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受累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管受累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眼震特点和管石复位法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病史、红外视频眼震仪记录变位试验的眼震结果,确诊为多管受累的BPPV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管石复位治疗。结果Dix—Hallpike试验和(或)滚转试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头位可诱发出相同或不同眼震。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的BPPV患者14例(14.7%),其中6例患者双侧后半规管同时受累,6例患者双侧外半规管同时受累,2例患者双侧前半规管同时受累。53例(55.8%)患者出现垂直向上扭转和垂直向下扭转的眼震,考虑为后半规管合并前半规管BPPV;20例(21.1%)患者出现垂直向卜扭转和水平方向的眼震,考虑为后半规管合并外半规管BPPV;5例患者出现垂直向下扭转和水平方向的眼震,考虑为前半规管合并外半规管BPPV;3例患者两种试验中出现三种不同眼震,考虑为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采用管石复位治疗,以症状重的受累半规管为主,治愈62例(65.3%),有效27例(28.4%),无效6例(6.3%),总有效率93.7%(89/95)。结论多管受累的BPPV临床中并不少见,尤其以后半规管合并前半规管多见。通过管石复位治疗,多数患者有效。

其他文献
为激励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倡导和鼓励我国科技工作者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吸引国内外优秀作者投稿,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水平,中国科协开展了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根据杂志社的要求,我刊推荐2篇论文参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期间我国鼻科学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脊索瘤是一种来源于胚胎脊索结构残余组织的肿瘤,呈低度恶性,多数发生在骶尾部和蝶枕联合区,亦发生于颅底、颈椎、胸椎、腰椎等,极少发生于颌面部。我们收治1例复发的左颌面部巨大脊索瘤患者,再切除后游离肌皮瓣修复成功,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3岁,2年前发现左颈部包块,大小约1.5cm×1.5cm,质硬,开始生长缓慢,最近半年生长加快。无疼痛感,无吞咽困难,无午后低热,未经系统诊治。于2008年7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颈部见约8.0cm×5.5cm质硬肿物,同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间接喉镜见左声带运动迟缓。
患者男,49岁。因右侧头痛、鼻腔异物感伴痰中带血2个月余于2008年11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痛,呈钝痛,偶有缓解,伴有鼻腔异物感,痰中带血,色鲜红,偶有咽喉部疼痛。无视物障碍,无耳闷胀及听力下降,无鼻塞,无声嘶。患者无发热,大小便无异常。
目的探讨修复各类口腔颌面部缺损时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开展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172例,皮瓣最小面积4cm×4cm,最大面积10cm×25cm;修复缺损部位有舌部106例,颊部14例,口底15例,下唇颏部1例,硬软腭6例,上颌3例,下颌18例,口咽部2例,面部大面积缺损3例,颈肩部1例和颞下凹3例。其中,肌皮瓣151例,其次为筋膜皮瓣13例和嵌合
期刊
目的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在不同分化程度喉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skp2基因表达对喉癌Hep2细胞生长、凋亡、p27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kp2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喉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根据设计siRNA的原则,针对人Skp2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si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early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EHDI)是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优生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该项目包括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治疗、随访、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其贯彻实施需要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
目的探讨筋膜外植法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63耳,随访观察患者的外耳道宽敞度、鼓膜形态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包括中耳胆脂瘤25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8耳。手术方式分别为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和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三种类型,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三种手术的数量分别为4、17、4耳和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