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外军核武器发展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ann85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
  持续推进现役战略核导弹武器系统的改进与延寿工作,重点提高安全可靠性
  3月7日,美国海军从“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成功试射一枚“三叉戟-2”潜射弹道导弹,并计划为之换装W-76-1核弹头,以提高其精确机动打击能力和钻地能力。6月初,B-52轰炸机完成两次模拟W-80空射核巡航导弹弹头的飞行测试。“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先后于6月和7月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并将于2013年完成全面改进工作。
  研究下一代海基战略核运载平台发展计划,重点提高采办效率
  2月2日,美国确定12艘下一代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采办计划。按照计划,下一代潜艇将于2029年服役,替代现役14艘“俄亥俄”级导弹核潜艇。为了降低成本,7月14日,美海军宣称,国防部考虑是否取消下一代弹道导弹潜艇项目,取而代之的是采取“进化”方式,重新设计“弗吉尼亚”级潜艇,以搭载12枚以上的“三叉戟-2”导弹。
  改进现役战略轰炸机,重点提高信息化能力以及可靠性和经济可承受性
  9月,美国空军开始为B-52H战略轰炸机安装“改进型数据链”(EDL),旨在提高B-52与地面作战部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收发能力,并计划于2012年前完成安装工作。10月27日,一架B-2轰炸机首次成功完成往返北极的飞行训练。11月,对B-2轰炸机的后机身盖板进行重新设计,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可用度。
  重新启动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研制项目,强调综合作战能力
  2011年初,美国恢复研制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项目。首架飞机预计2024年至2026年间服役。新型轰炸机将是由一架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轰炸机和多架无人机组成的武器系统,可携载核与常规导弹、激光等反导防御系统,具备较强的电子战能力、隐身能力、突防能力以及控制无人机群的网络化C41SR能力。
  加强核库存管理与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不核禁试条件下的核武器维护与发展能力提高核武器开发、验证和模拟能力
  2月,美国在内华达州地下核试验场进行了1次次临界核试验,目的是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有效性。8月3日,美国国家核军工管理局(NNSA)宣布,其最大的超级计算机平台“蓝天”(Cielo)开始运行,可进行高分辨率3-D武器模拟,将在2011-2015年期间用于核武器系统模拟。
  提高核武器和核材料的管理水平
  5月18日,NNSA发布2011年核安全战略计划,旨在加强美国和全球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8月31日,NNSA宣布,已转移和合并了90%受最高级别安全保护的库存核材料,加快了核武器综合设施向更小巧、更安全、更有效的核安全联合体的转变。
  强调保持核武器工业基础
  7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向国会提交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业基础维持和执行规划》报告(修订版)。该报告认为,国防部必须保留支持大型、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SRM)所必需的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因为SRM的生产能力是满足“民兵-3”导弹服役到2030年和“三叉戟-2/D5”导弹服役到2042年等国家安全需求所必需的能力。
  强调保持核武器工业基础
  7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向国会提交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业基础维持和执行规划》报告(修订版)。该报告认为,国防部必须保留支持大型、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SRM)所必需的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因为SRM的生产能力是满足“民兵-3”导弹服役到2030年和“三叉戟-2/D5”导弹服役到2042年等国家安全需求所必需的能力。
  继续削减核武器数量,加强核武器防扩散措施
  根据2月5日开始生效的《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与限制进攻性武器措施的条约》,美国继续削减多余的战略核武器,考虑撤出部署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推动与俄罗斯的削减战术核武器谈判,同时加强防止核扩散措施,如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国提供核军控资金或技术,以维护自身安全。
  俄罗斯
  重点建设战略战术一体、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一体的海基核力量,提高生存能力、对陆攻击能力和二次打击能力
  推进潜射弹道导弹系统的研制与改进,确保海基战略核打击能力的稳步提升
  3月21日,俄罗斯表示,已做好在“北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装备“布拉瓦”新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准备。6月28日和8月27日,先后两次成功试射“布拉瓦”导弹,并计划在2012年将该弹部署于“北风”级潜艇。该弹最大射程8000千米,可携载10个分导式核弹头。另一方面,4月26日至9月29日,先后5次从“德尔塔-4”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试射改进型“轻舟”系列潜射弹道导弹。该弹将服役至2030年,在“布拉瓦”导弹装备之前,将是俄海基战略核力量的主力。
  推动潜射巡航导弹运载平台的升级换代,提高核常一体的打击能力和生存能力
  7月29日,俄海军表示,2020年之前将至少列装8艘“亚森”级新型多功能攻击型核潜艇。10月,第一艘“亚森”级潜艇“北德文斯克”号完成海试,并将于2012年服役。该级潜艇可携载24枚射程5000千米的核或常规远程巡航导弹等武器,能有效打击海上和陆基目标。另外,对现役8艘“奥斯卡-2”级攻击型潜艇中的两艘进行了维修改造,计划于2014年完成改造工作。该级潜艇可携载24枚核常两用的SS-N-19“花岗岩”反舰巡航导弹。拓展现役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功能,提高利用效率和战术打击能力
  9月29日,俄国防部否认了近期退役
  “台风”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传言。该级潜艇于20世纪80年代服役,现役3艘,其中一艘已改装为“布拉瓦”导弹试验平台,其他两艘正等待大修。由于原携载的SS-N-20潜射核弹道导弹已退役,因此该级潜艇可能在改造后携载新型海基巡航导弹。
  大力发展与改进固液并存的陆基战略核力量体系,强调突防能力、打击能力和CISR能力
  测试新型弹头突防技术
  9月3日和9月27日,俄罗斯先后试射一枚“白杨”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和一枚RS-24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尽管后者试射失败,但均测试了新型弹头突破导弹防御的能力,同时验证了前者延长服役期的可能性。
  开发新型液体战略弹道导弹
  1月15日,俄罗斯透露,自2009年起就开始秘密研制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突破”,以替换目前世界上最大的SS-18洲际弹道导弹。该新型导弹射程超过1万千米,可携载15枚重型核弹头,包括突防能力在内的各种性能将大大超过SS-18导弹。目前,俄正在组装首枚实验导弹,预计9年内可列装。
  改进战略导弹部队的指控系统和通信系统
  2011年第一季度,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完成部署4套数字化通信系统,并将于2013年前将完成其全部通信系统的数字 化升级。4月,第四代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始陆续装备RS-24和“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部队。新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能保证自动切换任务指令并重新定位目标,保证战斗指挥命令直接和独立传达到发射装置。
  加强核常两用战术弹道导弹的改进与部署,提高威慑与实战效果
  将战术核弹道导弹作为解决其他军控问题的重要筹码
  2月9日,俄罗斯表示,尽管美国希望开始新一轮的战术导弹谈判,但只有在美国重新考虑其在欧洲新导弹防御计划、空间武器化等问题上的立场后,这样的谈判才有可能开始。11月2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将在加里宁格勒地区部署120套核常两用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用于瞄准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境内的目标,以应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
  检验和改进现役型号的战术技术性能
  3月25日,俄东部军区导弹旅当天成功试射了一枚“圆点-y”战术弹道导弹。该弹射程20千米至120千米,命中精度(CEP)50米以下,可携载核弹头、化学弹头和常规弹头,用于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俄陆军计划在2015年底之前装备5个“伊斯坎德-M”战术导弹旅,以逐渐取代“圆点”导弹系统。
  加强空基战略核力量的发展与运用,重点提高战备水平、隐身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
  一是加强现役战略轰炸机的战备训练。10月18日,俄罗斯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完成了太平洋巡逻任务。二是制定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发展规划。3月,俄罗斯公布的2011年至2020年国家武器计划规定,新型战略轰炸机列装不早于2025年。该机作为第五代轰炸机,将配备更精确的空射核巡航导弹。与此同时,现役的图-160和图-95将服役到2030年至2035年左右。
  英国
  开始削减现役战略核力量规模
  6月,根据2010年《战略防御与安全评估报告》要求,英国开始削减核弹头。每艘“前卫”级核潜艇所携载核弹头的最大数量将从48个减少到40个,所携载的弹道导弹数量将从12枚减少8枚,同时现役部署的核弹头总数也从160个减少到120个,不过,英国将保持4艘“前卫”级核潜艇的数量,以保持核威慑能力。
  提高现役潜射战略核力量系统的打击能力和安全可靠性
  4月,英国海军“三叉戟-2”潜射弹道导弹计划采用由美国生产的改进型W-76核弹头(W-76-1)。该型核弹头将服役至2040年底。另外,鉴于自2007年以来,“前卫”级核潜艇多次发生事故,英国对现役核潜艇进行了轮修,计划于2012年完成“警惕”号的大修和启动“复仇”号为期3年半的大修。
  制定下一代战略核力量发展计划
  5月20日,英国政府表示,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已进入设计阶段。该艇将采用高可控的新型核推进装置,其成本更低。首艇将于2028年交付,替代现役“前卫”级潜艇。
  印度
  加强训练演习,提高核常一体、通用性强的海基和陆基战术弹道导弹的可靠性
  3月至6月,印度一次试射“丹努什”海基战术弹道导弹、两次试射“大地-2”陆基战术弹道导弹。这两种导弹都能携载核弹头与常规弹头,其中“丹努什”导弹是“大地”导弹的改进型。9月25日,印度成功地第二次试射一枚射程700千米的陆基型K-15潜射弹道导弹。印度称,该弹可携载核弹头和常规弹头,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能、隐身性能和突防性能。
  成功试射新型战略弹道导弹,为研制洲际弹道导弹打下基础
  继第一次试射失败后,11月15日,印度成功试射了一枚“烈火”系列弹道导弹的最新型号“烈火-4”(“烈火-2”的改进型)。该弹采用两级固体发动机,可携载核弹头,射程超过3000千米,可从移动发射架发射。印度表示,该弹首次验证了多项新技术,代表了印度导弹技术的一次飞跃。
  建造首个核潜艇基地和第二艘核潜艇,完善核力量结构
  2011年,印度继续实施2009年开始启动的首个核潜艇基地项目。7月,印度开始建造第二艘核潜艇。该艇预计2015年进行海试。
  推进开发“无畏”亚声速巡航导弹,提高对抗潜在对手的能力
  2月,印度表示,“无畏”亚声速巡航导弹现已进入子系统集成阶段,有望在2012年进行首次试射。该弹重1000千克,可携载核常弹头,射程1000千米。印度称该导弹性能优于邻国的导弹。
  加强核武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核材料处理能力
  1月,印度继续调试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的第三个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厂。为促进后处理活动,印度原子能部成立了核循环局(NRB),并正在建设第四个和第五个后处理厂,其中的一个将于2013年投入试运行。
  巴基斯坦
  寻求强化战术核威慑力量,降低战术核弹道导弹使用门槛
  4月19日,巴基斯坦军方称,成功试射一枚新型短程弹道导弹“哈特夫-9”。该弹射程60千米,可携载“传统武器或核武器”,“命中精度高”。巴军方称,开发“哈塔夫-9”导弹是为了增加巴基斯坦战略武器开发计划的短程威慑价值。
  谋求规模优势和实战能力,扩大核材料和短程核弹道导弹库存
  2月,巴基斯坦正在库沙巴(Khushab)地区建设第四个核反应堆,稳步扩大武器级钚和浓缩铀的产量。7月,由于对美法两国与印度日益加深的核合作关系的担忧,巴基斯坦计划在2011年额外储备数量不少于24枚、可携载核弹头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
  推动相关试验与改进工作,初步构建核常一体、射程衔接、平台多样、生存能力较强的中远程巡航导弹力量体系
  2月10日和10月28日,巴基斯坦试射了“哈塔夫-7”巡航导弹,验证了导弹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新型多管导弹发射装置。该弹于2005年首次试射,射程700千米,是一种“超低空飞行亚声速导弹,具有高机动、高精确、全地形适应力强、雷达隐身性能好等特性”。该弹可能借鉴了美国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的动力技术。4月29日,试射一枚射程350千米的“哈特夫-8”巡航导弹。这两种导弹均属于可携载核弹头或常规弹头的“巴布尔”系列巡航导弹,均可由“阿戈斯塔”级潜艇或战斗机发射。
  其他国家
  法国:发展新型核武器模拟技术
  4月,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在日本国际聚变能源研究中心建立和运行一个超级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具备等离子体与受控聚变领域最先进的建模与仿真能力,并将在未来5年内供欧洲和日本使用。
  以色列:加强陆基和海基核力量建设
  11月2日,为应对紧张的以、伊关系,以色列试射了一枚“杰里科-3”战略弹道导弹。该弹采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可携载重约749千克的单个核弹头或2个至3个低当量的分导式弹头,射程6400千米。11月30日,德国批准向以色列出口第六艘可携载核巡航导弹的攻击型核潜艇。
  朝鲜:不断探索洲际道导弹和核武器相关技术
  7月6日,俄罗斯莫斯科热工程技术研究院表示,朝鲜和伊朗已拥有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11月中旬,美国国会众议院称,朝鲜正在开发可打到美国本土的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目前,朝鲜最大射程的远程弹道导弹为“大浦洞-2”,其射程约5400千米~6700千米。同时,朝鲜也在大力推进弹道导弹的核武器化。11月上旬,朝鲜表示,已具备3/4的铀核弹头制造能力。目前,朝鲜公开的铀浓缩厂估计有大约2000台离心机。
  伊朗:宣布核技术取得突破
  1月8日,伊朗政府宣布,用于核反应堆的核燃料板和核燃料棒都已实现国产化。2月10日,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伊朗采用“惯性静电约束法”(IEC)研制出可产生激光核聚变的装置。11月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伊朗已完成了有关核装置开发的一些活动”。
  沙特:谋求拥有核武器
  12月5日,沙特阿拉伯前情报部长、驻美国大使图尔基一费萨尔亲王表示,为能防范地区性对手以色列和伊朗,沙特考虑发展核武器。沙特曾于6月表示,计划在未来20年内建成16座民用核电站。
其他文献
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在陆军装备发展上强调“经济、有效、实用”,多能化、网络化、低成本是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1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债务危机蔓延,促使主要国家调整武器装备发展策略,在陆军装备发展上更加强调“经济、有效、实用”,多能化、网络化、低成本是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发展新的作战能力同时,各国继续推进陆军装备现代化改进,並力图在新概念、新技术、新原理陆战装备方面实现突破
期刊
X-47E3服役后,美国航母将具有支撑“空海一体战”远程纵深打击和远程封锁等重要概念的能力,可在远离大陆约3000千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利用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发起攻击。  2011年是美国海军航空兵诞生一百周年,也是“空海一体战”构想进入实施阶段的第一年,X-47B航母舰载无人战斗机作为美国新一代海军航空精锐力量和支撑“空海一体战”不可或缺的装备,在这一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月4日,X-47B航
期刊
削减国防预算,既是由于国防经费的供给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政府难以为巨额国防预算买单;也是因为国防经费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重大装备采办计划普遍存在严重的“拖、降、涨”问题。  2011年8月2日,奥巴马总统签署《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明确了未来10年削减3500亿美元国防预算的目标,美国国防预算从以往多年来不断增长。到今后十年持续削减,是奥巴马政府为在深陷财政困境下缓解政府巨额赤字压力、争取
期刊
作为传统的“大陆军主义国家”,俄罗斯武装力量对炮兵的钟情远胜其他国家,而留存这个炮兵强国记忆的正是圣彼得堡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简称“埃斯维姆”)。这个地方有过各种名字,最初被命名为“胜利纪念堂”(1756~1868),1868年改名为“炮兵博物馆”,1903年改为“炮兵历史博物馆”,苏联成立后,经过军方一系列扩充展出内容,1965年定名为“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不过出于
期刊
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军事改革中,陆军作为重点改革对象,进行了战术兵团“师改旅”的编制体制调整,同时撤销了六大军区,组建了四大战略方向上的联合司令部,陆军的编制结构、规模数量和指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然而,由于理论准备和顶层规划不充分、改革措施和速度过于激进等一系列原因,俄陆军的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师改旅”改革转型进展  “师改旅”转型整编任务尚未完成,  “新面貌”旅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
期刊
从总体上看,美国将经济可承受性强、技术相对成熟、作战部署灵活、适应性强的导弹防御系统和项目作为发展重点。  2010年2月,美国防部公布了首个《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该报告提出,美国将重点发展经济可承受性强、技术相对成熟、作战部署灵活、适应性强的导弹防御系统和项目。2011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基本遵循上述指导原则,继续加大导弹防御项目预算投入,加快新系统的研制试验步伐,加紧推进导弹防御的国际
期刊
隐身“黑鹰”特别注重提高自身隐身性能,声学隐身、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等各个角度都有所考虑,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处理,因此在实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5月2日凌晨(巴基斯坦当地时间5月1日晚),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突袭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军事行动中使用了一种具备隐身性能的新型直升机。据国外媒体和相关领域专家判断,这是一种在普通MH-60“黑鹰”直升机基础上,沿用已经下马的RAH-66
期刊
2011年9月,美陆军2010年度陆军十大发明评选结果公布。美陆军自2002年开始,每年组织评选一次陆军十大发明。首届十大发明(2002年度美陆军十大发明)评选开始于2003年,2010年度十大发明评选已经是第九届。十大发明的候选项目由美陆军各单位提交,通常由前线士兵根据候选项目对陆军作战能力产生的重大影响或其具备的优势、独创性和应用价值等进行评选。2010年度美陆军十大发明评选活动共有两个小组参
期刊
“海鷹狮”将会继承岸基型“鷹狮”的传统优点。尤其适合中小国家海军吨位有限的轻/中型航空母舰搭载使用,这在世界现役和在研的舰载战斗机中独具特色。  JAS-39“鷹狮”是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一种颇具特色的第三代(有时也被称为“三代半”)轻型战斗机。该机具有轻小价廉、多用途、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尤其备受中小国家欢迎,目前除瑞典本国空军装备外,还得到南非、捷克、匈牙利和泰国等国的订货,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战斗
期刊
2011年,世界各主要国家空军装备以新技术带动装备,以新需求带动立项,以新概念带动研发,不断取得重大进步。  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空军武器装备继续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体系化、信息化、远程化、无人化、高速化、高空化和精确化等发展特点。  战斗机发展  2011年,战斗机发展继续沿着新装备研制、现役装备改进和前沿技术探索三个方向同时推进。美空军开始接收生产型F-35联合攻击战斗机,187架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