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功能对等”视阈下的《金匮要略》英译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实质是语言间意义的对等转换.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元功能对等”为依据,对取自《金匮要略》4个译本中的示范语料展开与原文在经验、逻辑、人际、语篇元功能方面的对比分析和评价.本研究表明,“元功能对等”能够为《金匮要略》译本的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金匮要略》英译要实现意义的等效转换,译者应把握“元功能对等”的内涵,正确地认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合理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达到中医文化译介的最大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起搏区组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调节性轻链(phosphorylation 20kD 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P MLC20)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和指针组,采用HE染色观察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合并感染是临床常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探讨HIV/HCV合并感染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80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症状体征信息,将每一个症状体征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赋值为1,无赋值为0,计算症状体征的频数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以公因子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共得到14个公因子,经聚类分析并经专
列缺穴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突出,其穴性复杂身份多样,在经脉结构中地位特殊.穴性上为络穴和八脉交会穴,属肺经,肺主气,经脉上和脾经为同名经脉,同气相求,脾为肺之母,治疗咳嗽和戒烟效果较好;列缺沟通任督二脉,任督起于胞中,临床用于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通过脏腑别通和膀胱经相联系,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督脉循行头项部,为治疗头项疾患打下了基础,为临床循经远治的经典代表穴.阴阳诸经在此汇通,协调发挥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治病效应,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为临床治疗头痛、咳喘、痛经、戒烟等疾患提供了依托
目的:研究“养元通络”针法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模型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相关通路指标的影响,探究其对T2DM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二甲双胍组和假针刺组5组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针刺组给予“养元通络”针法干预,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灌胃,假针刺组选取非穴位区域针刺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
目的:系统评价耳聋左慈丸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数据总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耳聋左慈丸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总有效率及各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总计69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耳聋左慈丸治疗耳鸣临床疗效显著[OR=4.45,9
吴中朝在艾灸抗衰老领域进行研究近40年,基于中医基本理论,结合多年来临床经验提出了衰老病证正虚以阳虚为本、又以肾阳虚最为关键,病邪以瘀血为标、痰湿次之.本文系统总结了吴中朝对衰老相关病证的病机认识、实验室研究概况以及艾灸治疗的基本经验,将其归纳为“五步一本”.五步即病证药结合,重视艾灸质量,重视艾灸细节,精准选穴,舒适环境、身心同治,一本即“以人为本”.在文后附艾灸辅助治疗动脉硬化验案一则供同道参考.
升降散因其疗效卓然被古今医家广泛应用,但本方文献记载混乱,目前溯源最早可到龚廷贤《万病回春》.结合查阅的相关史料,认为升降散演变的源头可追溯至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发展于金·张子和《儒门事亲》,成方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完名于清·杨璿的《伤寒瘟疫条辨》.临床应用从最初的治热疫到杨璿将其广泛用于治疗温病之后,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充,其药味升降共伍,不仅可以枢转少阳、调畅气机,而且可以泄浊解毒、宣热通络.目前该方被广泛用于外感、内伤、传染病和急慢性普通疾病,既为温病之要方也是治郁热之总方.本
本文整理了《伤寒杂病论》中与瘥后相关的条文,围绕6个瘥后方分析其用药规律和方证.通过统计瘥后方的用药频次和规律发现,瘥后方的核心药物组合为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通过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及其复合药证推导出瘥后方的核心方证为“心下痞,呕吐,不欲饮食”,各瘥后方以瘥后核心方证为基础,再随证加减治疗非核心症状.研究结果丰富了《伤寒杂病论》瘥后病机的认识方法,以此认识方法为基础进一步推知麦门冬汤也可用于瘥后病证的治疗,同时强调瘥后方证有虚有实,需随证治之,不可滥用补益,如《伤寒杂病论》牡蛎泽泻散的应用.
目的:评价脉络舒通丸治疗骨外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主要诊断为骨外科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筛选出使用脉络舒通丸治疗骨外科疾病的患者1604例作为试验组,并与试验组年龄正负3岁、性别相同、入院病情相近为条件,1:1匹配未使用脉络舒通丸的骨外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平衡2组间的混杂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2组间治疗骨外科疾病疗效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使用脉络舒通丸的骨外科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未使用该药患者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难治性结缔组织病,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该病中医病名为皮痹或血痹.他认为本病主要核心病机为脾虚血弱,痰瘀阻络,并根据核心病机制定了以健脾养血、化痰通络为主的治疗大法.治疗时根据现代医学分肿胀期、硬化期、萎缩期三期论治.根据患者分期及临床情况,肿胀期治以疏风祛湿散寒、清解郁热、健脾益气为主,硬化期以健脾养血、化痰通络为主,萎缩期以培补气血、滋补肝肾为主.临证善用生黄芪、炒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并加用当归、川芎、赤白芍、鸡血藤养血通络,络石藤、忍冬藤、路路通等疏风活络,酌情加用蜂房、炮山甲、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