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比较鉴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符合教学材料的特点,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在诸多的教学策略中,比较鉴赏教学策略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中学诗歌鉴赏教学特别重视比较鉴赏教学策略的实施和运用。
  一、 内部比较
  (一)同一诗人不同时期诗作的比较鉴赏
  由于时代、环境、经历的不同,诗人的各个阶段的认识和思想也不尽相同,必然会出现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如李清照是我国诗歌史上最富盛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关于《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这三首词中关于生活的描写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轻解罗裳,独上西楼”“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等,体现了词人的生活是自由幸福的,作品流露出的是少女的欢乐和闲适。结合诗歌体会词中描写的生活及流露的情感。“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昔日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孤独、伤感、满腹惆怅。结合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及个人遭际归纳总结:词人前期是大家闺秀、名门才女、自由自在、幸福快乐,陶醉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快乐、无忧的生活中;后期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南渡之后生活孤苦、情意惆怅,决定了后期作品愁绪满腹,挣扎在 “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痛苦深渊。通过比较,作品的主旨、情感一目了然。
  (二)同一作品定稿前后的比較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定稿前后的诗作,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品味,讨论、分析诗人最终定此弃彼的原因何在?二者优劣何在?学生如果能进行鉴别批判,无疑鉴别能力是提高了。如鉴赏诗僧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在读了齐己的《早梅》时将“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同学们讨论一下“数”和“一”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二者都表数,且都强调不多,但“数”较“一”而言则较多,而“一”较“数”则更少,独一无二。题目是“早梅”,而“一”比“数”更能体现“早”。故郑谷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中“数”改为“一”,令齐己佩服不已,被送上“一字师”的雅号。
  (三)不同诗人比较
  不同诗人由于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其作品风格迥然。如白居易和苏轼,尽管有着相似的仕途经历,但两人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白居易被贬九江郡,便“谪居卧病浔阳城”,感受的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只能“往往取酒还独倾”,听到琵琶曲时生发的是“别有幽愁暗恨生”,以至于“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轼一生为新旧两派所不容,一贬再贬,先贬惠州,再贬黄州,途中作《定风波》笑对人生,后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气磅礴,昂扬乐观。
  (四)不同意境的比较
  《沁园春· 长沙》中,毛泽东以寒秋为意境,但既无哀愁又无幽怨,放眼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美景,感慨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情怀,生发的是“谁主沉浮”的深沉的思考,回答的当然是“我”的雄浑有力。
  《琵琶行》中,白居易以“枫叶荻花秋瑟瑟”为代表,充满了秋愁秋悲。《雨霖铃》中,柳永则以“寒蝉凄切”作为代表,确是满心的秋伤秋恨。但《山居秋暝》中,王维眼里的秋无愁无恨,一幅幽清明净的雨后秋景图,体现的是好佛的王维宁静自由的心境。
  二、外部比较
  (一)同时代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鉴赏唐诗时,可将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七律之冠”《登高》作一比较。《将进酒》中诗人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故发出的是巨人式的伤感,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登高》是杜甫的垂暮之作:孤独多病,伤时感世。“诗仙”、“诗圣”的风格一目了然。除教材中的篇目外,还可精心选取两人的其它佳作进行深入比较,其风格和艺术成就会更鲜明。
  (二)同一流派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在鉴赏《苏轼词两首》和《辛弃疾词两首》时,可将同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苏轼与辛弃疾的诗作进行比较:苏轼长于状物、写景、咏人,形象奔放,气势峥嵘,场面雄壮,风格激昂慷慨。辛弃疾长于用典,风格雄放,前期词风昂扬,后期词格悲壮、苍劲。
  (三)同一题材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同一题材,但由于作者的感受体验不同,选择角度不同,艺术处理不同,其作品风格也迥然不同。在引导学生鉴赏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与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的《别董大》进行比较鉴赏,《芙蓉楼送辛渐》作于诗人自己备受谤议打击而辛渐将赴洛阳,前程美好之时,虽然也表达对友人的难舍难分,但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冰清玉洁的心志;《送元二使安西》作于诗人他乡送客,异地离别之时,本来就有羁旅之愁,加之友人前往的是边陲之地、荒漠之境,因而情感更是十分炽烈,心情亦是异常惨淡;《别董大》是诗人自己正值志满意得之时,而董大,虽名闻天下,但前路无定,于是借送别之机,对友人加以劝慰勉励——名扬天下,知己众多,应放开心胸。从中,我们欣赏到的是王昌龄诗格高远,重表心志;王维情真意醇,主抒情怀;高适慷慨豪迈,多作劝慰。通过比较,三位诗人的情感和风格一目了然。
  (四)同一描写对象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比较
  同一描写对象,由于作者审视的角度不同,个人体悟、感受不同,可对其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如鉴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中的梅花长在“ 驿外断桥边”且“寂寞开无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生长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的恶劣环境中。具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坚韧、乐观的品质。
  陆诗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受尽艰辛,历尽磨难,但绝不会趋炎附势,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毛主席是对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与陆游词的意旨大相径庭。不再体现梅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而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犹有花枝俏”“她在丛中笑”不愁而笑,不再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孤傲,而是新时代革命者独有的操守与傲骨。
  刘勰认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如果能够始终坚持运用比较教学策略,让学生反复比较揣摩,且日积月累,学生的视野逐渐拓宽了,心目中自然形成一定的鉴赏标准,鉴赏能力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其他文献
小班幼儿涂鸦绘画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且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周围的大人及小朋友交往并获得肯定的一种天然成长方式。但由于小班幼儿的绘画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小班幼儿通过绘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产生绘画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让美术活动成为小
期刊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动手实验和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打破教材束缚,就地取材创造性地上好实验课。下面笔者就自己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做法与思考诉诸笔端,期待与同行交流。  一、利用仪器室器材,导好情景教学  一节科学课能不能吸引学生,学生能不能主动学习,情景导学很重要,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就说说实验导入。以六
期刊
作为一名音乐美育教育的传播者——音乐教师要立足音乐课堂,充分发挥美育功能的作用,发美育人、优化美育教育机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给予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成长的平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够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接受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美育教育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启迪,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音乐没有教育在学生
期刊
一、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倾向特点  澳大利亚心理专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与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人的颜色心理倾向会受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思想纯洁、好动并好奇心强,容易被纯色、明亮度高、饱和度高的色彩所吸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视觉敏感色都是可以产生强烈视觉刺激的颜色,都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因
期刊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大量的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喜欢音乐却讨厌音乐课,扪心自问,因为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没有创生性地用教材教;我们没有以学生为本,志在培养音乐人才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我們多了几份严厉与苛刻,而少了宽容与激励。我们有着健全的双眼,却少了发现美的明眸。若想让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教师得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古板陈旧的课堂,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效率,让我们的音乐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項复杂的工程,开展主题班会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如何让这一环节发挥最大效用是我在班级管理中一直探究的问题。作为系列研究,学生在不同的时期,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设计的主题班会是不一样的。本次探究主要是如何设计系列主题班会,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班风,铸造卓越班集体。  班级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两大块,一是学生管理,二是班级建设,下面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探究新生入学后主题
期刊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的这样一句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尽管我现在才工作半年,但是看到这句话时感悟还是相当多的。因为我有意的选择了同一个班级,相连的两天做了一个小实验,其中
期刊
一、学前儿童科学材料投放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多方位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具体直观,能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学习变得较为容易。只有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才能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科学区角的活动内容也应来源于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探索和操作活
期刊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用美术来表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条,不利于孩子尝试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开发。我们大胆尝试美术教学活动的改革,使美术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实践,去尝试
期刊
“彩色教育”,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的一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误解为“色彩教育”,或者是作为匠气十足的“涂色技巧”来对待。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学生的“彩”色能力,应该是一种“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法赋予作品色彩,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有关“彩”色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枯燥难懂,也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那么如何在常规的教学中渗透“彩”色教育,而又不磨灭学生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