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注悬浮红细胞疗效分析

来源 :临床输血与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sTs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凝集强度与溶血和贫血程度关系。对56例患者分为A组8例(药物治疗),B组1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C组30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将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总胆红素(TB
其他文献
目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1周岁婴幼儿红细胞ABO血型抗体凝集强度与月龄消长的相关性。方法1周岁内婴幼儿1564名按月龄分成12组,应用常温试管法、4℃试管法、微柱凝集法检测ABO血型反定型。结果应用4℃试管法和微柱凝集法进行ABO血型反定型检测时,其凝集强度评分≥4分(凝集≥1+W),月龄≥6个月;其凝集强度评分≥7分(凝集≥2+W),月龄≥9个月。应用常温试管法进行ABO血型反定型检测时,其凝集强度评分≥4分(凝集≥1+W),月龄≥8个月;其
目的探讨储存红细胞中circRNA对泛素蛋白水解通路调节的可能机制及其在红细胞储存损伤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的预测分析。方法健康无偿献血者3(人)份血液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后平均分为新鲜组(0 d组),4℃储存20 d红细胞组(20 d组),4℃储存40 d红细胞组(40 d组);对3组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然后做KEGG和GO分析,选取母基因在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通路中的circRNA做PCR验证,用circBase和mirTarBase完成数据库注释与靶向预测,并将miRNA可能作用的mRNA也进行了
目的探讨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adenosine phosphate activating protease,AMPK)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肾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SPF级BALB/c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只。实验组采用阿德福韦酯40 mg/kg灌胃处理,1次/周,持续2次;对照组用等量等渗盐水进行灌胃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素氮(BUN)与肌酐(SCr)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中AMPK、Keap-1的表达,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处
目的 探讨平扫CT(NCCT)征象(包括岛征、黑洞征、混杂征及液平征)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以期建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量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发病48 h内接受了NCCT
目的探讨冰冻保存对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释放生长因子及体外抗软骨细胞炎症作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自体PRP技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机采血小板为原料,用4种不同方式冰冻保存,分别为–20℃、–80℃直接冻存及加5%DMSO–20℃、–80℃冻存,3个月后解冻制备PRP凝胶。ELISA法检测凝胶上清液中PDGF-AB、VEGF和IGF-1含量。制备体外软骨炎症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冻存PRP对其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PRP对软骨炎症细胞分泌炎症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红细胞及血小板储存损伤发生发展中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主要集中在microRNA、lncRNA及circRNA,本文将围绕此3种非编码RNA在红细胞及血小板储存损伤中的作用展开探讨。
目的探讨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误诊的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5例,误诊率为27.8%。4例因眼痛伴视物不清收入眼科,其中3例诊断为急性青光眼、1例诊断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另1例因眼痛伴流泪畏光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有偏头痛病史,诊断偏头痛发作。5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手术及内科治疗后2例死亡,2例有肢体瘫痪,1例无后遗症。结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对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曙光医院29614例健康成人体检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LT、PCT存在性别差异,且50岁后与青年时期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PDW则与年龄关系密切。结论血小板各参数受性别、年龄影响,应根据本实验
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是输血前必做的三大常规项目。而在抗体筛选和鉴定环节,由于细胞谱的缺陷或方法学的原因常常会导致某些抗体的漏检。Dia抗原是Diego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抗原之一,在不同人种中的出现频率差异很大,在蒙古族人种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和黑人,在亚洲人群中的出现概率较低[1,2]。本文对某医院送检至上海市血液中心参比实验室的一份疑难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较弱不规则抗体的鉴定方法,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以指导精准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