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是近年来为保护性耕作研制的一种新型施肥播种机。本文介绍了该系列播种机使用方法,分析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免耕施肥播种机 使用调整 建议
1.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检查调整与正确使用
1.1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安装挂接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与拖拉机安装挂接时,将拖拉机悬挂机构的上拉杆与免耕施肥播种机支架上的孔挂接在一起,将下拉杆与播种机横梁上的连接销连接在一起并锁好。作业前,要对播种机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和调整,经过试运转,各部机械运转正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1.2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检查调整
1.2.1播种机的水平调整:将播种机的三点悬挂结构与拖拉机的三点悬挂装置连接并锁紧,调整液压悬挂左右提升杆,使播种机左右成水平状,调整限位链,以防机具左右摆动。
1.2.2播种量的调整:转动播种量调节手轮,先松开锁紧螺母,顺时针转动,排种量越来越小,逆时针转动,排种量越来越大。然后看排种轮上所示刻度,调到适合播种位置为止,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排种器最大排种量为7千克/亩。
1.2.3排肥量的调整:转动播肥量调节手轮,先松开锁母,顺时针转动,排肥量越来越小,反之越来越大。用户可根据当地农艺要求来确定排肥量的大小,本机最大排肥量为50千克/亩(颗粒肥)。注意:因本机具种肥同行,严禁加大排肥量,以防损伤种子。
1.2.4播种深度调整:松开下种铲支架上的紧定螺丝,上、下调节下种铲,上调为浅,下调为深,但调整深度不能调得过深,以保证种肥分层。
1.2.5镇压轮的调整:上、下调整压簧杆上开口销的位置,增大或减少弹簧的压力,以控制镇压轮的压土效果。
1.2.6行距的调整:调整行距时先移动U型卡,左右移动开沟铲,达到所需行距后,再紧好螺母。
1.2.7限深轮的调整:限深轮在机架后右侧,起到限深作用,选择好适宜的深度后用圆柱销定位即可。
1.3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操作要领
1.3.1正式播种前,先在地头试播10—20米,观察播种机的工作情况,达到农艺要求后再正式播种。播拌药种子时,工作人员要带风镜、口罩与手套等防护用具。
1.3.2拖拉机要直线行驶,匀速作业,严禁倒退或急转弯,播种机的提升或降落应缓慢进行,以免损坏机件。作业中,尽量避免停车,以防种子堆集,确保播量准确,粒距均匀。非停车不可,重新起步时,应衔接好再进行播种,以免出现漏播。
1.3.3播种时要经常检查排种器工作情况,输种管是否堵塞,开沟器入土深度,下种口是否堵塞,覆土是否严密,传动是否正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4作业时种子箱内的种子不得少于种子箱容积的1/5;添加种子应在地头停车进行,不要等种子播完再加。在更换玉米品种时,要彻底将种子箱、排种器等部位遗留种子清理干净,防止品种混杂。
1.3.5对机器进行调整、修理、润滑或清理缠草等工作,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1.3.6每个作业班次都要对机组进行检查保养。将播种机各处泥土清理干净,特别注意清除传动机构、开沟器等部位的泥土和杂草;检查各连接坚固情况,发现松动部件,要及时坚固,丢失的要配齐;向各润滑点注油。
2.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1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1 安全质量方面,主要是在安全防护装置和警示标识没能全部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比如链传动防护罩不完整;警示标志不齐全;无脚踏板,无扶手。
2.1.2 可靠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三点悬挂强度不够,与悬挂架连接的横梁易变形;镇压轮强度不够、开焊,连接轴断裂、轴承易损;开沟器铲尖磨损过快等。
2.1.3 作业性能方面。主要有秸秆量大时部分机型的通过性能不够理想;有的镇压轮工作面较窄,偏离开沟器平面,导致碎土效果和镇压性能较差;开沟器前、后排列间距较大,造成输种管和排肥管角度过小,种子和肥料流动不畅等。
2.1.4 售后服务质量方面,表现在有些企业的售后服务不及时,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零件供应及维修不及时及零件供应点不合理。
2.2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发展建议
2.2.1加大开发力度,加强适用技术模式和适用机具的研究。政府应通过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播种机生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开发力度,加强适用技术模式和适用机具的研究,在探索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的研究基础上,将机具与作业模式的适用性研究作为今后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主要方向,从而提高玉米免耕播种机的整体技术水平。
2.2.2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提高企业对相关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认识,引导企业对产品的安全要求、核心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重视,指导生产,从源头控制质量问题,
2.2.3敦促企业加强三包服务网点建设。建议企业做出质量和服务承诺,提升企业的三包服务质量。按国家“三包”规定明确售后服务主体和职责等,并在网上公布,加强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农机维修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单庆玉(1955-),男,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免耕施肥播种机 使用调整 建议
1.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检查调整与正确使用
1.1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安装挂接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与拖拉机安装挂接时,将拖拉机悬挂机构的上拉杆与免耕施肥播种机支架上的孔挂接在一起,将下拉杆与播种机横梁上的连接销连接在一起并锁好。作业前,要对播种机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和调整,经过试运转,各部机械运转正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1.2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检查调整
1.2.1播种机的水平调整:将播种机的三点悬挂结构与拖拉机的三点悬挂装置连接并锁紧,调整液压悬挂左右提升杆,使播种机左右成水平状,调整限位链,以防机具左右摆动。
1.2.2播种量的调整:转动播种量调节手轮,先松开锁紧螺母,顺时针转动,排种量越来越小,逆时针转动,排种量越来越大。然后看排种轮上所示刻度,调到适合播种位置为止,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排种器最大排种量为7千克/亩。
1.2.3排肥量的调整:转动播肥量调节手轮,先松开锁母,顺时针转动,排肥量越来越小,反之越来越大。用户可根据当地农艺要求来确定排肥量的大小,本机最大排肥量为50千克/亩(颗粒肥)。注意:因本机具种肥同行,严禁加大排肥量,以防损伤种子。
1.2.4播种深度调整:松开下种铲支架上的紧定螺丝,上、下调节下种铲,上调为浅,下调为深,但调整深度不能调得过深,以保证种肥分层。
1.2.5镇压轮的调整:上、下调整压簧杆上开口销的位置,增大或减少弹簧的压力,以控制镇压轮的压土效果。
1.2.6行距的调整:调整行距时先移动U型卡,左右移动开沟铲,达到所需行距后,再紧好螺母。
1.2.7限深轮的调整:限深轮在机架后右侧,起到限深作用,选择好适宜的深度后用圆柱销定位即可。
1.3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操作要领
1.3.1正式播种前,先在地头试播10—20米,观察播种机的工作情况,达到农艺要求后再正式播种。播拌药种子时,工作人员要带风镜、口罩与手套等防护用具。
1.3.2拖拉机要直线行驶,匀速作业,严禁倒退或急转弯,播种机的提升或降落应缓慢进行,以免损坏机件。作业中,尽量避免停车,以防种子堆集,确保播量准确,粒距均匀。非停车不可,重新起步时,应衔接好再进行播种,以免出现漏播。
1.3.3播种时要经常检查排种器工作情况,输种管是否堵塞,开沟器入土深度,下种口是否堵塞,覆土是否严密,传动是否正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4作业时种子箱内的种子不得少于种子箱容积的1/5;添加种子应在地头停车进行,不要等种子播完再加。在更换玉米品种时,要彻底将种子箱、排种器等部位遗留种子清理干净,防止品种混杂。
1.3.5对机器进行调整、修理、润滑或清理缠草等工作,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1.3.6每个作业班次都要对机组进行检查保养。将播种机各处泥土清理干净,特别注意清除传动机构、开沟器等部位的泥土和杂草;检查各连接坚固情况,发现松动部件,要及时坚固,丢失的要配齐;向各润滑点注油。
2.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1 2BFY系列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1 安全质量方面,主要是在安全防护装置和警示标识没能全部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比如链传动防护罩不完整;警示标志不齐全;无脚踏板,无扶手。
2.1.2 可靠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三点悬挂强度不够,与悬挂架连接的横梁易变形;镇压轮强度不够、开焊,连接轴断裂、轴承易损;开沟器铲尖磨损过快等。
2.1.3 作业性能方面。主要有秸秆量大时部分机型的通过性能不够理想;有的镇压轮工作面较窄,偏离开沟器平面,导致碎土效果和镇压性能较差;开沟器前、后排列间距较大,造成输种管和排肥管角度过小,种子和肥料流动不畅等。
2.1.4 售后服务质量方面,表现在有些企业的售后服务不及时,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零件供应及维修不及时及零件供应点不合理。
2.2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发展建议
2.2.1加大开发力度,加强适用技术模式和适用机具的研究。政府应通过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播种机生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开发力度,加强适用技术模式和适用机具的研究,在探索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的研究基础上,将机具与作业模式的适用性研究作为今后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主要方向,从而提高玉米免耕播种机的整体技术水平。
2.2.2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提高企业对相关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认识,引导企业对产品的安全要求、核心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重视,指导生产,从源头控制质量问题,
2.2.3敦促企业加强三包服务网点建设。建议企业做出质量和服务承诺,提升企业的三包服务质量。按国家“三包”规定明确售后服务主体和职责等,并在网上公布,加强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农机维修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单庆玉(1955-),男,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