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话德育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和情感认知规律都发生着显著变化,引发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诸多新问题,如挫折教育缺失,生命教育欠妥,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失准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充分利用多种渠道
  
  利用电视传媒。电视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许多电视节目都富有教育性,如湖南电视台生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变形计》中的“网变”和“晚间·洞穴之光”等。“网变”讲述的是城市孩子魏程经历西北农村一周的生活,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父爱真情,什么是生活;农村少年高占喜在城市生活一周,感受了都市的繁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节目非常感人,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的确是非常好的教育。“洞穴之光”通过七个有网瘾的城市孩子下乡进行两个多月的锻炼,体验了贵州山区贫苦的生活。这里不仅有“把别人当作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的换位思考,更有以孩子影响孩子的教育理念。两个节目都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这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可以想见。
  让网络成为阵地。网络上信息的丰富性、交流的互动性、传播的便捷性、时空的虚拟性等,都为德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使网络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阵地。首先,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使他们远离黄、赌、毒,提高是非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其次,要以健康、有趣的网络资源充实学生生活。再次,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增进师生、亲子间的互动交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设计别出新裁的德育主题活动,如通过“访访祖辈那时候、听听老师小时候、看看我们这时候”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和勤奋学习教育,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学习风气等方面得到提高。另外还要加强劳动教育。有资料显示,很多国家都非常注意给学生每天安排一定的劳动时间,如美国为平均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即12分钟,有许多父母甚至连1分钟的劳动时间都没给孩子安排。对此,学校可适当实施奖励性劳动,即表现优秀才能参加全校性的卫生清扫等活动,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光荣使命感教育。
  活动内容上也应该尽量做到丰富多彩,结合地域,融合家乡的乡土文化、名人文化等。如桐乡市的中小学德育就巧妙地融入了名人文化,全市很多学校甚至直接以名人名字命名,如茅盾中学、丰子恺漫画学校、陶行知实验小学等,以名人品格作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受到名人精神的熏陶。
  
  三、大力拓宽德育范围
  
  中小学德育应变封闭为开放,把“小课堂”同“大社会”结合起来,把德育的时空扩展到自然、人生和社会。社会生活中处处是德育资源,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处处留心,时时感受、体悟。
  如德育主题要结合时事,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如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许多学校发出捐款倡议:让我们献上一份爱心,积极支援灾区群众,帮助他们尽快度过难关,重建家园。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奉献爱心、团结互助的教育。让学生也充分地懂得,奉献才是生命中最可贵的情感,只有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才能真正关爱自己。
  应该说,社会上的确存在许多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因素,但如对这些因素规避得好,反而能更好地充实、完善学校教育。所谓“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德育向社会开放,引导学生在社会风浪中经受考验、明辨是非;德育向自然开放,让学生在青山绿水间锻炼体魄、放飞心灵、抒写人生,这才是德育的理想之境。
  
  (作者单位: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3252000)
  责任编辑余志全
其他文献
【摘要】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话虽这样说,但是“师父”何将学生领进“门”却是很有学问的。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面对的是初一新生,那么就应首先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唤醒大家的求知欲望,然后才能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英语有一句谚语叫做“Well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