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这项活动要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五个好”和“五带头”的预期的目的,在活动中我们党必须充分地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地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党员;创先争优;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77-02
  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党员的活动,它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而这项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充分地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一、党员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
  党是群众的党,是人民的党,更是党员的党。没有党员的党是不存在的,没有有质量的党员的党也是没有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我们党须臾不能离开自己的党员和基层组织。党所发起和推展的任何一项工作和活动,都离不开自己党员的积极参与和身体力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和要达到既定的目的,同样也离不开党员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一)党员是党的主体。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活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所以,我们党能够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发展壮大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但是,无论我们党如何庞大,它的肌体都是由近8000万的“细胞”即党员构成的。健康而有活力的党员“细胞”,形成了党的强大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了党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形成了党的强大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如果抽去了它的组成“细胞”的话,它也不过空有一个躯壳而已。因此,在任何情况和任何时候,我们党都要自觉地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任何时候都要想着他们,任何工作和活动都要依靠他们。只有这样,争先创优活动才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二)党员是活动的主体。党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就必定要展开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动。而这一系列工作和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就是而且只能是全体党员。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落实,党的根本宗旨要靠他们去践行,党的组织制度要靠他们去遵行,党的领导干部要靠他们去推荐,党的团结要靠他们去维持,人民群众要靠他们去带动,良好的作风要靠他们去养成,党的先进性要靠他们去体现等等。因为我们的党员不是乌合之众,而是由共同的理想、信念、纪律和觉悟等凝聚起来的,有无穷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先进分子,他们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度自觉地去实现和完成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形成的决定和决策。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广大党员用鲜血、汗水、信念写就的。因此,全体党员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客体,更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
  (三)党员是评价的主体。党内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和工作,都有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那么,每一项活动和工作的开展是否达到了目的、完成了既定任务,则是需要加以检验和评价。而这个评价和检验的标准和主体只能是实践,是党员,是群众。毛泽东曾经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人,因此,最终的评价标准和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党所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否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是否完成了原定的任务,当然不能由领导说了算,当然得由这个活动的主体即党员和人民群众按照“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标准来监督,来检验,来评说。看一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承诺是不是兑现了。否则,这项活动就会变为让老百姓、让普通党员诟病甚至唾骂的“走形式”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
  (四)党员是整改的主体。在党员检验、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得失成败的基础上,我们党的领导层就该发挥“大脑”的作用,把黨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加以总结,然后归纳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原因和病灶,最后对症下药,进行“回头看”和整改工作。只有这样,各项工作和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达到充分调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而“回头看”和整改,当然还得依靠最广大的党员群众,确定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因为我们党的党员是富有政治智慧、政治洞察力、政治觉悟的先进分子,他们不仅能发现我们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还能找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办法,并能通过自己的继续努力而化解这些问题和不足,直至最终达到的目的和目标。所以,创先争优活动的整改工作也必须由党员来担当主体和主角,由他们来提出和制定整改的措施和办法,由他们来贯彻和落实整改的措施,由他们来推进“善后”的工作,使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全面和彻底的胜利。
  二、充分发挥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既然党员是党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是争先创优活动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和力量,那么,在争先创优活动工程的始终,我们党都必须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上,放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充分地相信和依靠广大的党员群众。
  (一)宣传和教育党员。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那么,干部确定之后呢,党员群众就是决定的因素了。因为任何一项活动和工作,都是靠党员来完成的,离开了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都会归于落空或失败。而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决策,并不是天然地就能够得到党员群众认可、支持和执行的,它要成为广大党员的共识,成为大家的行动指南和纲领,则党组织必须对党员进行深入、细致、耐心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才能使广大的党员群众真正地认识和了解党的决策和决议,真正掌握党的活动的实质和意义,真正地意识并感到自己是党的主人,从而赞同党的主张和决策,真正地关心党的事业,真正地把党的命运同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地心甘情愿地把党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投身到为党的事业的奋斗中去。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争先创优活动和各项事业才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二)发动和组织党员。党员虽说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但他们在多数情況下也属于“惰性元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甚至保守性。一般情况下,广大党员往往表现为“惰性”状态,思想较固定,语言较谨慎,行为较拘谨,较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况且,人们对新事物、新政策和新战略的认识,都会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积极到积极的“过渡期”、“适应期”甚至是“排异期”。那么,为了缩短这个必经的“过渡期”或“适应期”,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此时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相应党的号召,积极配合党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党的活动和工作中去,从而使党员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状态。如此的话,我们党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组成强大的战斗队伍,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和险阻,去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去达成争先创优活动的目的和目标。
  (三)相信和依靠党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的历史和现实已反复地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在抗洪救灾还是在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中,我们党和政府之所以能取得完胜,全得益于我们党始终恪守了自己所倡导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我们党能集中起民智、民力,能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能凝聚起党内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最终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达到了胜利的彼岸。相信和依靠党员群众,既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和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战无不胜的“法器”。
  (四)让党员共享活动的成果。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特殊的目的所在,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一切工作和活动的目的和价值所在。争先创优活动的目的性也非常明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这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服务人民群众。”这里所说人民群众,理应包括我们党的一般党员,即占党员绝大多数的无职无权的党员群众。这些党员群众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客体,他们是活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有机体,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利益攸关”者和活动成果的当然的共享者。否则,既会抽空创先争优活动的支撑,也会抽掉一半创先争优活动的服务对象,这势必会导致活动难以为继、难以满足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同时也难以检验活动的真情实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14.
其他文献
摘要: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权力腐败作为改革关键期的一个主要风险乃至最大风险在于从政者的从政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突出表现为:“双重人格”价值取向;“权力期权化”价值取向;“祼官”价值取向。其根源在于:宏观层面上,从政者受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及现行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微观层面上,从政者在现代化特征影响下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心理层面上,从政者的群体文化认同偏差。  关键词:风险社会;从政
期刊
摘要:中国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根植于中国的现实国情。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中国国情的现实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阔和拓展,更加坚定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本质;中国道路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要求“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这显示出考评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的主体,为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自律性,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考评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党员考评长效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考评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在经过近60年的变革后,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如何实事求是地正视和研究这些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资本主义本质;趋势  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76-02  二战后半个多世纪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威职业学院近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设想提供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武威职业学院;问卷调查;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39-02  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理念不断涌入我国,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样化,对当代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价值观取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索了如何革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高校学生如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  关键词:全球化;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凭借共同兴趣爱好、自愿自发组织建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团体。在高校众多团体队伍中,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为他们多层次、多角度的适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了現实资源,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促进大学生社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课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具有具有重要的现
期刊
摘要: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小组动力论作为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宽容谅解、认可融合,并通过排除干扰、化解冲突、增进团结、加强合作,进而实现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的目标,实现寓德育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关键词:小组动力论;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
期刊
摘要: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一直以来扰乱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活动中,“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非法经营罪”又常被联系在一起。本文简要探讨二罪的区分,以在司法实践中能正确定罪量刑。  关键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非法经营罪;犯罪构成  中图分类号:DF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87-01  一、组织、领导传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且不断改变着他们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思想价值观念。作为民族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民族高校不仅要在网络上抢占阵地,同时更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整合业务发展需要,建立适合当今时代特点的新型党建培养模式。  关键词:民族高校;党建;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