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创新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学创新教育必须克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观念、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和制度管理的不足,从主客体各角度塑造创新观念、创新目标、创新制度、创新师资、创新教学和创新活动。
  关键词: 高校 创新教育 策略
  
  一、创新教育的概述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时,许多人沉思:为什么我国本土专家或学者拿不到?是国人智商情商低?是缺乏成功的沃土?是创新素质不高?……诸多的疑问往往归咎于环境和素质。素质培养不只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特别是创新教育这个核心。
  (一)概念及特征。人才需求类型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中,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范式。20世纪90年代,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我国提出了“创新教育”,进行相关研究。创新教育的特征有:以未来社会的知识经济为社会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教育目标、以人脑的“潜能开发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多维互动教育教学模式为实践模式、以多元评价与管理模式为评价模式[1]。因此,创新教育需以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导向,从招生、教育、管理、评价和就业等各环节创设合理的运行模式。
  (二)现实与必要。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发达国家从学历社会、文凭社会迈向能力社会,现在又迈向创新力社会。如今创新要求“一次创新”转向“连续创新”、“单个创新”转向“系列创新”、“个别专家创新”转向“全员(集体)创新”[2]。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飞速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人才创新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领导人坚持创新理念与创新教育。2009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技校学生“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目标没有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
  二、创新教育的问题
  我国教育创新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但从大学教育看,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多大改变,效果不十分明显。
  (一)办学理念:重视数量,忽视质量。虽然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但由于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进程加快,高校不断扩招而使学生数量曾经或仍在突飞猛进。在原有或不成熟的办学条件下,许多高校没有或消极对待大学精神、办学目标和校园文化,教育教学仅处于维持状态,何谈质量优化和互动创新。
  (二)培养目标:闭门造车,脱离市场。从纵向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经济逐渐成熟,高等教育与市场不断接轨,逐步以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但从横向看,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几乎一成不变,教材与教学模式整齐划一,选修科目少而杂,与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接轨的课程、活动相当少。实习活动只集中在某时间段,频度小,收获少。
  (三)教育观念:重视知识,淡化实践。美国高等教育世界一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从小学、初中到研究生各个阶段,美国学校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增强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知识的传授、理解与识记,很少探究知识的来源、运用与推广。
  (四)课堂教学:教师中心,学生客体。许多高校的公共课或专业课以超规模的“大班”教学。备课时,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和备教法时凭借个人主观思考,没有团体讨论、实地考察和足够的知识储备等。教师基本上采取快速口授,很少与学生一起展开分析、讨论,教学内容也是通过黑板或多媒体上板书,或教学课件播放来呈现,而学生不停地记录,无暇消化吸收那些书本知识。这种以教师中心、学生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如何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呢?如何能把创新素养传承下去呢?
  (五)学生评价:成绩为主,活动为辅。高校对学生的学期评定,基本上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普遍以学分成绩和社会活动来综合评定,而学分成绩的重要性往往胜过实践活动,甚至把实践活动也赋以学分,以强硬的方式强制学生实践。
  (六)制度管理:体系不全,模式陈旧。高校招生不断改革,但模式万变不离其宗:学科(或专业)总成绩第一位;人文和身体等素质只是附属品,甚至考查只是走走形式。如此重视学业成绩的高校新生会有多少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呢?
  三、创新教育的策略
  受到中国传统的教育观与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创新教育是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善的。就像校园文化凝炼一样,它需要全员重视、观念更新、目标准确、制度合理、师资新颖、教学多彩、活动丰富、科学评价和长期协作。
  (一)更新教育管理的创新观念。首先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要落实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创新教育的缺憾,积极成立改革专家组,组织他们到高等教育先进的国家观摩与学习,把创新观念和措施传递到教育界的各个层面,实施多次教育创新观念的更新活动。其次,高校的各级管理主体要更新投资观念,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使高校的软硬件满足创新教育的需求。最后,高校的各级管理主体要更新人才观,把教育、创新与人才观紧密融合,使人才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树立人才培养的创新目标。创新人才具有创新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具有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批判性、人格的独立性和能力的综合性等特征[3]。社会、家庭和高校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终极目标,把价值取向的认同、诚恳自信与爱心的养成、创新思维与技巧的培养、知识与兴趣的探究、能力的塑造与求异等作为基本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实习、品德塑造、情感陶冶、游戏娱乐、学用结合、轻讲重议、社会活动和团队协作等基本手段实现各项目标,使学生在“学中玩、学中用、玩中学、用中学”的实践思想下成为创新人才。
  (三)完善自主自强的创新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尊重和大力提倡大学精神,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使高校在教育管理和学术研究上能自主、自立和自治。高校需实施各具特色的战略管理,重视教育、实践与管理的协同作用,构建学校自主、学生自强的运行机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实施目标管理、情感管理、民主管理、差异管理、文化管理、激励管理、自我管理和校本管理等模式,营造自主性、多样性、和谐性、差异性、竞争性的教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把各项制度与创新要求紧密联系,做到章法细微、制度励人、有章必循、创新必奖、求同存异和文化育人。
  (四)打造高效新颖的创新师资。名校多有名师,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教育态度、教育经验和教育实践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周围的师生。名师的高校主要领导,其创新观念和创新实践对全校师生,乃至全社会都将产生史无前例的震撼影响。当然高效新颖的创新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体,他们应有创新意识、创新潜能,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坚持终身学习和专业拓展学习,在知识、观念、手段和技巧上紧跟时代脉搏,用人格魅力和学识权威赢得学生的爱戴,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的影响力,在各项活动中起到发挥学生主体、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探索情趣、塑造人格情感和激励创新行为的作用。创新管理者要以创新高效的观念,不断钻研业务内容,领悟业务技巧,运用高科技增加工效,使管理效益最大化。
  (五)鼓励和谐个性的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最重要一环。它利用有限的时间、大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精深的理解力和不懈的创造力,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协作的团队意识、知识与人际的情感、独立生存的信心、排除万难的进取心、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关爱社会的责任心,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创新型学生发挥潜质,在校期间取得相应的成果,使知识型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运用能力和基本的创新素养。此外,利用创新型师资的感染力端正他们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高校应重视创新教育的意义,积极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每学年至少开设一门就业或求职必修课程,让学生在熟悉并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早地融入社会,发挥创新教学的价值。
  (六)实践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是以创新知识拓展为前提,以社会空间为舞台,以社会生活为灵感的源泉,以社会实践为依托,以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形成为主旨。高校或以专业、班级为单位,或以兴趣小组为载体,组织学生: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增强组织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2.实地参观访问: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开阔眼界;3.进行专题调查:增强他们的分析鉴别和学术研究能力;4.每学期到实践基地实习一次:磨练他们的意志,熟悉工作状况,学会适应环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难题;5.每学年至少从事一份兼职工作: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学以致用,试图创新求异;6.从事创业园活动:使他们亲身经历创业过程,通过研究市场、产品和客户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需求。
  (七)实施科学生态的创新评价。创新评价的对象和主体既是学生,又是教师和管理者。创新评价应遵循科学、生态的评价理念:1.评价原则:(1)评价意义: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2)评价角度:正面积极、优点特长;(3)被评者心理:乐于接受;(4)评价者态度:客观、公正和平等;(5)评价体系:规范合理;(6)评价内容:考核成绩、实践活动、研究成果、综合表现和创新能力。2.评价方式:实践导师评价、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3.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1)目标评价: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合格标准,平时表现、期中、期末和实践等成绩加权后得出的学科成绩需符合该标准;(2)分层评价:对某课程学习或活动项目的全体学生,根据起点差异而分别评价;(3)进步评价:对学习困难学生,根据自我进步幅度评价;(4)特长发展评价:把学生的优点、特长纳入评价范围;(5)多次评价:对未达标学生,给予多次测试评价的机会[4]。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依赖雄厚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营造人才发展空间和氛围,也需要高校和家庭从综合素质角度关注和培养他们的思维、人格、情感和能力等。
  
  参考文献:
  [1][4]张志勇等.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66-69,390.
  [2]田建国.战略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80.
  [3]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8-129.
其他文献
为研究水洗和酸碱脱灰(UUC)对煤结构和燃烧特性的影响,选用准东褐煤为对象制备水洗煤(WWC)和脱灰煤(UUC),并运用了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BE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
<正> 意大利马泰克4G型袜机是具有80年代水平的新产品,它采用一位微型计算机(亦称一位工业控制机)控制工艺程序.
摘 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整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究,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
中国传统民居先于中国画.并对中国画的发展流变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空间架构入手,就其对中国画审美意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针对传统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在多电源配电网中效果欠佳,同时故障信息畸变会影响准确定位故障区段的问题,提出了配电网主一从区域馈线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在差异演化算法中引
本文作者对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疯癫形象进行了归类分析,并对疯癫者的审美价值进行了阐释。在作者看来,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疯癫形象体现了导演对当下人类处境的一种独特认知,一种
<正> 绢丝针织物生产的发展过程中,至今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品种单调。基本上是台车平布和珠地织物,经一般整理加工制成内衣,档次低,效益不高,并且越来越满足不了消费者
<正>袜口罗纹改用橡筋假罗口可以缩短工艺流程,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袜机产量,降低成本.但通常我们所使用的以平针为地组织的假罗口,卷边性大,穿着时,压迫感强,从而限制了这
目的:分析总结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
<正>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锦纶弹力丝袜已呈饱和状态,人们对袜子档次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各种高档交织绣花运动袜深受消费者欢迎。根据这种情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