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的思路,故事地图法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乐作文班的魔法作文课上,同学们有时会把课桌拼起来,成为一个特大的画桌!干嘛?画地图呀!不过,这幅地图可不是一般的密密麻麻的城市小圆圈和道路蛛网线,而是一幅“故事地图”,上面可以画上人物、东西,写几行小字,甚至于还可以爬进地图中去,亲手操纵你的玩具人物“畅游”在故事路线之中——多带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游”进地图写作文吧,先跟“鲟鱼”游!再跟“红薯”游!
  
  中华鲟:快乐作文班的“鱼王”朋友
  
  鲟鱼是地球上的江流湖泊中最大的鱼类,而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和白鲟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鲟鱼,身长可达4米多,体重竟有1000多斤,不叫“鱼王”叫什么?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级旅行家。有的男生甚至认为:曾经生活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的它,很可能是剑龙的后代,理由就在于它脊背上和腰线上有着非常威猛的一溜骨板;总共13块,就像剑龙背上的骨板。——在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快乐作文班的同学们数过,的确是13块。
  至于你,如果没有机会亲眼见到中华鲟,也不用沮丧——我们教你做一条中华鲟的纸鱼。制作方法很简单:先在纸上画出中华鲟(双面),再把它剪出来,然后去过塑;这样,中华鲟就“硬”在这张透明的塑料膜片之中了——又便于演示,又可以在故事地图之上摆放和移动,很方便。
  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了——
  
  解放作文第十一招:游的思路,故事地图法
  
  “长江图”:中华鲟的故事地图
  
  “游”,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一个字。“游戏”、“游玩”、“旅游”……“游”的状态,既是我们最快乐、最灵动的时刻,也是我们最顺畅、最多灵感的思维状态。
  不过不能“乱游”、“瞎游”,要按地图来“游”。比如下面这幅《长江万里图》。这种绘画叫做“长卷”,每次把它展开来,都要动用我们一大帮同学——
  这种长卷式的绘画地图,在古人那里本来就是用来“游”的:用一把纸扇在图上指点着游,叫“指游”;用目光在图上游,叫“神游”;把图挂在床边的墙壁上,侧身躺着看图,叫“卧游”!
  今天,让我们来个快乐作文的“摆游”——在图上摆玩具来“游”!
  
  《鱼王之旅》的故事地图
  
  这一课,“摆游”的主人公就是中华鲟。
  在上课之前,快乐作文班上的同学先做了一些准备:有的同学到网上下载了有关“中华鲟”的资料;有的从不同版本的《大百科全书》中找到了精细的图、文资料。上课时大家围着桌子一起研讨鲟鱼这位“人物”及其“经历”——
  七嘴八舌一番争辩,七手八脚一番创作,一幅长长的“长江故事地图”展现在大家面前。从下面的这幅地图的局部中,你可以看到:
  长江通过了一片“大山峡谷”,这片“山”就是长江三峡;
  长江在三峡之上被一道“长方形”的巨物拦住,这巨物就是宜昌的葛洲坝!现在又要建成的是西陵峡中的三峡大坝!
  长江通过了一段活像绕绳子一样的江段,那正是经常发洪水的“九曲回肠”荆江段;有大片大片的芦苇滩,三国时曹操狼狈逃命的华容道就在那一带!
  还有两个蓝色的代表“湖”的地方,那就是洞庭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华鲟常去“吃泥”以及遭捕杀的地方!
  在这故事地图的最尽头,可以看到整个被画上了蔚蓝色,那就是中华鲟游出长江而去到的大海!
  图有了,故事呢?是这样的:
  “鱼王”出生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段,刚从鱼卵孵化成为幼鱼,它就开始顺着长江往下游,游啊游啊,一直游过三峡,游过洞庭湖和鄱阳湖,途中逐渐长成为一米不到的少年鲟鱼。接着,它就游出了长江,游向大海!在海洋中,鲟鱼成长为一丈多长的巨型鱼王,同海豚、鲨鱼和杀人鲸等等“大鱼”一起在海洋中生活!
  在海洋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我们的“鱼王”像是听见了故乡的召唤,再次起程,打算返回它的老家长江来。甚至,它还有本事一直寻找到它小时候的出生地点——那金沙江段的某个石滩!可是,当它游到了宜昌的葛洲坝跟前,却再也游不过去了。科学家们为了鲟鱼能回老家,特意在葛洲坝修了一个鲟鱼通道。但是,高贵的“鱼王”似乎并不想“走”那条路。眼看“鱼王”从大海出来,却回不去了,科学家急死了,只好在葛洲坝旁边的宜昌设立了“中华鲟研究所”……
  快乐作文班的同学带着曾在课堂上画的“故事地图”来到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想要进一步探明《鱼王之旅》的过程和细节。
  


  怎样为写作文而用好“故事地图”
  
  从《鱼王之旅》的创作过程可以发现,从来没有什么现成的“故事地图”可以提供给我们,它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故事梳理和发现出来。不过班马老师提醒你:在画好“故事地图”之后,上面还可以摆放并移动很多有关的玩具和东西,比如上面的“长江图”上摆着的画有鲟鱼的透明塑片,这样一边在图上移动着,一边就把作文给“游”出来了。
  那么,有哪些题材最适合运用“故事地图”呢?
  告诉你, 其实很简单——就是所有可以“游”的故事和地图。
  比如:鲟鱼的旅行故事,加上一条曲折线路的长江地图;
  比如:暑假的探险故事,加上一条森林小道的迷宫地图;
  比如:红薯的流传故事,加上一条不断“转手”的流浪地图。
  上面那幅图可以参考一下,它是顾晓雪同学创作的《红薯历险记》的草图。
  不过,刘健辉同学对此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不信,看看他的版本:
  
  红薯旅行记
  广州同和小学四年级 刘健辉
  
  你知道吗?美洲大陆是红薯的发源地。
  这个月是海龟上岸产卵的时候,有几只海龟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产下卵来,就爬进了森林,想吃点东西。就在那里,它们发现了几只红薯,以为是肉,就大口大口地吃下去了,连咬都没来得及咬碎。吃饱以后,它们就回去产卵了。产卵之后它们游回大海里。没想到,那天晚上,有一只海龟因为消化不良拉肚子,又把几块红薯排了出来。
  那红薯随着波浪漂浮,最后漂上了一座岛屿。
  这时,有一群大鸟从空中飞了下来,叼起红薯就往南方飞去。飞了很久,它们飞到了中国的一个原始森林的上空,突然,其中一只鸟的嘴巴一不小心松开了,叼着的红薯从空中掉了下来。
  几个月之后,这一小块红薯竟然在林中长成了一大片红薯藤,而且,还结出了10多只大红薯!
  这一天,有一大群老鼠发现了这些红薯,高兴极了,你一块我一块地把红薯分了,每只老鼠都带上一只红薯回到了它们在各处的洞里。
  没过几天,那些一直没舍得被吃掉的红薯竟然发芽了!老鼠们觉得很奇怪,吱吱喳喳地讨论起来。最后,所有的老鼠一致认为红薯不能吃了,就赶紧把它们全扔掉了!
  红薯一块又一块地各分东西,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了。
  过了很多很多年之后,我们人类终于发现了这种红薯……
  班马点评
  这是一篇写得比较短小的《红薯旅行记》。红薯,同学们喜欢称它为“薯仔”。跟鲟鱼一样,它也成了快乐作文班练习写作的一个很有趣的“人物”,因为它也是个闻名世界的大旅行家。刘健辉同学写到的关于红薯从南美洲“旅行”而来的这件事本身是真的,不过,他写的“路线”却是他自己编排的(他当然可以这样做,我们又不是在研究红薯史,而是拿红薯来学作文呀!觉得在哪里好玩、有意思和有写头,你就可以在你的“故事地图”上编排路线!),所以,红薯在他的笔下就这样一路“流浪”了过来。
  刘健辉的“地方”都安排得不错,可惜就是没能再发挥一下,写得有点简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打开写作思路的好处——当你一画起“故事地图”,就必定需要在地图上找出由一条路线串连起的几个“地方”;一旦在你的写作思路上有了“地方”,它就会带给你那里的外貌、形象、东西,甚至声音、颜色和动作等等的细节来。这样,你的作文不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吗?
  课后作业:
  现在,要请你来写一条跟“鱼王”经过的“河道”差不多的长长又弯弯的“街道”!一条街道也是有转弯、岔口、店铺、招牌等等许多“地方”的,想知道将有多少故事发生?那就请你先画一张故事地图,再来写一篇《街头追踪记》。
其他文献
暑期即将来临,对本职工作一直计划充分严谨有度的钟先生忽然莫名其妙地焦躁起来。作为一位上班族,钟先生自己是没有暑假的。他焦躁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钟锦坚。  锦坚今年12岁,学习成绩十分优秀。按道理钟先生不该有什么担心才对。可是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我最担心的首先是学习问题。上学有老师管着,他不敢怎么偷懒;现在他放假了,大人每天还要正常工作——孩子没人管了,还能像在学校里那样用功
期刊
浩浩这几天患了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痰多、发热,妈妈给他服用了一些感冒药,以为很快就会好的。谁知那天晚饭后,浩浩突然呼吸急促、气短、多汗,妈妈当即把他送到医院。经诊断,浩浩患了病毒性心肌炎,需住院治疗。妈妈不明白,孩子不过是感冒发烧,怎么会转成病毒性心肌炎呢?  病 因   幼儿感冒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由于大多数孩子患了感冒后,经数天至两周可以自愈,一般不会引起家
期刊
气质是指人非常稳定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气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发展。对于成人来说,应因气质而用人;对于孩子来说,应因气质而施教。  孩子的气质类型有4 种  胆汁质,又称为不可抑制型或斗士型。这类孩子感受性弱,反应性和主动性强,兴奋情绪比抑制情绪更有力量。情绪亢奋度高,反应速度快,外向、刻板、不灵活。易激怒、暴躁,但很热情。情绪反应快而强。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这类孩子兴奋与抑制力量均衡
期刊
记忆力,在孩子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作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游戏,适合3--6岁的儿童。这些游戏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一定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后,将其遮盖起来,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然后改变原次序,重新开始,可以在注视的时间上对孩子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辨别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
期刊
我新接手那个班的班长杨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他戴一副眼镜,穿一件白衬衫,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上课时总是坐得端端正正,从不会有什么小动作;老师交待的事情总是干得利利落落;从不会迟到或早退;每次测验总能拿到第一名的成绩。  可就是这样一个无论谁见了都会觉得放心的优秀学生干部,却没什么人缘。  那天课间操休息,同学们都在教室外玩耍,惟独杨东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杨东,怎么不出去玩一会
期刊
最近,风靡全球的电影《哈利·波特》也吸引了无数的中国孩子,但该片中有一些恐怖的镜头,许多家长担心会吓坏孩子。  其实,家长担心的那些所谓“令人生畏”的镜头,无非是妖魔鬼怪的个头大一些、面目丑陋一些、背景阴森一些、伴音喧嚣一些而已,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太过年幼的孩子观看时有大人陪伴更妥一些,但绝对没有超出小学高年级以上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范围。  恐惧,是人们意识到危险或面临某些危险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不
期刊
美国的家长们很喜欢送孩子去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比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竞赛是以鼓励为主、以参与为目的的,比赛结果相比之下反而不那么重要。  一年春夏秋三季,均有由社区足球俱乐部组织的社区及社区之间的足球赛。每一赛季组建的足球队,都是按年龄随机抽签组成的,而教练则由孩子的家长担任。这样的教练足球水平大多不怎么样,但在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鼓励队员积极参与上却都有自己的一套。  有一个赛季,矿矿的
期刊
一日,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一副神秘的样子,用双手比划了一个心型,小声而郑重地告诉我:“爸爸,我有情人了!”  我吓了一跳,不会吧!才11岁的孩子!我正想把孩子他妈招呼过来,突然想起我和儿子之间的约定:孩子有秘密要告诉爸爸,爸爸会替他保密的。以往他也确实告诉过我一些不让妈妈知道的小秘密,我都信守了诺言。希望能保留这个隐秘通道,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因此孩子与我沟通较多,我成了他可信赖的好朋友
期刊
英国的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别出心裁地引导他们去亲近、热爱大自然——   ■城里的孩子常常在家长或教师的带领下徒步深入乡间和山区,观察田野如何向人类提供粮食、蔬菜和水果,森林如何向人类奉献木材和更为宝贵的空气,江河湖泊如何向人类供应水源、水产,大山如何向人类敞开怀抱呈献丰富的矿藏——由此,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油然而生。  ■乡间的孩子开展了“以望远镜取代
期刊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以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们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长辈不会代替孩子做出选择,而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能主宰自己。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从不高高在上地讲话    在任何情况下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