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质体反射率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来源 :矿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讨论通过定量研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资料来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曾经历过与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相对应的两次重要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估算的这两次构造抬升作用剥蚀的地层厚度分别平均约为1110 m和90 0 m,剥蚀速率分别为35~82 m/Ma和8~17 m/Ma.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史时期古地温梯度不同,中生代古地温梯度(4.33~4.67℃/100 m)明显高于晚古生代(3.49~3.92 ℃/100 m )和新生代(3.75~3.76℃/100 m)以及现
其他文献
参阅古医籍结合临床进行探讨,认为虚火阴虚阳虚皆可产生。其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伴有低热或虽觉发热,但体温并不升高,昼轻暮重,缠绵难愈;多侵犯九窍脑髓;虚火为患
实验测定了金在碱性富硅溶液中的溶解度,并标定了Au与SiO2之间的配合关系Au^+H2SiO^-4=AuH3SiO^04在80 ̄250℃的温度范围内,其平衡常数为lgK=-1.9889+10085。18/T(T为绝对温度)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与Au-HCl-SiO2-H2O体系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它表明溶液在酸性
本文给出了石膏及其热转变产物--烧石膏和硬石膏的红外光谱。在晶体结构资料基础上,对石膏和硬石膏分别进行了因子群分析和位置群分析,其结果清楚地表明,理论预测的光谱与实测光谱
桂枝之用甚广,溯其源可推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载方112首,方中出现桂枝的有43首,占38.39%;《金匮要略》载方205首.含有桂枝的方剂有57首,占27.80%。现将笔者临证应用仲
利用干法真空石英玻璃管合成实验方法成功地构筑了Cu-Bi-Te三元系400℃时的相平衡图.在此实验温度条件下,该相图中除了存在着8个已知的矿物相、1个合成的Bi-Te二元相和2个液
在仔细分析海泡石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海泡石结构的组成离子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晶体化学和分子轨道理论,深入研究了热液型和沉积型海泡石的红外光谱特点,特别对海泡石的Si-O区红外
笔者在1986年研究辽宁清原大荒沟黄铁矿矿床中银、镉的赋存状态时,发现一种极少见的银与汞的互化物——汞银矿。本文就目前所获得的成果,介绍一下它的地质产状、伴生矿物及汞
钇硅磷灰石为乳白、玫瑰色,实测比重为4.35,二轴晶正光性,α=1.791;γ=1.784;电子探针分析计算晶体化学式为(Y_(2.82)Ca_(1.58)Ce_(0.27)Dy_(0.21)Er_(0.11…)_5[(Si_(2.95)P
利用EPR研究了18个天然叶蜡石样及其4个热处理产物。发现天然叶蜡石有三个EPR吸收带:A(g有效≈11.4),B(g有效≈4.3)和C(g有效≈2.0),其中A是叶蜡石的特征谱。A在>400℃热处理时与B在强度上
本文讨论了以元素比值研究玄武岩成分的限制条件及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对熔体元素比值的影响,笔者认为采用元素比值研究源岩成分时,除了要考虑两元素分配系数及部分熔融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