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質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教育策略
  【分类号】G633.8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和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时,转化学困生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宁和秩序,促进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也功不可没。可见,学困生转化有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辅导学困生,首先要分析学困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认为,多数学困生为心理原因造成的学困,因此,辅导学困生要首先正确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辅导入手,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样的一些学困生,他们有的执拗任性,妄自尊大;有的破罐破摔,得过且过;有的怨天尤人,无所事事;以上这些可能在某些学困生身上交叉存在或某阶段存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存在以下心理特点:
  (1)、恐惧心理。由于学困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所以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于是产生焦虑、紧张、颓废的情绪,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怕老师批评训斥,怕同学讽刺挖苦,怕家长责罚,怕学习、怕考试。
  (2)、沮丧心理。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可救药,比他人矮一截,所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内心充满沮丧,缺乏进取心和上进心。
  (3)、防御心理。学困生学习上有了困难,做了错事,不愿让老师知道,对老师避而远之,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向同学请教问题,或推托、或搪塞、或撒谎,心理矛盾重重。
  2.学困生的心理成因。
  (1)、生理因素:小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控能力差,上课坐不住;有的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智商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2)、性格因素:一般来讲,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
  (3)、家长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会使学生养成消极的心理;如果家庭不健康或气氛不和谐,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心理也会发生偏差。
  二、师爱当先,多措并举;提升学困生的心智
  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首先投入情感,主动关心孩子、理解孩子,逐步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取得孩子的信任与依赖是学困生辅导的关键一步。“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愿意接近了,愿意聆听了,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了。
  1.寻找焦虑心理中的“希望点”,重塑学困生的自信。学困生有焦虑心理,说明他们也想成功。此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这种心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通过关键事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发扬自卑心理中的“闪光点”,坚定学困生的信念。陶行知先生说过:“你这糊涂的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其实,每个学困生也都有闪光点,教师不能一味地冷落学生,应把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带出来,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老师的爱。教师平时要跟他们多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向老师诉说,从而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后告诉他们,其实你们与优秀生一样,在老师眼里都是优秀的学生。教师平时还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逐渐摆脱自卑这一无形的枷锁,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3.挖掘对抗心理中的“相熔点”,解除学困生的戒备。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侮辱甚至体罚,因此他们内心恐惧,敌对情绪的支配使他们产生“我就是不听你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形象,做到把微笑带给他们,把欣赏挂在嘴边,和全班同学一起形成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与关怀,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和老师的真诚与关心。
  消除学生对抗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老师除了要改变自身形象,还要尊重学困生。教师对学困生要有充分了解,平等对待,只有动之以情,用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内心的坚冰,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上裹一层糖衣,做到药到病除。如笔者所在班上有个学生对抗心理很强,只要老师表扬其他学生,他就会不以为然掩饰自己的在意,老师批评他他便与老师作对,上课不认真听讲,故意插嘴。笔者就抓住他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优点,表扬他并告诉全体学生:老师就喜欢这样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的学生,尤其喜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恰当的时候发表见解的学生。时间一长,他便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上课既能认真听讲,而且举手发言不随便插嘴,成绩也直线上升。
  总之,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本着“不抛弃,不放弃”原则,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学困生谈心,走到他们的心里。针对不同类型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用一片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只要我们对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用我们的热情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我相信,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守则》 《教育心理学》
其他文献
该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概念层面上介绍了知识经济的涵义及知识经济的特征,简述当前社会背景.第二部分从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质量特征出发,通过会计信息的提
期刊
期刊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油气储量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及运作方式的探索,及在总结国际油气储量融资方式的基础上,为中国油气储量风险投资及中国石油企业在油气储量融资方式方面提供一
党建读物作为党建舆论宣传阵地,各级党委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也有些部门和单位党组织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工作日程上;存在死角和漏洞;出现订而不发、发而不学的现象,白
【摘要】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角色定位、改进评价方式,方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  【关键词】习作;教学对策;教学质量  【分类号】G623.24  语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习作是最难学的,老师感觉最难教的恰恰也是习作,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找准习作教学的对策,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一、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心中应有数  做好习作教学
期刊
期刊
该文就从《巴塞尔协议》入手,从1988年《巴塞尔协议》制定的基础,主要特点,对当时商业银行传统的银行职能的有效监管和对国际贸易业务的要求出发,结合新版的《巴塞尔协议》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