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打我一顿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一刀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游医,有“民间医圣”之美誉,许多疑难杂症经他诊治总能药到病除。其实,除了医术高明,最重要的是他心怀仁慈,游走各地悬壶济世,只取微薄的医药费,绝不牟暴利。胡一刀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到一地,停留不超过三日。三日后,即动身前往另一地行医,飘飘然如仙如道。
  这日,胡一刀在岭南富县给人看病。这是第三日,当他收起医摊回到客栈门口,却见一位衣着华丽、长相富态的中年男人站在那儿,见胡一刀就赶忙作揖。胡一刀还礼问:“请问先生有何事?”那中年男人说: “小官有一事求神医。”胡一刀又问:“你是……”那中年男人答:“小官是本县县令汪富宏,有一难言之隐在身,盼神医能出手相解。”

  胡一刀这三日在看病之时,听到不少平民百姓对县吏们的抱怨,说他们总是想尽办法增加各种地方附加税,搜刮民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胡一刀不动声色,略一思考,便有了主意,微笑着伸手恭请汪县令入房里。
  进到房内后,胡一刀问:“大人有何不适?”汪县令把身上的衣衫脱下,只见他上半身前后长满了恶疮。汪县令说到了晚上盖上被子温度一高后,就会奇痒难忍。他患此病两年有余了,因顾及颜面,未在本地就医,只到外地各处寻找良医,却无人能治。汪县令说:“早就听闻神医大名,却无法寻到,如今神医到此地,真乃我之大幸啊。若神医能治好我的病症,我一定重金酬谢。”
  胡一刀却摇摇头说:“你的病,我此前见过,也治好过,不过仅有一例而已。实话告诉你吧,你的病,除我之外无人能医治,如果我不为你治疗的话,不出半年,你的性命恐怕难保。因为此疮毒气会侵入心肺,到时神仙也救不了了。你的疮是不是由原先的红色变成了偏黑色?”汪县令听到此病危及性命,扑通一声跪地,“神医啊,正是如此,你可要救我一命啊!无论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
  胡一刀拉汪县令起身,淡然一笑,说:“如果你能照我的医嘱行事,我包管你的病情转好,我分文不取。不过,我开的单方你如果缺一样办不到就不会有效果。”汪县令连连点头道:“一定照办!一定照办!”
  胡一刀道:“那大人先请回吧。等我想好单方,明天再叫人送到贵府。你放心,此事我不会跟其他人说起的。”
  汪县令因见胡一刀行为举止不同常人,如今性命系在他手上,不敢有丝毫怠慢,所以也就谨慎地听从他的话,先回去了。
  第二天上午,果真有人送了一封信来。汪县令忙进房里拆开取出来看。信上的内容却令汪县令大吃一惊。里面没有一剂草药,列的只有两条:“第一,大人切记必须把私定的附加税全部免除,只有把牟利的心收敛起来,清心寡欲方对大人的病症有效;第二,大人切记必须找人把你狠揍一顿,程度需要三天下不了床,轻了无效。为何需要如此,等你实施此方后,会有人送信告诉你的。此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否则大人性命难保!”
  汪县令把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他不敢相信这单方是真的,但他又真的只接到这个单方,下面还署着胡一刀的签名呢。有关自己性命的事,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不过,汪县令百思不得其解,第一点他还能理解,心宽气畅对身体自然会有好处,这点他舍得,要是命都没了,要钱有什么用?他打算和师爷碰面后就拟文颁布取消自己加上去的附加税。可第二点他就不能理解了,他分明是个病人,挨打一顿岂不是雪上加霜?他赶忙去找胡一刀想问清楚,但客栈店主说胡一刀一大早就离开了,也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了。
  经过客栈茶室的时候,听一些人正说着胡一刀的医术,说没有他治不好的病,而且他出手的招数总是与众不同。汪县令就更相信胡一刀了。
  回到了衙门,汪县令把师爷叫到一个房间里,下令让他颁布取消私定附加税的公告,然后对他说:“章师爷,你到门角拿条棍子来,把我狠狠地打一顿,千万别手下留情,打得越狠越好,得让我三天下不了床。”章师爷听了哭笑不得,说:“老爷,您是我老爷,我们做奴才的哪能打您呢?孝敬您还来不及呢。”汪县令说:“啰嗦什么!我让你打你就打,如果你不打我,我就打你。”章师爷哭丧着脸说:“那您就打小人吧,您打我,我也不能打您啊!”
  无奈,汪县令只好告知实情。打汪县令是为了给他治病,章师爷心想这倒是一个邀功的好机会,去找了一根棍子来,对着汪县令高高举起,可是却怎么也下不了手。汪县令本来闭着眼睛要忍一顿棍棒,可老半天没见受疼,瞪眼问章师爷:“又怎么了?你不打我这病就好不了,你就放心打吧!”
  章师爷却说:“老爷,我这手就是不听使唤,下不了手,看来这使笔的手还真玩不了棍棒。再说了,如果打伤您,我怎么向您家人交代啊?老爷,我看不如您让您的家人来打您一顿吧。”汪县令说:“亏你想得出,我的妻妾孩儿怎么敢打我?而且他们也根本不舍得打我。”章师爷说:“那也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家人肯定觉得心疼。要不然让衙门里的捕头牛大来打吧,他有的是劲,人也够狠,有他打几下就成了。”汪县令说:“那还不快叫他来。”章师爷刚拔腿要去,汪县令就叫住他:“你怎么跟他说?”章师爷说:“这我倒没想好,那这样吧,您脱下官服背朝天躺下,用被子把头蒙上,我就说您是进来偷东西的贼,让他打,他一定会下手打的。”汪县令说: “那你去叫吧。”
  章师爷出去找到正在当班的牛大,说衙门里闹贼,让他去痛打一顿再说。牛大一听火了:“居然有人敢偷到衙门来,真是胆大包天,我定将他打得皮开肉绽、哭爹喊娘!”
  章师爷带着牛大来到了汪县令的房间,还没等章师爷指在哪儿,牛大已经看见了,哈哈大笑着大步迈过去,掀开被子想看看是哪路蟊贼才下手。里面的汪县令还想包住头不让他看见真面目,谁知这牛大力气大,一把就把被子全扯开了。牛大顿时看清了眼前的人:“大人,怎么是您?”
  汪县令见他看到了自己,打也打不成了,只好撒谎说:“我知道你很勇武,就想看看你够不够细心,所以才和章师爷一起来考察你。”然后他灵机一动说,“接下来,我打算考查你的武艺,你和我对打,不得手下留情。”这回轮到牛大傻眼了:“大人,您什么时候学会武功的啊?”汪县令说:“前几天刚学的,厉害着呢,你照着打贼的力气来打就是。”
  汪县令刚摆个架势,牛大就哭丧着脸说:“大人,小的做错了什么,您就尽管罚小的吧,您何苦这么来折腾小的呢?凭小的力气,三两拳把您打坏了还不得吃官司啊,您直接罚小的就是了。”汪县令听此一说,只好朝他摆手说:“那没事了,你走吧。”
  汪县令等牛大一走,对章师爷说:“限你一天之内给我想一条良策出来。否则,你给我回家种田去。”章师爷也只好勉为其难地说:“好,好。小的一定在明天给您献上一条良策来。”
  第二天,章师爷领着汪县令乔装为商人前往邻县。两人进入了一家赌馆。他们把身上的一千两银票往桌上一摊,成了两个豪赌之徒,引来众多目光。
  他们玩的是字牌,几轮过后,突然,几名打手打扮的人涌进来,一同捉住汪章二人,为首之人叫道:“他们出老千!”打手随后在他们身上搜出了字牌若干。汪县令辩解道:“我们没出老千!”可那为首之人说:“我们有人在注意着你们,人证、物证皆有,还想狡辩?给我狠狠地打!”
  这顿打之后,汪章二人伤得数日都爬不起床来。等到伤愈,汪县令竟发现身上的毒疮几乎消退了,只余隐隐斑痕。汪县令不禁惊叹:“胡一刀真乃神人!”
  原来,赌场出老千是章师爷的计策,就是为了让人打一顿,而章师爷为了保住饭碗,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数日后,汪县令又接到一封信,是胡一刀写的,不过是走之前留下的,嘱人今日送来。
  信里写道:“大人,想来而今你已依单方行事,身上亦无大恙了。实话告诉你吧,你得的毒疮并非绝症,只是顽疾,必须遭一番痛打,方能把皮肤上的血脉疏通,如果我不说得严重些,恐怕你不会照办。经此一遭,小人奉劝大人还是多为民着想吧。”
  汪县令读后感慨道:“经过此番,从此我当清廉做事了。”
  果真,汪县令后来变成了一名清官。
其他文献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一世神武,得了个晋武帝的名头。遗憾的是,这位有着“超世之才”的皇帝,在老婆面前,却常常表现出庸才的特质。  司马炎的娇妻芳名杨艳,其祖先在东汉时期也是相当牛气的,四世三公,堪比袁绍。她的父亲在曹魏担任过通事郎,可惜早卒。所以,杨艳打小就跟林黛玉似的,一直生活在舅舅家。她条件不错—“聪慧,善书,姿质美丽,娴于女工”,再加上高人帮忙—“善相者尝相后,当极贵”,想不出名都难。
期刊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说到河南安阳,就不得不提到甲骨文。安阳七朝古都,以殷商为盛;殷商数千年之远,以甲骨为凭。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甲骨卜辞系殷商国家档案  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安阳西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而命名。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
期刊
这天,是古城紫阳街的集市,街上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扑鼻而来的小吃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此时,一个年轻人穿梭在人流中,一不卖二不买,一双小眼睛贼溜溜地盯着别人的口袋看。他叫盛四,专干偷鸡摸狗的勾当,说白了,就是个贼。  这年头,做贼也难。以前,买东西都用现金支付,盛四去菜市场随便一转都能偷个几百元钱,现在时代变了,连老头老太太都用上了微信支付,盛四只好偷手机。
期刊
三国时,满宠是个人物,字伯宁,十八岁的时候,曾经做过郡县的督邮。督邮是个官职,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尽管满宠当时的年龄较小,可是仍然能把这项工作干得很好,充分说明了满宠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当时县里有个叫李朔的人,非常野蛮,太守派满宠前去主持公道,李朔一听说满宠到来,居然吓得连连称罪,不再作威作福。  还有个叫张苞的也是县里的督邮,和满宠平级,经常收受别人贿赂,鱼肉乡民,干预县里办
期刊
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整出那么大动静,烧得曹操几十万大军丢盔卸甲,一路奔逃。既是火战,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燃烧物,但不论正史还是小说,都没详细说明孙刘联军使用的是啥易燃易爆品。  描述还算细致的要属《三国志·周瑜传》,不仅把黄盖“敌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的分析和建议记录在案,还将船上配备的薪草、膏油予以说明,是为“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此外,还有关于
期刊
左宗棠自幼耕读于绿树环绕、风光宜人的湘阴(今属湖南岳阳)柳庄,对农林园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有比较深的体验和认识,很欣赏儒家经典《礼记》中“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论述,将春天植树看作造福乡里的行为。  在为父母守孝期间,左宗棠致力于攻读农学等经世致用的实学,很重视秦始皇修筑驰道时在路两边种植青松等巩固路基的经验,植树造林成为左宗棠的一种独特的济世情结。  他用兵陕甘、收复新疆期间,一应军需物资均是经
期刊
明朝末年,鲁南日照县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姓杨名毅,一套通背拳打得虎虎生风,几个壮汉都近身不得。轻功更是了得,几米高的城墙,一提气就能一跃而上,即便是三层官兵守卫的官府仓库,杨毅也能轻松地进去,拿一样东西就如同探囊取物。  杨毅嫉恶如仇,发誓杀死一百个恶人之后归隐山林。步入江湖十余年,他已经杀死了九十六个恶人,这里边有杀人不眨眼的大盗,虐杀公婆的恶妇,欺凌弱小的恶霸……每一次杀死恶人后,他都会
期刊
眼看着大比的日期越来越近了,举人韩生却越发烦闷,因为家境贫寒的他连一文钱都拿不出。京城远隔千山万水,没有盘缠总不能一路要饭吧!  愁闷之下,韩生信步来到山中小庙闲逛,然后一眼瞧见个相貌奇特的和尚。这和尚生得豹眼阔嘴,满脸胡须刺猬一样,脖子上一串硕大的黑色念珠分外惹眼,且只有一条左臂。说起来韩生还曾救过这和尚一命,那天韩生上山时无意中撞见和尚倒在草丛中,浑身鲜血人事不知,韩生连忙背他下山找了郎中救治
期刊
古代中国人认为,有神还有仙,仙是世间所出,是凡人所变。既然凡人也能成神仙,难免就有很多凡人跃跃欲试。那么,怎么才能长生不老,成为神仙呢?  向自然“仙境”寻求仙药  据说,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可分为三大流派。一是服食派,专以服食药物以求长生不老。二是房中派,主要以房中养生为成仙方术。三是吐纳导引派,讲究导引服气,以此长寿变仙。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乃至成为神仙的
期刊
唐代诗人唐求有两句“临池洗砚”的诗: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写得很逼真:在水池里洗砚台时,一开始,残留的墨汁因为比重大,先在“深处”沉,洗时一搅水,墨汁便扩散开,像一片“黑云”。唐求写了许多诗,可是《全唐诗》只留下30多首,还有的只是残句。这和他“保存”诗的独特做法有关系。他隐居在四川灌县西南味江的山里,不出来做官。凡写了诗,无论是全诗,还是偶然想到的一句两句,都把稿子揉成一个小圆球,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