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生活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r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语花香,林气氤氲,一片不大的草坪上坐落着一幢木屋,摇椅、秋千,木桌、木凳……倘是久在都市中的你见到如此景致,是否会觉得好似置身于童话的场景中而感到太不现实?或者,你会觉得这与自己忙碌的现实生活无关,最多就是来到某个特别的景区,短暂地体验一下同样短暂的假期所赋予的自然生活,几天之后,你还是要回到繁华但嘈杂、紧凑却约束的正常节奏里。
  你会羡慕,也许只有九州外洋才会有这种浸着木香的自然乡村生活;也许自己在木屋中与朋友聚会、与家人欢笑、安静的读书、惬意的品茶只是一种奢望;也许,它只可能是童话。
  其实,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人们重新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样,就如这种田园童话色彩浓重的木屋生活也渐渐出现在了现实之中。这在另一层面也说明了,在国外一直很发达的舒适惬意的自然式生活离我们也越来越近。回归木屋,就是这其中的一种。
  国人对于木屋,好似很陌生,但其实,在中国发达的木文化大背景下,木屋也并非与我们无缘。在古老的五行学说中,“木”属于东方,代表着生生不息,是一种生的力量。它在季节中代表春天,在道德比喻中代表仁和善良,它有“好华美,而有风雅”的文化特质。具体到木屋,中国人对于它的寄托并不仅限于居住这样现实的功用,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它还与“生命”“气象”联系。我们耳熟的词汇“大兴土木”、“土木工程”皆与房子有关,就是因为“土”与“木”都是孕育生命的根本和象征。
  中国人同样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活状态,这与欧美往往在山间湖边的木屋别墅度假、休闲,还自己于大自然,精神契合。它不仅是物质享受,同样还有精神洗礼的作用。或许,正因为这些久远的文化传统,在时代向前的潮流中,我们才会如此容易地接受木屋文化。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能评判它是否适宜,只有自己。当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阻隔着你与木屋的接近。可喜的是,在目前的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实现而创造便利,无论是木屋制造者,还是木屋文化推广者,还是木屋建筑师、设计师,都在慢慢让更多人了解木屋文化、创造开放木屋体验场景。据了解,一个与木屋文化有关的专业指导组织——中国木屋文化产业推进会——最近也将成立,这或许能更好地把木屋文化介绍给对它感兴趣的人。
其他文献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屋檐最前端的那一个筒瓦的瓦头。何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所以,瓦当的名称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功用而得来的。瓦当的下面便是椽头,因此瓦当就既有它的实际功用(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遭侵蚀),又有装饰和美学功能(美化屋檐),还因为瓦当上有图案或者文字,通过这些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风尚、思想意识等,
期刊
走在去往花露蝴蝶园的路上,湿润的空气像是喝饱了水的种子,安稳地着床在每一个张开的毛孔里,让人舒畅得忍不住哼起小曲。脚下的石子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熟了,烫得人脚底板生疼。但人们根本顾不上这些,只尽力地伸长脖子仰起头,望着蓝盈盈的远天被高高低低的山岚雾霭切割成蜿蜒的走势,却倔犟地继续向更远处伸开手脚。这时,或许会有丝带凤蝶慢悠悠地滑过你的头顶,循着林中杏子的香气,优雅地“飘”出你的视线。蝴蝶园,近了…… 
期刊
本届流派大会将会召集京作、广作、苏作、东作、仙作,甚至还有来自上海滩的海式、养在深闺的晋作,还有以榫卯精准、髹饰细腻见长的甬作,等等,真正是做到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所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是值得期待的。  京作、广作和苏作是众多爱木人士和业内人士所要争睹的重头戏。广作家具以用料粗硕、造型厚重、雕刻繁复著称。明末清初,广州成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门户,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纷纷由广州进入
期刊
几天前,《中式生活》和“发现之旅”节目组的编导一起前往云南采风,他们将第一站定在了美丽的边陲小镇——瑞丽。  瑞丽,最接近云端的孔雀之乡,这里有着少数民族独有风土人情与生活态度。而这,正是《中式生活》的笔与“发现之旅”的镜头要聚焦的地方。  在这个兼具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的小镇上,生活着活泼善良的傣族和热情爽放的景颇族,他们的祖先选择扎根在这里,世代繁衍,以久远的历史与独特的民族风情将这片中国最南边
期刊
首都博物馆顶层长置展厅里,终年设有以“洞房花烛美姻缘”为主题的展览,它以红彤彤的底色铺排出一种热烈的喜庆气氛,感染着所有追逐幸福的人们。细细走遍整个展厅,就像见证了一场百年以前的婚嫁,从下聘到洞房,人们似乎可以透过玻璃窗听到新郎爽朗的大笑,看到新娘娇羞地颔首……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年轻男女几乎没有权利选择婚姻,他们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带着惶恐不安与无限期待,“贸然”地闯进另一个人的生
期刊
自古以来,沉香就被称为“植物中的钻石”,它以天地之灵、日月之精摩挲时间,成就了上可供佛祖下可入汤药的奇功。《本草纲目》曾记载:“沉香,去恶气、清人神、理诸气调中、补五脏、止喘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此外,它还有通便、安定睡眠的作用。  沉香不仅是一味绝佳的药材,更是一种媒介,能够让人走向心灵的澄澈。当它温和的脾性包容下所有急躁,人便开始了自我感知与思考的旅程,人们会在香烟缭绕中看到另一个世界,
期刊
一张火车票,一段颠簸的旅程。我再一次背起沉甸甸的摄影器材和厚厚的企业摄影任务单,出发了。这次,我的目的地是云南瑞丽。  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湿润空气滋养着这里的一切,入眼的每一个处都带着含蓄的热情,这是属于边境的风情交融。翠绿的叶子,纯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黝黑的皮肤,合着最灿烂的笑脸,这里的所有都有着最鲜明的色彩,以视觉的巨大反差撞击出激情,这是天然的地域名片,让人一眼便能认出,这是瑞丽。  去
期刊
秀竹清影,碧水涟漪,石桥古灯,伴随着清绝的箜篌音律,无意间邂逅北京宸怡元红木家具展厅,一缕古意赏心悦目,一袭绮香暗袭心田,这唯美的江南古典风情,是谁的妙笔生画?  古典印象设计师以生画妙笔晕开这一幅清新水墨画卷,将你带进潋滟着江南文人情结的水乡风景,还原明清时节江南大宅门的环境:青竹掩映青砖古墙、月洞窗前禅椅古琴、苏式红木家具清灵简素、禅桌上沉香紫砂古茶,以江南水乡的秀雅来衬托红木家具的卓越风姿,
期刊
何氏浩生中医药研究院,简称何氏中医养生会馆,位于北京,独栋小楼,面积1000多平米。在古典印象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下,楼宇外观呈现出传统中国古建风貌:大木作顶面、金黄色的琉璃瓦、绚丽的和玺彩绘、配合朱红色的圆柱,汉白玉雕围栏,整座建筑外观气势恢宏,与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文化非常贴切。  “远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深处有高楼。”推开雕花古门,呈现在跟前的中式会馆大堂让人叹为观止,一切仿若仙境般,焕发着
期刊
最近,《中华木作》杂志办了一本“金丝楠专号”,以木作文化权威杂志身份,解读当今收藏界的金丝楠热,试图揭秘金丝楠热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一些什么?  不知为何,金丝楠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它的迅速蹿红似乎让很多人措手不及,甚至一头雾水,人们不禁要问,它凭什么突然间就成为了收藏家们的新宠?  其实,人们会一下子爱上金丝楠,将它称为国木,并非心血来潮。纵观中国历史,大清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