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调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qi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现阶段小学德育过程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对年轻一代的道德素养、精神追求等养成较为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较为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从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及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等强化小学德育有效性。因此,有效的教学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优化教学措施,针对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以某区为例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现状与措施
   小学德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德育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教学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年龄心理特点等在德育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德育的启蒙性、基础性及综合性的特点[1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其中学习及掌握更多的德育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以某区为例
   现阶段以某区为例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存在限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较多做人的道理,值得学生学习与传承,能很好地强化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及思想境界。但研究调查发现,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较少,仅仅局限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等知识性课程教学中,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一般停留在中国古代历史、诗词歌赋、古文等的背诵学习中或习惯以灌输理论性的知识点的形式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对传统文艺、传统技艺等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利用不充分:调查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并未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师未能将这些教材进行专业性的讲解教学,而是将其作为课外读物由学生自行选择阅读,传统文化教材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较少,未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进行学生的道德教学及发展[2 ]。(3)德育专业的师资教学力量不足:教师属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保障。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础,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但当前从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根本未深入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整体上还有待提升,以此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传统文化。(4)小学德育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课后活动:课后活动在小学德育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头脑及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活动,无法很好地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传统美德的学习及养成受到严重的限制及影响,无法很好地让学生贴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3]。(5)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文化环境建设不佳: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欠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未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物质文化的构建中去或融入传统文化的比重较低,无法很好地达到德育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及传统美德的培养和强化[4 ]。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优化教学措施
   1.科学合理地构建德育教材体系,拓展和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應重视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时代精神等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材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需求等精心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在小学德育中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对小学德育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拓展和丰富。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选择高效及合适的教学手段,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采用趣味性较为浓郁的竞赛性、游戏性及故事性的方式活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氛围,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熏陶中去;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采用适当的自主教学法、微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传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强化德育的目的 [5 ]。
   2.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中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完善及健全小学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物质文化具有营养浓厚校园文化气氛的意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及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校园物质氛围结合在一起,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物质是精神的有效载体,传统文化的教学无法与学校的物质环境脱离开来,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人文精神及历史文化的承载与渗透者,最大限度上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在学校的图书馆、档案室、文化馆及阅览室等地方收藏和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供学生免费阅读,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及文化背景,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6]。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构建不仅要综合自身的教学需求和自然环境,还应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合理地融入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环境,结合地域文化及物质文化建设,在时代背景的发展趋势下赋予学校更多的文化教育内涵,强化学生的文化及情感的熏陶,为学生道德情感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完善“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格局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中“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促使学生更好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道德素养。学校在强化学生德育过程中应增进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积极与家长合作,利用通信工具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途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作用。此外,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还应重视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性、创新性及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德育品质及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综合素养[7 ]。最后,除了小学德育中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构建之外,教师还应重视社会环境的完善与健全,儿童的道德品质养成是通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一体化的合力对儿童产生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三者相结合的优势及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意义,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局势,更好地渗透及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清其在德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构建德育教材体系、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教学中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及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完善“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格局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小学德育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道德素养、文化修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玥,周玉晔,徐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基于无锡市7所小学的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2019(5):199-200.
   [2]沈桂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8):163.
   [3]冯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25):1.
   [4]韩爱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学周刊,2018,381(33):58-59.
   [5]杨楠,云海佳,纪晓丹.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情况调查:以京剧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0):46-51.
   [6]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1):34-36.
   [7]黄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信息周刊,2019(47):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品格,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为达成目标,教师要做出教学方向上的改变,以一节课堂实录为例,阐明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取向,期望给广大物理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师;教学取向   为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关注“知识为本”调整为“观念建构”。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表现在,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人们认知的提升、历史教材的更新,教学方式面临巨大变革,知识点的掌握越来越受教师的关注,课堂的高效性也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什么样的知识素养才能塑造综合实力强劲的学生,成为教师不断关注的话题,基于此,谈谈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所运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知识;高效课堂   初中阶段的学生语言能力有限,学习主动性不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物理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解答题目以获取高分,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这制约了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主要先围绕物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知
期刊
摘 要: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学生需要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能走进孩子内心、帮助他们更好成长的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者时时关心的问题。好的教育不但是教育者摒弃功利心,对教育无限热爱,对学生倾力付出的教育,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从而始终以正能量驱动自己进步的教育。   关键词:学生;立场;误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笔者所认识的老师都很关心学生的成长
期刊
摘 要:顾名思义,留白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留出相应的空白,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留白大师,因为只有恰当的留白才能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接下来,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展开讨论,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初中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留白;教学策略   目前,课堂留白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留白能够
期刊
摘 要:“劳动人民是最美的人。”整个世界都是通过人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劳动者可以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环境;劳动者可以创造出更加舒适的住所;劳动者可以创造出更加温暖的衣衫,劳动可以创造美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将劳动创造美的观念融入进去,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力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劳动教育进行美术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劳动教育;对策   美术中的美是一种美感和审美,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影响之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思维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素质化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理念,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情感,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程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伙伴课堂”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综合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下,能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并且通过与学习伙伴的交流、沟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学校德育系统中的重要板块,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养成教育,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其良好的自主管理习惯、发展其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引领价值。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主阵地,探讨农村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的落地途径,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管理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农村留守儿童;习惯养成;自主管理   “养成教育”就是
期刊
摘 要:希沃白板5凭借强大、丰富的功能,迅速晋升为时下普通常态化课堂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希沃白板5的使用,给生物课堂教学注入了趣味性和高效性元素,让互动课堂、高效课堂有了无限可能。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以精彩的课堂活动为载体、以丰富的科学素材为媒介,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希沃白板5;课堂活动;思维导图;创新课堂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下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标配。乡村学校招收的学生素质参差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当前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存在重理论轻操作、为实验而实验、忽视教学反馈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低下。对此,教师需要提高初中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来提升教学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主要采用“预”“活”“思”三字诀,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活学、课后反思三个维度对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究,旨在巧用三字诀的创新教学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