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引领信息技术专业教育新常态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 ”是一种创新思想,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业态。文章从对“互联网 ”的正确理解和“互联网 ”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影响出发,对传统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精要分析,也对“互联网 ”背景下信息技术专业教育的改革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69-03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科技的信息化设备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在职业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被拿来细细研究,也被作为一门应用技术改变了教学工作的基本模式。随着“互联网 ”的提出,挺立在信息技术研究前沿的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再一次改革、突破、创新、发展的良机。
  一、对“互联网 ”的理解与发展阐述
  “互联网 ”是一个综合概念。当“互联网 ”这个新名词出现在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时候,总理将这个新名词的概念理解为一个可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行动计划。
  “互联网 ”的这个行动计划,是国家层面的宏观计划,也是信息技术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互联网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大跨界大融合。“互联网”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互联网 ”就是将信息技术平台和实体经济跨界融合;二是大创新大驱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资源,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国获得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创新力;三是大开放大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让传统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多元的文化,多元的经济,多元的社会,这些都成了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技术平台。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事实上就是信息技术成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从IT技术的学习特点来看,大量的练习和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研究是推动IT技术学习效果的关键。但是在以往的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育的推进过程中,网络与实际的教学实践相脱节,使得IT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顺畅。“互联网 ”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互联网 ”鼓励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 ”对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从理论型偏向应用型;二是课堂教学手段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信息技术专业教材内容对社会新技术的依赖越发强烈。
  二、传统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在我国普及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专业学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专业尚属新兴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还不够成熟。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专业的学科知识的专业难度却在不断加深,学科知识的内容也在快速更新。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信息技术专业传统职业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也就在所难免。
  (一)教学内容滞后
  从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各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构建都是在统一的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样的学科体系构建模式,确保了各学校专业学科知识难度水平的统一,却给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升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我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现状来看,受到教材内容更新频率缓慢等客观原因的限制,目前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普遍比较落后。对比海南微软创新中心于2015年10月中旬在三亚学院组织开展的海南IT行业培训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不难发现,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已经是IT行业在6年前就已经普遍采用的技术知识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脱钩现象非常严重。
  (二)教学途径狭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早已变得非常丰富。然而,由于很多职业学校的校内网和互联网之间并不能无障碍接通,导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就已备好课或写入课件的相关内容展开,而且受到网络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也没有机会利用学校为其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练习和技术创新,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办法被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客观条件的限制,却将“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框在了教室里,阻碍了IT技术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成果的作用发挥。
  (三)教学效果不佳
  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艰巨职责和使命。对于信息技术专业来说,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我国当前阶段的就业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当之无愧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最热门的就业方向。然而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上看,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信息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只有13.56%的人从事着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类工作,而超过半数的同学则选择从事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销售工作或者行政工作。这样的一个统计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成长并没有按照专业教育体系设计的方向和轨迹完成,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三、“互联网 ”背景下信息技术专业教育新常态
  从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来看,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落后,造成了教学和实践的脱节;教学工具的信息化程度有限,限制了信息技术成果的转化,而这一切问题的最终表现就是职业学校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才在社会上用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当顺应“互联网 ”的发展趋势,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进行改革:
  (一)借力“互联网 ”,推动教学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 ”倡导的是跨界发展和技术融合,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云计算”平台,推行智慧云课堂。以某学院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为例,在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工作中,互联网的普及,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变得可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IT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利用互联网,教师还可以充分使用网络游戏的“目标、规则、反馈”等要素,在跨界融合的思路下,提升课堂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全力推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二)借力“互联网 ”,推动教学资源先进化
  “互联网 ”注重的是将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和实效性的充分结合。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专业教材的内容和知识并不是最前沿的“新鲜知识”,但是书本知识却能作为一种桥梁,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将IT专业的优秀人才创新的先进技术成果汇集起来,制作成可以用作教学的微课、慕课等资源,既能吸引高水平IT人才对于专业教育的关注目光,还能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提升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进步性,就能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充实,实现教学资源的先进化。
  (三)借力“互联网 ”,实施教学评价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和顺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学生对新鲜知识的需求迫切程度的提升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学生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已经具备了利用自学掌握海量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模式,利用微信、QQ、BBS等在线系统能实现学生及时交流与互评,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为教师教学的决策提供量化数据,从而实现“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的教育最终目标。这样,教师对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就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多元,而学生对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极有可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转化成为推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专业化水平进步的新动力。
  (四)借力“互联网 ”,开创学习模式新颖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些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难以有效利用的、无规律的、零散的“碎片时间”,也因为无线网络的存在以及人们对于无线网的热衷而变得有价值起来。在“互联网 ”的思路带动下,信息技术专业完全可以开发一些适合人们在休息、吃饭、乘车等这些“碎片时间”进行浏览学习的在线学习视频课程APP应用,而有了这些充足的在线教学课程,碎片式学习模式就将会从“概念模式”转变成“实际模式”,在未来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 ”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深化、蔓延,信息技术人才将会逐渐成为各个社会领域跨界发展都离不开的必备人才。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面前,利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开发IT教学资源,以增强信息技术专业教育的实效性成果,提高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才是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关键。
  Leading the New Norm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Internet Plus"
  ZHAO Qi-dong
  (Jiangsu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ternet plus" is not only an innovative idea and a development concept, but also the new for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plus" and its influ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in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reform tre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is also analyzed and prospected.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仍然以传统的大班授课为主的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未能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TEAL是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改革项目,具有以学生为中心、能大大提高教学反馈速度、充分结合学科特点、用实验来开展教学等特点。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应借鉴TEAL长处,以学生为主,突出互动性,注重课堂生成性,并以实验为抓手,用技术还原科学的方法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复杂截面导轨在均布载荷作用(当承载货物时)下的变形情况.用米赛斯准则为判据,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工具,给出了导轨在均布载荷作用下,其应力、应变及变
【摘 要】高职院校在向学生传授技能技术的同时,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开创书法校园环境,开设书法文化课程,开展书法文化活动,形成校园书法文化体系,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精神的滋润同时又能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书法文化体系;书法教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57-03  【作者简介】陈跃兵,江苏省
摘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实践能力是男幼师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团队合作教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提升策略。一是制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二是搭建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三是建构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四是强化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五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管理,从而有效提升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促进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技能上的成长。  关键词:团队合作教学;男幼师生;活动设计
介绍了悬挂结构特点,利用奇异函数方法建立了悬挂框剪结构的侧移刚度矩阵和动力方程.采用Matlab算法语言编程计算了悬挂框剪结构的频率和阵型,对影响框剪结构动力特性的参数(
摘要:由于社会、学校、个人以及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出现了人格多重、标准和价值观念混乱、认知与行为背离等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职业院校应通过建构网络道德体系、制定规范、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完善监管等策略,培养学生自律精神,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性,保证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及数字传播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已经从一种理论假设成为一种现实。'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且影响巨大的现象。即手机、电
在当前这个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入,短视频在民众文化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所以,如何进一步深化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情况,是相关人员需要探究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从培养形式、课程建构、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和教学实施等方面不断拓展校企沟通渠道,共建基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