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魅力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230_yuz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成人”教育的主阵地,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然而,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更好地挖掘教材优势,发挥自身潜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魅力呢?
  一、创建良好师生关系,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心理学家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提升学生的活动情绪,提高教学效果。“爱屋及乌”,学生若是喜欢某一科教师,进而就会喜欢他所教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学实践家李镇西说过,“教师只有以发自肺腑的平等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和尊重。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内心对他们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情感的依恋。”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三心—童心、爱心、责任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童心使他能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这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成功进行的首要前提。爱心能使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孩子”,不计较自己得失。而责任心则使他能着眼于社会和儿童的未来,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生,并且积极引导我们的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三心”是教师最核心的素养;培养“三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最内在的要求。
  其次,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初中生正处 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被尊重的需求,再加上他们处在人生的“叛逆期”,如果他们的尊严受到伤害的话,他们会不计后果地与老师对着干。在我们学校有一名教师,由于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出口成“脏”,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最后许多学生向学校领导提出了让他“下课”的请求。因此,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一环。
  再次,要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善良是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它有一种温和但又不可抗拒的魅力,像春风吹开百花一样,让学生向我们敞开心扉。西方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初中生由于其认识的浮浅和片面性、意志品质的不坚定性,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仅防由此心生恨意,从而在各种场合刁难学生。爱,只能由爱来唤起;恨的种子只能结出恨的果实。要建立春天般温馨的师生关系,善待学生非常重要。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从内心里愿意上我们的课。
  二、信其道而亲其师,发挥知识智慧的魅力
  小学时期,在学生心中,老师就是真理和智慧的化身,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小学生从不会去怀疑这一点。但在初中阶段,身体的生长发育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愿再盲目信从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因此能否使信服自己所教的知识,也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消除这种偏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的科学性、重要性,就成了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真正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信仰。只有这样,他才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所教的知识。只有真诚才能唤醒真诚,只有真心才能打动真心。相反,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甚至口是心非,他的教学活动必然没有激情和感染力,很难使学生信服。
  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不仅要听我们课堂上怎么说,更要看我们生活中怎么做。如果我们言行不一,学生对我们所教的内容就会产生怀疑,这一点在品德课方面尤为突出。如果教师唯我独尊,随意践踏学生的人格尊严,怎么能培养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如果教师本人就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再次,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经常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生活有所感悟。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活动只有让知识再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正确性和力量。在学习“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上课铃响了,一名男生穿着拖鞋光着上身,满头大汗冲进教室,同学们比较多地感受到了厌恶。我进而启发同学们:一个不自重的人很难到别人的尊重。在学习“走向自立的人生”这一课时,结合教材,我让同学们创设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招聘会上,一个老人满头大汗地填写应聘表格,经过对话得知他是替26岁的大学毕业在家的儿子填,并凸显出老人的辛酸和无奈……然后,我问学生:“假如你是某公司的老总,这样的毕业生你要吗?为什么?”从而使学生对这类人产生鄙视之心,并教育学生要学会自立自强。由于创设了生活场景,让学生直接在场景中感悟,使学生明白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课堂气氛是课堂上由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共同形成的一种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魅力,具体的方法途径尚有待探讨,但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经常对这一问题进行深思。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一、高中政治新课教材分析  新课程的改变最大、最强烈的部分是新教材的焕然一新,高中政治教材摒弃了传统的五本必修,换成了四本必修与六本选修,表面上来看必修的教材在总数上在减少,但是实际上新教材中增加一个新的模块,即文化生活,这个模块是传统教材所缺失的,再加上增加的内容也是全新的领域。具体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思路。  变化在于摒弃传统的教材模式以学科为主要内容,新课程教材着重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表扬和惩罚是经常使用的、也是被普遍认为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良行为表现时,许多老师常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惩罚他”,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罚站、罚蹲、罚打扫卫生、点名批评、罚款、甚至挨打等举不胜举。有一位中学生因参与打架被学校罚款数百元,由于无力交纳罚款,又不敢告诉父母,他只好把自己一学期的饭费和零花钱先交了一半的罚款,另一半先打欠条,然后省吃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要积极地进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其中德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德育的教学和管理。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要求。其中重点的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生。那么,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对此,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期刊
自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工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各大工科院校不管是否被增列为“卓越计划”试点,都纷纷实施教学改革措施,对本科生的培养开始了新的思考与探索,积极修订教学计划以及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从事教学工作几年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
期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所面临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面对压力时,很多人常常会出现焦虑、逃避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最近几年大学生由于遭受挫折而导致的自杀或者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有日益加重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已迫在眉睫,有针对性的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学
期刊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出“重视”  为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首先,幼儿园领导层高度重视,每学年初制定好全园青年教师一年发展计划,将青年教师“一二三”培养考核作为重点工作。这个考核,根据青年教师的工作年限,内容明确具体,目标逐渐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三年以内教师高度重视,他们能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园青年教师一年发展计划,结合考核要求制定好个人发展规划,目标
期刊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个人竞赛项目,类型打法多样,工具性能各异,个人特点不同,球速快,旋转、落点变化复杂多样。乒乓球虽小,虽轻,但它在我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很高,很重。我国不仅拥有众多站在乒坛之巅的明星和引领世界潮流的顶尖高手,而且拥有世界上庞大的业余爱好者和球迷队伍。有规模最大的人才市场和充满诱惑的商机。“小球转动地球”的影响力至今仍在继续,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正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
期刊
温总理在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始终激励现代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中学生作为一个生理和心理同时趋于成熟的特殊群体,其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和对自然的责任意识是关乎民族存亡的重要写照。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科学方法教育中学生要有责任意识,笔者简析如下:  一、实现自我价值需
期刊
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曾经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体现出青少年的素质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的确,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但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和安宁,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接触到的学生中间,特别是90后学生中,的确存在许多学生的价值观太狭隘
期刊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教学内容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与纽带,更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信息实体。教学内容选择是否精当直接关乎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脱离社会关系性。  当前的思政课课程内容不够“活”,把理论当成现成的结论、条文枯燥、案例较少、重抽象而轻形象、内容不够简练又无感染力,缺乏吸引力,更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