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各类恶性病变压迫胆道系统,造成胆汁不能正常排入肠道而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其他文献
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是目前惟一能治愈Ⅰ型糖尿病的方法.相对前者,胰岛移植是一种微创的技术,在手术操作及免疫抑制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这使其成为近年Ⅰ型糖尿病治疗中令人瞩目的 焦点.然而现今的胰岛分离和提纯技术会导致低氧应激,这会严重损害胰岛β细胞的功能.同时,只有在重建血供的条件下,才能保证移植的胰岛细胞得到充足的氧供和营养底物以成功地定植于受体组织.这个过程需要7~14 d.在这期间,由于对缺氧有较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普通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近10年,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不断完善,PD在大型胰腺中心的病死率已控制在5%以下[1 ],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28%~50%.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肺、肝等重要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更是增加了PD的难度和风险[2].世界卫生组织将65岁作为中年和老年的分界年龄[3].以
期刊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诱导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促使其迁移能力增强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卵圆细胞的干细胞标志物。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TSA、NaBu)处理肝卵圆细胞,诱导EMT,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划痕试验观察肝卵圆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肝卵圆细胞上皮和间质Marker变化及EMT关
期刊
外科阻塞性黄疸常见原因主要有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和胆道医源性损伤所致的肝外胆道狭窄等.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资料,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定性及定位诊断绝大多数相对较易.但近一年来笔者遇见的2例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却是曲曲折折,现报告如下。
期刊
意外胆囊癌(UGC)是行"良性"疾病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由病理切片确诊为胆囊癌者.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UGC的数量逐年增多,如何作出合理的选择,成为医疗活动中经常面对的问题.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09例,发现15例UGC,占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0.83%,现就处理方式讨论对UGC的处理体会。
期刊
目的 探讨术中介入肝段血管球囊阻断实现精确肝段动脉、门静脉阻断,实施精准肝段或亚肝段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施行的6例术中介入肝段血管球囊阻断法精准肝切除术资料,对术中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中输血、肿瘤情况、术后肝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70.83±21.31)min,术中失血量中位数800 ml,输血量中位数450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近年才被认识的一种少见脾脏肿瘤,有关影像报道的文献少见.我们曾遇2例脾脏SANT,由于对本病的影像表现认识不足均导致误诊.现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期刊
海南省人民医院1992至2003年共收治3例原发性胆囊癌胆管内种植转移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75、66岁,首发症状均为"无痛性逐渐加重黄疸",病史10~15 d。
期刊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plen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IMT)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预后良好.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SIMT患者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0~53岁,平均40.8岁.临床表现及病史:3例查体时B超发现脾占位性病变,另外2例表现为左上腹疼痛.病程最
期刊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共1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并施行肝门胆管癌联合半肝切除或门静脉重建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