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驱动为基础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of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理念的深入,当前的教育环境趋于现代化,而小学语文教学也被置于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开始重视这一门学科的研究。特别是通过语文教育,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运用问题驱动法来强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
  小学是一个重视基础教育的阶段,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时的兴趣,从而强化兴趣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更为高效的教育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利用问题驱动法凸显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更可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文本中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法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一、利用阅读问题引导教学内容
  问题驱动法的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内容的阅读。特别是小学生,普遍自制力不强,上课喜欢走神、开小差,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有同样的性格特点,就是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于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愿意通过发现与探索的方式对问题展开研究。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在进行阅读教学前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开动脑筋,更加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特别是当下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问题驱动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撑,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法向学生提问相应的问题。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展示ppt、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在学生观看完相应的资料后,对其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语文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寻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资料内容,在播放相关资料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矛盾?其次,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通过阅读这一文章,同学们了解了什么道理?通过这样的问题布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文本中搜寻答案。
  不得不说,问题驱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前,根据整体阅读文本及学生当前的性情特點,设计出别有趣味性的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运用趣味的提问来激发学生阅读理解的欲望,使他们可以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带着问题去文本中找寻答案。还可以依靠多媒体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情境,快速激发学生进入语文课堂的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培养,既能强化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还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与情节,然后再利用问题驱动法向学生提出指向内容的问题:为什么大家喜欢管孙悟空叫美猴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中的原话是如何描写的,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这时学生会根据课前教师提供的资料内容与文本描写相结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编码加工,以更好地了解文本中晦涩的生词,并加深记忆。通过该方式也可以强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分组讨论和分析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中,可以利用问题驱动法对文本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特别是在学生接受教师的问题后,会有一系列的想法,每个人感受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阅读的文本,再与旁边的同学进行有关问题的探讨,特别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因为好奇心较重,所以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喜好。教师可以利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尽情探索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对文本中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月光曲》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该曲,让学生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感知文本,再通过分组的方式,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教师在学生探索中给予适当的点拨,便于学生快速掌握问题的内容,通过自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活[1]。
  学生在阅读完相关的文本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间相互探索谈论问题,特别是一些学生对于该问题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可以阐述自己的论点,一些思路不太完整的学生,可以先听听思路清晰的学生去谈问题,再顺着该思维,找到自己思考问题中的不足,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理解观点,优化自己的答案。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彼此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小组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做到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
  依旧以《将相和》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对班级现有的学生进行分组,一组6人,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索。为了强化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教师可以在旁进行点拨,让学生站在廉颇或者蔺相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时,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开阔起来,有的学生认为廉颇是不服蔺相如的,其原因是蔺相如是文官,大多数的时间只需要动嘴就能获得更高的职位,与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浴血奋战相比,官职获得更为容易,内心极为不平[2]。而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原因是,经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终于找到自身的问题,看问题过于浅显,没有了解到文官、武将相结合,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通过这样的分析探索,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刻认知,让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全面。
  三、分享感悟,教师做出总结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基于问题驱动的第三步骤,则是通过教师对现有的问题结论进行总结,特别是学生经历上面的探索与分析,有了很多答案,而且答案也是在小组内共同探索讨论的结果,这时学生需要老师对他们的结论做出自己的裁定。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对其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教师在学生探索完相应的观点后,应对此做出结论,哪些学生思考的观点较为独特,哪些学生思考的内容可以再大胆点,用更多的假设去强化自身的想法等,这样的鼓舞会激发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强化学生的教育能力。尤为强调的一点,教师要充分给予班级学生自主发言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再对整篇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为学生指出阅读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忽略的问题。通过后续阅读查缺补漏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促进语文阅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探索延伸,进行课后考察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法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留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在课后对该悬念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3]。在有关悬念的设计上,教师只有对该内容进行引导与设计,才能通过问题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后探索与思考中,并以文本内容为原点,不断用发散思维对内容进行反复的思量,从原始问题中大胆思考出新的看法、新的观点,并利用大胆求证的方式探索文本所传递出来的真理,运用该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强化对其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完该内容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设想一下,假设自己是鲁滨孙,会运用哪些方法去面对问题?在荒岛上,可以做哪些事情?如种植什么植物?用什么器皿承载食物等?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反思,并将相关的感悟记录下来,以“假如我是鲁滨孙”为题,完成相关内容的撰写[4]。教师可以对学生书写的内容进行详读,甚至开展班会进行内容的探索,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其他人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拓宽思考问题的范围,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完成对其发散思维的启发。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法,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通过问题驱动法的设问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再利用“小组探讨、分享感悟,教师做出总结、探索延伸,进行课后考察”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深思,将教育的重心从知识培养向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转移,通过问题驱动法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利用该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推進小学语文新课改,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实施策略[J].课外语文,2020(30):111-112.
  [2]廖相如.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40):47-48.
  [3]吴艳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8):29.
  [4]顾林芬.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中问题驱动法的研究[J].才智,2018(29):65.
其他文献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microvascular density(MVD) marked by CD105(CD105-MVD),and that between C
【摘要】“3E活动”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活动,在探究、表现、交流活动中帮助儿童建构知识,发现意义,是打开儿童英语知识到关键能力的通道。  【关键词】3E活动;儿童英语  活动是落实学科关键能力、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和保障。“3E活动”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活动,在探究、表现、交流活动中帮助儿童建构知识,发现意义,是打开儿童英语知识到关键能力的通道。  一、“3E活动”概述  (一)“3E活动”的内
目的:探究在肝癌患者介入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思想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 的78例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分
超声速导弹飞行时面临严重的气动加热,弹头的热应力分析对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设计了导弹弹头的几何结构,采用四面体单元对其进行离散;考虑了SiC陶瓷材料性能随温度变化的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hamate hook fracture and th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different type of fractures,12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hamate h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改变了现浇建筑的建造方式,使得设计、施工、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装配整体式工程的特点,在对预制构件生产、吊装、连接、灌浆等环节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nluohuaxian tablet combined with γ-IFN on schistosomal liver fibrosis and its mechanism were studied in a murine model and clinical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PTEN expression in carcin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clarify whether and how PTEN and PI3K/Ak
Human ISG20 gene was cloned and the effect of its anti-HBV was primarily studied. The ISG20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HeLa cells by RT-PCR and recombinant vector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就动静态而言,英语表现为静态特点,名词化现象较多,介词和形容词在使用上占优势;而汉语动态特点明显,句子中含有大量的动词、动词连用、动词重叠等现象。本文旨在探究英汉动静态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这种动静态意识,使其能写出符合英语用词特点的文章。  【关键词】动态;静态;英汉;英语写作教学  动态、静态的差别是英汉语言不同的特点之一。英语使用名词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