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物理跨学科单元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以“在学校屋顶'种太阳'”为例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学习凭借其整体性特点成为跨学科深度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选取目前社会热点问题“能源革命”中的电力供给作为跨学科单元学习主题,通过设计学校屋顶“植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方案,认识光伏发电的特点以及影响光伏发电效能的主要因素,论证不同区域实施光伏发电的可行性.本文引导学生从地理、物理视角理解发展光伏产业对国家能源战略的意义与价值,使其养成系统、动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育其勇于探究、善于思辨的科学精神,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
其他文献
实施地理情景教学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元素,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本文根据不同教学活动发生的场所,将地理情景教学划分为三类:课堂场景式情景教学、科学场景式情景教学和实践场景式情景教学.不同场景式的情景教学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本文以初中地理“气候与人类活动”为例,以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阅读及应用为线索,统整单元学习.从单元知识结构构建、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评价设计等方面,探讨指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的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思政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领域,课程思政具有不同的学校办学和学科专业背景,课程思政教学也就具有不同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大爱、奉献、求真、实践的“行知精神”作为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和实施指南.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以“行知精神”为根本指导,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在持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和成绩,对高等学校课程
苏格拉底问答法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问答步骤及提问范式,对现行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视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发展启示.结合地理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设计不足现象,本文从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具体案例入手,归纳其特点,从促进问题教学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审思,得到构建地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模式的发展启示,并结合课例加以运用说明.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提取地理学科核心概念,构建地理学科知识地图,开发美育资源,以探索美育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路径,将美育落实到初中地理课程开发、教学和评价的全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欣赏天地之美,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审美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PBL模式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最有效和最系统的方法,其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体验品质.本文将PBL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以驱动问题为统领,以子问题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研学问题设计的常见偏误,列举真实研学活动案例,系统设计研学实施过程,助推研学旅行走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