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认识规律 落实学科育人——以“行星的运动”为例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m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行星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新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落实了学科育人的教育目标.本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巧设冲突构建椭圆定律,精确计算面积构建面积定律,经历数据分析构建周期定律,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体会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深入挖掘学科的德育功能,使学科教学真正走向学科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概括介绍新版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的编写说明,以使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编写说明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5-000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1 全章概述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进行描述.研究一种物理现象,人们通常是先从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运动学量的角度来进行描述,从运动学的角度描述物体,就是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材中一些有价值的探究点(即学生的思维障碍点),进行二次挖掘,从中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部分,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以达到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微探究;思维障碍;思维能力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8-0041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微探究的“微”除了“细微”之意,
摘 要:概括介绍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详细说明这一章涉及的主要知识、重要方法,以及编者的设计意图,以使教师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更好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5-001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1 全章概述  这一章主要采用图象和公
摘要:由于很多魔术背后的实质原因都是常见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因此为了增强引课的趣味性,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力、热、光、电四个方面分别列举了可以在教学引课环节使用的魔术,希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课堂;物理教学;魔术课例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8-0043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1提出问题  一直以来, 魔术都因其
摘 要:以“曲线运动”一节为例,针对“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中存在的过渡生硬、逻辑不清等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找准症结,把握教学起点;层层分析,确定研究方向;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结果三个教学步骤,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本质,形成顺畅的教学逻辑,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曲线运动;概念;逻辑;科学方法1 教材编写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曲线运动”一节主要由“曲线运动的位移”
摘 要:在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中,考试命题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研究学科试题与学科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深入探究了我国物理期末测验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影响因素,包括命题者、试题质量、编码者、一致性分析模式等.为增强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更好地促进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议从加强命题者的评价素养、选取高水平的编码者并进行培训、构建本土化一致性分析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这实际上就规定了初中物理的主要思想方法和主要知识体系.科学探究由七大环节组成,物理概念和
摘要:物理试卷讲评课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一节好的试卷讲评课,可以体现授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能体现这节课背后教师所付出的心血.基于数据统计的高效试卷讲评课,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分层地和有效地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物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设计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试卷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本文以测量匀变速运动物体速度与加速度的实验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摘要:文献1中介绍了一个使用光电门等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关系的实验,让广大教师对摩擦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受当年的技术局限,原实验操作繁琐,且数据处理量太大.随着传感器的普及,现在使用传感器能精确地直接测量出摩擦力、速度以及温度的大小,并通过更加便捷的数据分析得出摩擦力、速度、温度三者间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新实验;滑动摩擦力;传感器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