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润肠方治疗热积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72例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服用方法:A剂、B剂各1包,同溶于125 ml温水中,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润肠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量表(KES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72 h结肠排出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为(5.08±1.54) h,对照组为(9.08±1.38) h,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ES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72 h结肠残留率及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5-HT、MOT水平及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润肠方可以增加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5-HT、MOT、VIP水平及肠道菌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