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丙烯酸酯/硅氧烷共聚物乳液流变性能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预乳化部分连续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少量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复合引发催化剂,制得丙烯酸酯/硅氧烷共聚乳液.该乳液具有自身不交联、破乳后或涂膜后室温交联的优异性能.考察了乳液固含量、聚合物中硅含量、乳化剂种类、聚合温度、乳液放置时间、D4与MATS质量比、引发剂DBSA用量对共聚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含量>45%或固含量>40%时,可以得到假塑性流体.
其他文献
将无线收发模块和具有低噪声的微控制电路集成设计为一体,构成可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的功能模块,并将该模块嵌入到探头和控制器内部,建立无线通讯子网,构建大楼里的无线防
利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RAIR)研究了两种乙烯基共聚物与金属(铜,铁)复合体系界面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羰基峰在EVA与金属作用时分裂产生双峰
研究了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小型RTU的设计与实践,包括RTU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讨论了实时多任务处理和基于DNP3.0规约的数据通信的具体实现方法.该RTU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中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管箱式翅片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以传热面积与换热器芯体体积之比为目标函数,详细讨论了算法的优化步骤及工作流程,为管箱式翅片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
根据对旋转机械典型故障机理和特征的研究分析及专家系统技术的研究,阐明了基于网络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总体框架,同时对知识库和推理机制等几个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
采用部分中和法制备超细TiO2粉体,通过TEM、XRD和TG-DTA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指出水合TiO2在煅烧过程中逐步失去游离水和化合水,再形成TiO2结晶,且随着煅烧温度的上升,颗粒的粒
通过采用不同催化体系及在同一体系下不同催化剂的用量,研究了聚氨酯交联多相体系的化学流变性.探讨了胺、锡催化剂以及胺/锡复合催化剂对化学流变性的影响,研究了相对粘度与
对连通图的键覆盖进行了研究.通过讨论图的键覆盖的存在性,估计了其键覆盖大小,证明了图的键覆盖大小等于它的边割覆盖大小.
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方法研究了热敏性物质青霉素水溶液浓缩过程的可行性及操作条件对浓缩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热侧料液浓度的升高,膜渗透通量几乎不下降;随冷热侧温
将聚醚型(A1)和聚酯型(A2)两种特定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分别与聚乙二醇丙烯酸双酯(PEGDA)、LiX、光引发剂等混合制成光敏体系,然后经UV固化得到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