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四中午,我在办公室改作业,有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老师你快去看看吧,他们都在值日生那里改名字。”改名字?我一头雾水,快步向教室走去。
刚进教室,果然看到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围在值日生卓旁,连我走过去都没有察觉。我问:“你们在干什么?”他们才慌忙回头。我看见卓一手拿着修正带,一手拿笔,课桌上摆着的是班级值日本。我顿时明白了“改名字”的意思,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本子翻看,修正带还没有干透,可以清楚地看到不仅是今天的值日记录,连上周的记录都有明显的涂改。我把本子狠狠地摔在地上,冷着脸对卓说:“到办公室,给你妈妈打电话,请她过来。”
卓跟着我回到办公室,很小声地打了电话。然后她站过来,低垂着头,一言不发,手里拿着被我摔散架的班级值日本。我让她抬起头看我,不出意料地,我看到她眼神中既有惊恐,也有迷惑,她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生气。这是个学习认真仔细、平时乖巧听话的女生,按理说是不会故意帮同学弄虚作假的,我问:“有什么要解释吗?”她马上回答:“老师,我不是故意要改的。”我说:“我知道,是和你关系好的那几个同学要你改的是吗?”她点头。这时午休铃响了,我让她留下值日本,先回教室。
我找出裁纸刀,把修正带的痕迹一点点刮掉。名字一个个显露出来,心头的怒火越烧越旺——这些名字中,除了几个和卓关系好的女生,还有我的课代表、学习委员甚至班长。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拿起本子和裁纸刀,走进教室。我先把墙上的流动红旗摘下来,用力关上门。“砰”的一声响,所有孩子都吓了一跳,瞬间鸦雀无声。我坐在讲台旁不说话,拿起裁纸刀,继续刮名字。孩子们,有的是当事者,大气也不敢出;有的孩子不明所以,但感觉到了气氛的沉重,不敢作声。刮得差不多了,我把名字都念了出来,那些主动要求改名字的学生站了起来,而有些孩子虽然站了起来,但是一脸迷茫。我说:“有的同学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点起来,有的同学不知道。不管你是否知道,都请到我的办公桌上,拿一份日常行为规范,然后拿上本子和笔,到走廊上去抄写。”那些一脸迷茫的孩子立刻举起了手,我又说:“把手放下来,你们为什么要抄行为规范?那要感谢今天的值日生卓,因为她帮你们把值日本上记录的名字涂改了,但是被我发现了。”这些孩子愣了片刻,小声抱怨地往我的办公室去了。
深秋还是有点冷的,走廊上挤着十几个罚抄行为守则的孩子,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一边抄一边嘀咕。卓和我站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她说:“老师,有的人不是我改的,是以前就改了的。”我让她拿笔把今天涂改的和主动要求她改名字的同学划出来,这些孩子继续罚抄。
我让其他的孩子集中到我的办公室,其中就有我的班长和课代表。他们沉默了一会儿,班长带头说:“老师,我的名字不是我主动要求改的,是值日生和我关系好,帮我改了的,但是我还是认为我没有负责,我早就知道很多人在改名字,但是我没有阻止。”学习委员也接着说:“老师,我也没有做好,我又自作聪明了。”这些孩子还懂得反思,我放心了很多,说明班上这批学生的“主心骨”还是正的。于是,我放缓语气说:“可能有的同学不确定,那我今天说清楚,你们在我眼里都是好学生,这点你们可以信任我。你们要是有委屈、有隐情,我是不会不问清楚的,对吗?”他们一起点头,最后我说:“所以之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先来和我解释,不要自作主张,可以吗?”学生纷纷点头,脸上的表情很诚恳,我放心了,和他们一起回了教室。
我把抄校规的孩子也叫进了教室,站在位置上。我举起流动红旗说:“上周我们获得了流动红旗,真的是因为我们班纪律变好了吗?”几个孩子立刻小声说道:“老师,是真的。”我反问道:“我开始也以为是真的,但是今天我怀疑了,值日本上这么多上课讲话的名字,多到要涂改的地步了,我们班的纪律真的好吗?”孩子们安静了。
我继续说:“人无信不立,在平时的小事上,同样需要诚信。出现了问题不怕,我们一起来解决它,怕的是掩盖问题,这样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些平时没有遵守纪律的同学,我希望你们用行动来改变自己,而不是用修正带来改变。正好值日本也写完了,明天我们换一个全新的本子,这个本子上以后都不用修正带涂改,就当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好吗?”全班同学齐声答道:“好!”站在位置上、主动涂改了名字的几个孩子的声音尤为响亮。
事后我见了卓的家长,表示了歉意,家长的态度非常开明,她认为这样的沟通是必要的。初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系统、明确的是非观念,在错误出现后,首先要在第一时间明确告知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第二步再为他们解释或者启发他们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同时要结合具体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育,对于比较循规蹈矩的孩子,要注重“引”和“导”,而对于平时行为比较懒散、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要协调使用“劝”和“纠”。
刚进教室,果然看到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围在值日生卓旁,连我走过去都没有察觉。我问:“你们在干什么?”他们才慌忙回头。我看见卓一手拿着修正带,一手拿笔,课桌上摆着的是班级值日本。我顿时明白了“改名字”的意思,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本子翻看,修正带还没有干透,可以清楚地看到不仅是今天的值日记录,连上周的记录都有明显的涂改。我把本子狠狠地摔在地上,冷着脸对卓说:“到办公室,给你妈妈打电话,请她过来。”
卓跟着我回到办公室,很小声地打了电话。然后她站过来,低垂着头,一言不发,手里拿着被我摔散架的班级值日本。我让她抬起头看我,不出意料地,我看到她眼神中既有惊恐,也有迷惑,她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生气。这是个学习认真仔细、平时乖巧听话的女生,按理说是不会故意帮同学弄虚作假的,我问:“有什么要解释吗?”她马上回答:“老师,我不是故意要改的。”我说:“我知道,是和你关系好的那几个同学要你改的是吗?”她点头。这时午休铃响了,我让她留下值日本,先回教室。
我找出裁纸刀,把修正带的痕迹一点点刮掉。名字一个个显露出来,心头的怒火越烧越旺——这些名字中,除了几个和卓关系好的女生,还有我的课代表、学习委员甚至班长。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拿起本子和裁纸刀,走进教室。我先把墙上的流动红旗摘下来,用力关上门。“砰”的一声响,所有孩子都吓了一跳,瞬间鸦雀无声。我坐在讲台旁不说话,拿起裁纸刀,继续刮名字。孩子们,有的是当事者,大气也不敢出;有的孩子不明所以,但感觉到了气氛的沉重,不敢作声。刮得差不多了,我把名字都念了出来,那些主动要求改名字的学生站了起来,而有些孩子虽然站了起来,但是一脸迷茫。我说:“有的同学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点起来,有的同学不知道。不管你是否知道,都请到我的办公桌上,拿一份日常行为规范,然后拿上本子和笔,到走廊上去抄写。”那些一脸迷茫的孩子立刻举起了手,我又说:“把手放下来,你们为什么要抄行为规范?那要感谢今天的值日生卓,因为她帮你们把值日本上记录的名字涂改了,但是被我发现了。”这些孩子愣了片刻,小声抱怨地往我的办公室去了。
深秋还是有点冷的,走廊上挤着十几个罚抄行为守则的孩子,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一边抄一边嘀咕。卓和我站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她说:“老师,有的人不是我改的,是以前就改了的。”我让她拿笔把今天涂改的和主动要求她改名字的同学划出来,这些孩子继续罚抄。
我让其他的孩子集中到我的办公室,其中就有我的班长和课代表。他们沉默了一会儿,班长带头说:“老师,我的名字不是我主动要求改的,是值日生和我关系好,帮我改了的,但是我还是认为我没有负责,我早就知道很多人在改名字,但是我没有阻止。”学习委员也接着说:“老师,我也没有做好,我又自作聪明了。”这些孩子还懂得反思,我放心了很多,说明班上这批学生的“主心骨”还是正的。于是,我放缓语气说:“可能有的同学不确定,那我今天说清楚,你们在我眼里都是好学生,这点你们可以信任我。你们要是有委屈、有隐情,我是不会不问清楚的,对吗?”他们一起点头,最后我说:“所以之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先来和我解释,不要自作主张,可以吗?”学生纷纷点头,脸上的表情很诚恳,我放心了,和他们一起回了教室。
我把抄校规的孩子也叫进了教室,站在位置上。我举起流动红旗说:“上周我们获得了流动红旗,真的是因为我们班纪律变好了吗?”几个孩子立刻小声说道:“老师,是真的。”我反问道:“我开始也以为是真的,但是今天我怀疑了,值日本上这么多上课讲话的名字,多到要涂改的地步了,我们班的纪律真的好吗?”孩子们安静了。
我继续说:“人无信不立,在平时的小事上,同样需要诚信。出现了问题不怕,我们一起来解决它,怕的是掩盖问题,这样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些平时没有遵守纪律的同学,我希望你们用行动来改变自己,而不是用修正带来改变。正好值日本也写完了,明天我们换一个全新的本子,这个本子上以后都不用修正带涂改,就当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好吗?”全班同学齐声答道:“好!”站在位置上、主动涂改了名字的几个孩子的声音尤为响亮。
事后我见了卓的家长,表示了歉意,家长的态度非常开明,她认为这样的沟通是必要的。初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系统、明确的是非观念,在错误出现后,首先要在第一时间明确告知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第二步再为他们解释或者启发他们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同时要结合具体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育,对于比较循规蹈矩的孩子,要注重“引”和“导”,而对于平时行为比较懒散、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要协调使用“劝”和“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