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工业双重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诠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k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伦理学明确了“建构中国电影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借鉴人类已有的坚实的哲学研究成果,完善其基本学科架构,规制其核心概念与理论范畴,助推中国电影伦理学朝着既符合时代进步的历史需求,又能够承传中国优秀伦理道德的道路上繁荣发展”.[1]“2017年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成为学界建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和话语体系的一个起点,在该论坛上的发言《中国导演新力量与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崛起》初步阐述了电影工业美学的原则及其与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关系.[2]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是电影文化的实践者,擅长于用自己的语言和长镜头来进行表达.他的影视作品包括《三峡好人》(2006)、《二十四城记》(2008)、《天注定》(2013)、《山河故人》(2015)、《江湖儿女》(2018)、《一直游到海水变蓝》(2021)等.贾樟柯电影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和中华传统伦理精神,其电影成长的经历也是我国电影商业化、市场化、工业化的历程,新的电影语境、新的电影文化格局为其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和伦理精神表达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物理化学”教学有机融合的主要路径和具体方法,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确定了“能力+态度”“实践+创新”“精神+意识”“情怀+自信”四位一体的思政教学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课堂,充分发挥传统线下课堂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推动融合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拓展和优化“课程思政”的开展成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教—行”为主线的层次化、进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把知识技能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统一起来.
大学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和成熟有重要影响.随着外界环境影响的日益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思政中的功能,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与链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建设学生管弦乐团是我国普通中小学全面落实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小学美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弦乐团具有自发性、实践性、创造性、欣赏性等特征.美育指导下的学生管弦乐团,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重点是发挥音乐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基于学生管弦乐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成员流动性大、师资力量不足、管理缺位以及硬件设施不匹配等常见问题,提出加强思想引导、完善基础管理制度、统筹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强化乐团“品牌建设”等有利于乐团长足发展的改进建议.
田亦洲(以下简称“田”):在中国电影史上,体育电影无疑是一种重要且颇具特色的电影题材.无论是早期的《体育皇后》(1934)、《女篮五号》(1958)、《沙鸥》(1981),还是21世纪之后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夺冠》(2020),往往将个体的胜负、成败嵌入一种显著的国族叙事话语之中.《超越》似乎意不在此,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个体,探讨个体之间的镜像与冲突,以及个体自身的认同与觉醒.可以谈一谈《超越》这一项目的缘起,以及之所以采取这一定位的原因吗?
期刊
《超越》是2021年青年导演韩博文指导的剧情类体育电影.影片讲述了曾包揽百米冠军的“飞人”郝超越(郑恺饰)被昔日好友兼对手的吴添翼(李钧锐)从人生低谷唤醒后重新振作并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不同于以往体育影片中涉及较频繁的竞技类比赛场景,《超越》着重面向了运动员个人的内心挣扎与自我救赎,以郝超越与吴添翼双重角色的映射与较量,从人性的层面剖析了青春少年到现实成年的无奈与窘境,对成长路上的自我超越与终极蜕变发出叩问.《超越》在遵循体育电影叙事影像规则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轻喜剧的类型特征,实现了体育电影的跨类型融合.
期刊
由贾玲执导的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改编自其同名小品.影片讲述主人公贾晓玲在母亲李焕英横遭车祸的悲痛中意外穿越时空,重返20世纪80年代与青年李焕英相遇,竭尽所能设法改变其人生命运,弥补过往遗憾的故事.不同于舞台艺术幕启幕落的切换形式,电影镜头的拼接重组使母女二人相距20载的错位生命得以突破线性关联而灵活衔接,在视觉影像的有机编排中制造无形的时间体验,形成独特的叙事形态.
期刊
近年,中国主旋律战争影片佳作频出,《八佰》《金刚川》《长津湖》等为中国电影产业技术升级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屡次掀起消费热潮的同时,也使高概念模式越来越受到当下战争题材影片创作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说,产业结构的完善还需要大量中小成本影片,后者对于丰富电影的创意性表达、提升电影工业的活力起着重要作用.影片《浴血誓言》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结合类型化叙事,对西路军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精神进行了本土化阐释和表达,拓展了中小成本战争影片的表意空间.
期刊
体育电影不仅具有“运动美”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戏剧观赏性,而且在传播社会正能量、凝聚人心、反思人性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寓言价值.[1]中国的体育电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在21世纪以后,呈现了更多为人熟知的体育人形象.以往有关体育电影的研究会聚焦于体育主题叙事和体育精神的传承,鲜有对特定身份角色的形象研究.在诸多类型的形象中,教练作为专业性、经验性、指导者的化身,既如武侠世界里的师傅传技授艺,又如现实场景下的老师指点迷津.一个优秀教练员形象,出现在带有励志属性的体育电影里,直接影响着电影叙事
期刊
《西游记》作为中华优秀古典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取之不尽的“超级IP”.自1926年第一部《西游记》衍生电影《孙行者大战金钱豹》以来,“两岸三地”拍摄了100余部取材于《西游记》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促进了《西游记》的广泛传播,也丰富了对《西游记》多样化的诠释和接受.”
期刊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曾断言: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1]身体并非传统身心二元论中作为灵魂附属的肉体,身体即主体,它是种种权力或意识形态塑造的结果.而作为以身体为核心意象的电影样式,体育电影的魅力在于展现速度、力量等种种身体景观,以艰难重重的身心成长故事来激荡人心,并通过身体的观看与塑造等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由于身体与意识形态的密切勾连,身体往往“既是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对象,也是民族国家自身的隐喻.”[2]正因如此,体育/体育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常常和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