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的水电角色重塑及其关键问题

来源 :电力系统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GANG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中和下,风光将发展成为中国电网的主导电源。由于风光资源和负荷的逆向分布,跨区域集中消纳将是其重要发展途径,需要巨大的灵活性资源平衡其间歇性和波动性影响。如何解决这一巨大灵活性需求,是中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问题之一。储能技术被视为解决新能源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但无论是居支配地位的抽水蓄能还是被寄予厚望的电化学储能,或受限于地理位置或受限于规模性、经济性、安全性,在新的技术或者手段没有突破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满足中国现在和未来新能源跨区域大规模集中消纳的需要。只有规模庞大、技术成熟的水电(包括抽水蓄
其他文献
火力发电是我国发电的主要方式,在发电当中将燃烧较多的煤。在此过程中,也将形成较多的氮氧化物,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则将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文章围绕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电厂脱硝技术展开研究,在燃煤中做好脱硝处理,最大程度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
文章通过利用数字多用表的直流电压功能进行高速数据采样进行交流电压测量,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经修正后可达到较高的准确度.
现有的电光闪光检测方法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检测,但对于电路损坏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发现,急需一项新技术来改善现状。文章针对基于图像处理的水电厂内电光闪光检测方法展开分析,有助于提升水电厂工作效率,确保电厂的安全运行。
储能可有效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引致的电网调节能力不足、频率稳定难度上升等问题。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并将储能纳入其中,对激励储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发电侧、负荷侧资源不同,储能具有能量有限、快速响应等物理特性,其参与市场交易的机制也应有其特殊性。为此,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在储能参与市场的价值分析、框架体系与交易机制方面的研究;关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业界实践,着重介绍在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841法案下,各独立系统运营商为适应储能物理特性,在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输
文章从霍尔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入手,重点探讨了校准电流传感器示值误差的计量标准器具、校准步骤以及校准时的注意事项,最后对校准结果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清洁低碳化将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将受到高比例新能源的极大挑战,传
随着电动汽车(EV)充电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EV充电数据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某些非人为因素会导致数据集中存在数据缺失和数据异常的问题,阻碍了EV负荷预测精度的提高。因此,文中在生成对抗网络(GAN)中采用用于插补的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I)细胞来处理不完整负荷数据集中前后观测值间的不规则时滞关系,提出了基于GRUI-GAN的数据插补模型来实现EV负荷数据修复。然后,以带有Mogrifier门控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EV负荷预测。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可以生成精度较高的新数据对缺失值进行插补,并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赋能能源与交通传统行业。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发展,将有力推动能源转型和交通强国的建设,实现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文中对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融合发展的优势与需求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明确了三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归纳了三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以及融合发展的现有技术支撑,总结了三网融合发展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初步尝试,论述了三网融合发展的途径及可行性;分析了三网融合发展形态,提出了三网融合系统架构,归纳了三网融合系统的
气候变化促使全球越来越多国家重视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英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价值、先驱性的工作。文中在系统性回顾英国气候变化、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的基础上,介绍了英国电力系统转型的发展现状、目标与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剖析其全系统集成与创新驱动的总体战略,并从安全与韧性、构架与层次、政策与市场、社会科学4个层面梳理关键发展领域。针对英国净零排放转型中政策、市场、技术与社会等多维融合的特点,从系统集成、配电网的作用、政策和市场引导、以人为本的创新驱动4个方面总结英国电力系统转型的经验与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能源转型进程的加速,城市能源系统(UES)的源-网-荷-储角色定位将发生重大转变,系统形态将向着信息物理高度融合、多能源分区互联的方向逐步演化。这一方面为UES的运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灵活性资源,但同时也给运行调控引入了大量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制约了UES安全、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从UES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形态演化分析入手,重点阐述了UES未来分区互联化的形态特征,剖析了新形态下UES运行调控面临的挑战,进而从互补潜力分析、运行态势感知、柔性互联控制、可靠性评估与韧性提升4个方面对UES运行调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