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它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也要增加课外阅读量,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不断强化自己的认识,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学生学习作文时常感到难度较大,缺少自信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自己没有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丰富阅读素材,并逐渐加强课外阅读。
一、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及周围事物的认知并不全面,同时,自身的约束意识较弱。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兴趣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需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时的一个作文题目,编写一个卡通人物的故事,教师可以选择带有寓意的安徒生童话等,让学生阅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借鉴童话故事的记述手法,按照学生的思维,编写自己的故事。如此,可以用童话故事感染学生,让其了解真、善、美,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的榜样,与学生一起阅读,了解学生的想法,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外阅读。
二、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而言,阅读的书籍越多,写出的文章水平也就越高,但必须明确的前提是,这些书籍都积极正面。比如,让学生用自述的方式描写一个事物,说出这个事物的形状、特征,对于这类写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描述名人或描写景物的文章,让其了解描述人物和事物的方法,以及使用的技巧,并把这些技巧在实际写作中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与心理压力,使其有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可了解到更多的汉字,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断熟悉不同文章结构的表达方式,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此外,文章中对任务或情节的描写,是学生阅读的重点,且教师也会根据内容做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使用人物、环境描写需要使用的语言,做到生动刻画人物、环境。比如,要求学生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景观。正式写作前,教师会先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篇文章,由学生传阅或朗读,然后介绍家乡的美景,学生可以任选描写对象,根据已学的写作语言和手法,写出文章。
四、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课外阅读是社会状态的一种展示。目前,社会上有大量不同种类的书籍,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类课外读物,拓展自己的视野,慢慢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可通过阅读了解社会事件,把社会事件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但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帮助学生筛选书籍,引导学生对生活产生真正的感悟,并做到把课上所学的知识与课外读物融合,增强语感,在作文中了解社会。
五、对课外读物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自主记录信息
课外读物的作用是辅助课堂教学,而实现对课外读物的深度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并在文中重要的地方进行标记,记录好词好句,以及不同类型的素材,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教师需在课堂上深度分析一篇文章,讲解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技巧,注重写作教学,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核心,随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从中找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具体方式如下:
其一,精细研读。一些文章读一遍后,即可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对于这类文章,只需要簡单理解即可。但对于某些文章,必须多次阅读,先初步形成对文章的印象,随后再分析对比、排比的用法,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
其二,追根问底。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可以不断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文章的核心,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在过程中随时做标记,记录自己发现的信息。
如此,可以让学生熟悉语言结构,积累大量的语句与写作素材,并在实际写作中应用,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对小学作文教学有重要影响,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应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自主记录素材、好词、好句的习惯,并把这些信息在写作中使用,进而优化作文教学,打消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畏惧心理。
参考文献:
[1]于玮琦.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93.
[2]黄玉花.深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探究[J].求知导刊,2016(13):92.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学生学习作文时常感到难度较大,缺少自信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自己没有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丰富阅读素材,并逐渐加强课外阅读。
一、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及周围事物的认知并不全面,同时,自身的约束意识较弱。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兴趣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需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时的一个作文题目,编写一个卡通人物的故事,教师可以选择带有寓意的安徒生童话等,让学生阅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借鉴童话故事的记述手法,按照学生的思维,编写自己的故事。如此,可以用童话故事感染学生,让其了解真、善、美,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的榜样,与学生一起阅读,了解学生的想法,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外阅读。
二、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而言,阅读的书籍越多,写出的文章水平也就越高,但必须明确的前提是,这些书籍都积极正面。比如,让学生用自述的方式描写一个事物,说出这个事物的形状、特征,对于这类写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描述名人或描写景物的文章,让其了解描述人物和事物的方法,以及使用的技巧,并把这些技巧在实际写作中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与心理压力,使其有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可了解到更多的汉字,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断熟悉不同文章结构的表达方式,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此外,文章中对任务或情节的描写,是学生阅读的重点,且教师也会根据内容做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使用人物、环境描写需要使用的语言,做到生动刻画人物、环境。比如,要求学生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景观。正式写作前,教师会先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篇文章,由学生传阅或朗读,然后介绍家乡的美景,学生可以任选描写对象,根据已学的写作语言和手法,写出文章。
四、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课外阅读是社会状态的一种展示。目前,社会上有大量不同种类的书籍,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类课外读物,拓展自己的视野,慢慢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可通过阅读了解社会事件,把社会事件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但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帮助学生筛选书籍,引导学生对生活产生真正的感悟,并做到把课上所学的知识与课外读物融合,增强语感,在作文中了解社会。
五、对课外读物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自主记录信息
课外读物的作用是辅助课堂教学,而实现对课外读物的深度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并在文中重要的地方进行标记,记录好词好句,以及不同类型的素材,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教师需在课堂上深度分析一篇文章,讲解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技巧,注重写作教学,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核心,随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从中找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具体方式如下:
其一,精细研读。一些文章读一遍后,即可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对于这类文章,只需要簡单理解即可。但对于某些文章,必须多次阅读,先初步形成对文章的印象,随后再分析对比、排比的用法,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
其二,追根问底。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可以不断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文章的核心,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在过程中随时做标记,记录自己发现的信息。
如此,可以让学生熟悉语言结构,积累大量的语句与写作素材,并在实际写作中应用,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对小学作文教学有重要影响,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应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自主记录素材、好词、好句的习惯,并把这些信息在写作中使用,进而优化作文教学,打消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畏惧心理。
参考文献:
[1]于玮琦.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93.
[2]黄玉花.深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探究[J].求知导刊,2016(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