虚拟交往空间,会使大学生社交范围狭窄,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交往不畅、人际危机等问题,特别是网络的匿名性让一些大学生误以为在网络中的言行不需要承担责任,因而网上言行更加直白,甚至带有谩骂、恶语相向等攻击性行为。
  
  二 网络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
  
  1 动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
  网络已经深入到全球各个角落,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活动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尤其是西方某些国家利用网络大肆宣传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企图搞政治、文化的全盘西化,他们关注的重点对象就是我国的青年大学生。而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加之我国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使大学生政治思想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高速普及变得更加复杂,呈现出多样化、多变性和差异化的特点。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政治观念淡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网络上随意发表或传播道听途说的言论,不加分析地鼓吹或吸纳外来社会思潮,追求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向往奢侈豪华的生活。
  
  2 弱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活动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网络道德在网络技术和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网络的隐匿性使一些学生只看到了其空间的自由和便利,没有意识到慎独和自律的要求,以为在网络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行事,不必考虑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致使道德认识和行为严重脱节。如有的学生形成了网络是无规则、无道德的错觉,网络是非观念混乱,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水平低。
  
  3 侵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络集视、听、动于一体,能满足青年人求新求异求刺激的需求,所以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是趋之若鹜。尤其是当大学生的需要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时,更是选择逃避现实,在网络上进行情绪的宣泄和寻求情感的寄托。故而,宅男宅女大量涌现,依赖网络、痴迷网络和网络成瘾者也不乏其人,以数字符号进行的人机交往全面替代了在情感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以致不可回避的现实生活交往能力更加低下,矛盾不断,心结越来越重,疾病也渐渐袭来,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巨大威脅。
  
  三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 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需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空间中权 利和义务的相互依托、相互影响。但目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紧要问题是网络的监管力度不够,不仅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充斥大学生的眼球,而且不堪入耳目的网络声音画面还出自于大学生之手并广为流传。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的监控技术与监督管理,不能因网络技术的先天不足导致网络不道德行为的泛滥,也不要因噎废食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横加干涉。一是政府部门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网络文化管理纳入社会文化管理的范畴,努力创新管理模式,并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对网络不道德与不法行为进行法纪法规的约束,促进网络的良性运作。二是积极开发网络监控技术,将监测、过滤与管理融为一体,防范有害信息的侵入,并加大对各类网站和网吧经营者的检查力度,清源正流,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洁净的网络环境。
  
  2 开辟网络教育阵地,加大网络教育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资源不足、网络文化建设不力,是阻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展开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切实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程,增强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一是建立红色网站,将网络传播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鉴别力。二是充分利用校园BBS,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解决思想中的困惑及行为上的偏差。三是广开博客,既为大学生展示个性化思想创作提供全新、便捷的平台,又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博客的群聚效应,促进师生之间无障碍的交流,引导大学生的舆论方向。
  
  3 扩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网络打破了地域、国家、民族、文化等各种界限的约束,对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他们要既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又精通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还善于分析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能力。一是成立网络舆论引导小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协商,引导大学生对事物做正确的价值判断,有效地抵御网络中不良信息或非主流思想的侵蚀,并对大学生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进行舆论谴责,促使他们形成自觉约束其行为的习惯。二是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网络空间中,在BBS、QQ群等网络空间主动与学生接触,从上网目的、学习内容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其规范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培育网络舆论领袖,即充分发挥大学生中先进分子在网络中的引领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网络管理中,及时发帖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热点话题的讨论,从而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李一,网络行为失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68-69
  [2]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2-104
  [3]朱美燕,朱凌云,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J],中国青年研究,2002(6):20-22
  [4]臧运蕾,苏超,大学生痴迷网络的问题研究及對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8):81-83
  [5]杨军丽,浅谈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与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217-218
其他文献
轧辊制造是钢铁制造行业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轧辊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造成轧辊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轧辊的生产过程中,热处理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引人瞩目的社会问题.同时,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诸多因素使得大
1976年,年仅20岁的她走进华北居委会工作,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她每天踩着自行车,披着朝露,第一个走进那间简陋的办公室;每天,她不知要多少次耐心地回复居民们的求助或咨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实施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学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
日本风险投资企业JCN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用户认证系统.该认证系统通过自动为硬件设备分配固定的ID编号来认证通过网络前来访问的对方身份.由于该认证系统拒绝接受未分配ID编号
当下,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能集团)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绍仓成为“热点”人物。足资证明的是,通过百度搜索,有关张绍仓的信息多达11100余条。与以往正面形象迥
一 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所谓“礼”,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遵守的礼节。所谓“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因此“礼仪”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礼节仪式。道德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它是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是心理意识
随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改革和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寓管理逐步强化,功能日益完善,学生公寓已不再单纯是学生休息的场所,它也是学习知识、娱乐、信息传递、交际的重要场所。公寓内生活的是一个知识密集和思想敏锐的群体,各种各样不同的学说、思潮、社会观念在这里交汇,是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熏陶的中介,因此,公寓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占领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在增加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地困扰着大学生,面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困惑和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发挥个人潜能增强自我认知和提高耐挫能力是高校班主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 运用“五种方法”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手段    (一)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开始于20世纪初,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大中小型煤矿星罗棋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持。但是长期以来,煤炭生产一直被安全问题所困扰。在煤矿安全灾害中,煤矿水害与瓦斯并列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