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至今,房子都是讲不完的话题。居者有其屋并非易事。所以,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连当了一辈子高级公务员的白居易,也是居不易的,50岁才在城里买了房。
  白居易为什么不早些时候买房呢?说来汗颜,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就毫不避讳地爆料: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虽然白居易的父亲做过徐州别驾,但他清正廉洁,既不贪污,也不受贿,所以白居易没有成为富二代,买房只得靠自己了。
  白居易32岁考中进士后,在秘书省做校书郎,每月工资16000文,折合人民币大概8000元钱。这个薪水,不算低,但买房,还不行。一来他刚参加工作,积蓄不够;二来当时长安的房价绝对不比现在的北京上海低。
  买不起房子,做个蚁族还是可以的。贞元十九年春,居易得长乐里故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这是白居易的《养竹记》里面的一段话,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当校书郎之后的居住情况:单位不安排住宿,自己又买不起房子,只好跑到长安东城的长乐里,租了已故宰相家的一个亭子住。这里的亭子并非我们常见的那种四面漏风的建筑,而是能遮风挡雨也能住人的场所。唐朝中后期,房租是相当低廉的。白居易租住的这个亭子,房租每月500文,相对于他每月16000文的薪水,算是便宜到家了。
  等到白居易34岁的时候,他做校书郎已经两年,就想把住在安徽宿州乡下的老妈和大哥接到城里来享福。但是,那个租住的亭子除了白居易自己外,还有两个仆人,如果再加上两个人,就显得拥挤了。白居易又想到要买一个房子。
  城里房子太贵,就到乡下去买房子。于是,白居易去了趟陕西渭南,花了半年的工资,在渭南农村买了一所房子。“家去省兮百里,每三旬而两入。”新房离自己的上班地点有上百里,每天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每月回去两三趟。在马背上这么来回地跑,白居易很辛苦。
  公元806年,36岁的白居易工作变动,调到陕西盩庢县(今陕西周至)当县尉。按照唐朝律法规定,地方官是不允许在辖区内买房的,要住在机关大院的宿舍里,如果宿舍住满了,就去外面租民房住。白居易此时还是单身,所以就住在机关大院的单身宿舍里。
  县尉只当了一年,白居易高升,调回长安当左拾遗兼翰林学士。工资是多少呢?白居易自己说是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年薪30万文,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工资还算是比较高的,但白居易还是不敢轻易买房。所以,从37岁到50岁这13年间,白居易一直是租房住。
  白居易对这种租房生活挺满足的。但结婚之后,他的夫人不愿住这样的小房子,恰好白居易调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官升了,薪水自然跟着提,每月有5万文,白居易就在长安靠近闹市区的昭国里租了一所大房子。此后,白居易先后在重庆、杭州、苏州当过刺史,但一直都是租房或住机关大院。
  直到公元821年,白居易50岁的时候,才在长安城买下属于个人的第一所房子。掐指算来,从32岁参加工作到50岁买房,18年的时间里,白居易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租房住,难怪他对房子是有切身的体会——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其他文献
也许大家会感觉到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孔子的《论语》,在日常生活中将其铭记于心,甚至将其作为行为准则。关于此事,必须首先从幼年时期我所接受的教育说起。  明治维新前的教育主要是对中国书籍进行学习。在江户(东京的旧称)等地,首先教授《蒙求》或《文章规范》,但在我的故乡(今琦玉县深谷市),首先学习《千字文》《三字经》等,之后,转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书经》、《
期刊
姜白石的清词丽句其实多得很,偏就记住了这一句:“旧时月色。”看看,记忆是多么离奇的神物,那轮皎月挂在空中,自古而今明明是一般颜色,却说旧时月色,旧时月色,一声轻叹,刹那间多少心事都涌上心头。  自欺欺人地想着:“以前的东西就是好”,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多少年不忘地记在心上。外婆亲手蒸的玉米饼又香又甜,小院里的梧桐树绿意盎然。和堂妹出去玩时从不锁门,每天上演货真价实的“空城计”。还有我那心爱的旧长裙,走
期刊
1989年末,大陆首次出版的《梁实秋散文》共4卷,总计囊括了梁先生的312篇散文。作者欣然落笔,读者含笑阅之。由于梁实秋的散文追求精粹,所以他惜墨如金。总览全书,绝无重复之处。但是也有个例外——他在3篇文章中,3次写到了同一个人的同一件事。他写的这个人是梁启超,他说的这件事是1922年3月梁启超到清华学校所做的学术演讲。  从1915年到1923年,梁实秋在清华学校读书8年,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和他
期刊
柳诒徵正话反说为国学辩护  某新学者对柳诒徵说:“线装书在新社会已毫无用处,不如付诸一炬!”柳答道:“我非常赞同,且应做得彻底!否则此处焚毁,别处未焚毁,终究无益。应该号召全国一致行动,将线装书焚尽。然而即便如此仍不够妥当,因为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里尚有不计其数的中国线装古籍,故应动员他们一起焚毁。否则国外有些汉学家,正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汉学,倘使有朝一日他们来华,就经史子集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却瞠目结
期刊
吴佩孚遭小兵辩白,无言以对  吴佩孚常以关羽和岳飞自比,洁身自好,不嫖不赌、不抽大烟,也不许部下嫖妓,违者枪毙。很多部下觉得非常委屈:“不嫖妓哪儿有激情打仗?”老吴才不管,声称:“战场是神圣的战场,哪容得不洁净的人,这种身不干净的人,神明是不能容的。”部下不服:“杀人也神圣吗?”老吴无语。  徐懋庸:一副不曾公开的挽联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逝世。鲁迅的同乡兼学生,现代作家、文学
期刊
1914年,抱着学西学、救国运的念头,金岳霖(1895-1984年)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来之前他哥哥建议他学习簿计学,后来没有兴趣,就想转专业。“簿计学是雕虫小技,我堂堂七尺男儿,何必学这雕虫技艺。昔日项羽不学剑,就是因为剑乃一人敌,不能当万夫。”他给哥哥的信中如此说道。  1917年,金岳霖来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思想史。当时他的同学都是一时俊杰:胡适、张奚若、宋子文、孙科、蒋梦麟
期刊
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如今,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然而,他们的精神、思想、信仰种种,却不会轻易被雨打风吹去。哪怕是他们生命“最后”的故事,读来也格外动人。  梁启超被协和医院误诊,割除右肾,术后病情加重,于1929年1月19日溘然长逝。然而,就在半年前,在反对西医的声音甚嚣尘上时,梁启超却发表了题为《我的病与协和医院》的声明,公开为西医辩护,希望人们不要为了个别病例误诊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我们不
期刊
关于酒,有个有趣的传说:酒最初酸涩难饮,于是有仙人指点酿酒者,让他将酉时见到的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滴入酒中,酸浆即成玉液。酿酒者酉时先后遇到了文人、武士和疯子。三人之血,奠定了酒的特质——甫喝,豁然开朗,怀逸兴而壮思飞,是文人风骨;再喝,则质胜于文,本色毕露,显武士霸蛮;即醉,痴痴颠颠、不可理喻一疯人尔。  可见,酒要微饮,花要半开。朋友小聚,花间小酌,怡诗情,悦雅兴,未尝不是美事。豪饮烂醉,轻如
期刊
酒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酒的起源,不管是“神造”还是“人造”,均不可否认一个事实——酒从远古时代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便是明证,无须赘述。酒的经济层面价值姑且不论。酒的文化价值,酒与中国文人的关系、酒与中国社会生活的联系便颇令人玩味,不能不提。  酒与中国文化,酒与中国文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酒文化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酒
期刊
人的名声,树的影子,是曲是直,并非后人定论,实由自身写就。唐太宗李世民论君王之道时说过:“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至理名言啊。家天下时代的官员,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尤其是科举制创立以后,文官们个个满腹经纶。可是,如果以为科举而来的文官们熟读四书五经就遵守礼义廉耻,那就大错了。品行高洁的文官虽然浩如繁星,但卑鄙无耻的也如过江之鲫一样数不胜数。  读史时常作美好设想,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