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

来源 :体育博览·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2746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育改革出发或是从现在倡导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而言,大学体育教学都应该突破单纯的运动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这是当前各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日本学校体育改革方针规定:“培养学生终生从事锻炼的能力和态度,过健康生活”。
  1、“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以提高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是美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大学阶段即基础教育的最高也是最后阶段,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和学校体育专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2、体育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3、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的思想,确立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地位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体育功能、人们生活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4、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人健康生活、工作并能长寿学校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不仅看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多少,而且要看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是否具备了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是否养成自我独立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要把握体育的本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健康。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切实抓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强化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二、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重视的问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1、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它是反映获得运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情况及有效地完成体育活动的程度的生理、心理特征。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此外,还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先进的体育训练设施,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有条件参加运动训练,以培养运动能力和素质。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实践,参加各种竞赛,也是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2、创新训练方法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展大学生个性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及技能,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教具、器材、图表、画片或音像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技术动作分析和评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创编游戏或体操套路等,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3、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实生活中,每学生都应该掌握卫生自我保健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首先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表率,在教学中认真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常识,训练学生养成自我保健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的习惯,防止在体育锻炼和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另外,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建设,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运用体育环境和设施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能够自觉地适度地进行锻炼打下良好基础。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条件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更好的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祁彩云)
其他文献
<正>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师于太极大家李经梧恩师。李经梧先生(1912-1997),山东莱州市(原掖县)人,毕生修炼太极功夫,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至五十年代,先后师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