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史以致远 原典而明志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已走过了数十年,经过一批专家与学者的辛勤探索,语文教育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7年岁末,作为语文教育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隆重出版。这套书共15卷,由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林祥教授任总主编,分卷主编14位,他们是张心科、龚孟伟、许艳、高笑可、余虹、赵志伟、张立兵、欧阳芬、韦冬余、程稀、冯永玲、陈黎明、闫淑惠、兰保民,是以这套书堪称语文教育史研究领域的大部头著作。徐林祥教授是扬州大学语文教育史学家顾黄初先生的嫡传弟子,他继承了顾先生的衣钵,将语文教育史研究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的“百年”取中国现代语文独立设科百年之意。该书全部内容均与“语文教育”相关,涉及中小学与师范教育的识字写作教学、读写听说教学、语文学习心理、语文教材、语文教师等领域。全书共收录经典名著36部,它们是从1900年—1999年中国大陆出版的近500种中国语文教育研究著作中遴选出来的。鉴于20世纪前期著作印数少,年代久,已很难寻觅,因而更为珍贵,故选文篇目作了适当倾斜。前10卷收录的是20世纪前期的著作,后5卷收录的是20世纪后期出版的著作。前10卷编者们分别聚焦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具体领域或专题,总共遴选了31部论(编)著。这些作品或出自大家已熟知的语文教育大师,或出自虽长期未进入公众视野但确曾作出历史贡献的语文教育学者。后5卷收录了朱绍禹、张志公、顾黄初、阎立钦、于漪等人的编(论)著。
  20世纪初,众多有识之士就在不断地探索汉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之路。从叶圣陶的“中国人要实现现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行”到张志公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三次探索,从“五四”前后受西方科学主义影响的实证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实验研究,从观念、内容的现代化到方法、手段的现代化,语文教育及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发现,走民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和宝贵经验。在该书“总序”部分,徐教授再次明确了三“化”合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并结合当前的新形势赋予新的内涵。徐教授进一步指出,应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程的民族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不难发现,这里徐教授着重强调了民族性,这与其对语文课程性质所持立场是一以贯之的。徐教授认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要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走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其基本落脚点乃是民族化。
  语文教育的民族化这一命题内涵非常丰富,而研究语文教育史,从传统的语文教育和研究中汲取智慧乃题中应有之义。语文教育史研究离不开史料的收集,基于史料的叙述和解释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它并非简单的史料荟萃。结合这套书来看,相关叙述和解释主要体现在述评结合与明晰详备的“导读”上。编者们撰写导读的思路不尽相同,但大致沿循这样一个基本路径:相关领域或专题的研究概况,作(编)者生平,成书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学术贡献、理论价值等。部分编者还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指出了名著的时代局限以及名著阅读的方法和建议。总体上看,各分卷主编均能将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置于历史坐标中去考察,既有关于这些经典著作的评介,又有围绕相关领域的教育与研究所做的展望。全书“总序”和各卷“导读”纵横交错,构成了一部百年语文教育研究史。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将引发我们对当下的语文教育及研究作出再反思。没有历史意识的语文教育与研究往往流于平庸和浅薄,注定站不高也走不远。比方说,人们在探讨语文课程目标的时候,常陷入形式与内容之争,具体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内涵把握上,部分同志偏执一端,盲目地倒向了语言形式。事实上,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并非新问题,严格地讲它是语文教育论域经典性元命题,正如徐林祥教授在本书“总序”部分所指出的那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之争、文道之争、科学(工具)与人文之争,乃是20世纪语文学科最重要的论争。倘使我们能以史为鉴,回到20世纪的那段语文教育史,重温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或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我们就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少犯幼稚病,少得健忘症。当前,语文教育研究可谓热闹非凡,产量很高,但扪心自问,我们的研究到底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新问题?到底作出了多少有意义的真研究?与20世纪前期许多研究相比,我们今天的大量研究方式陈旧,方法落后,许多同志心浮气躁,盲目膨胀。拿研究范式来讲,我们的语文教育研究大都依旧停留于经验——思辨层面。客观地讲,我们的科学化程度还不高,我们的研究水平还很低。倘使重温廖世承的《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艾伟的《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或赵欲仁的《小学国语科教学法》等经典,我们恐怕是要汗涔涔而心惶惶了!若再往深里追问,造成科研成果量高质次的状况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我想,需要反思的恐怕不仅是研究主体自身吧?
  在语文教育史相关著作中,聚焦于20世纪语文教育与研究成果的主要有以下几部。一是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顾黄初和李杏保主编的《20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1991年)与《20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2000年)。两套书收录了整个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论文271篇。二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顾黄初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2001年),《事典》收录了现代(语文)教育相关事目461条。三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李杏保、方有林、徐林祥主编的《国文国语教育论典》(2014年)。《论典》与前述《论集》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论典》不是对《论集》的重印和再版,而是升格与新编,在论文篇目上既有增,也有调和删。与前三套不同的是,新近面世的这套《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既非论文汇编,亦非历史事典,而是经典著作。换言之,这套书是对前几套书的拓展和补充,它为我们集中呈现了上个世纪语文教育研究领域一批经典名著。2009年春,顾黄初先生不幸辞世,2017年秋,李杏保先生也猝然病逝,悲恸之余,忽忆起1989年二位先生的共同倡议:“很有必要组织人力编纂一部供十年百年后研究我国新语文教育运动参考的《中国新语文教育大系》。”由此又联想到2011年李杏保、陈必祥、陈钟樑三人的热切宏愿:“应钩沉有语言文字以来的全部中国语文教育史,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一切可以展示中国语文教育成果与重大教训的文物,建设中国语文教育博物馆。”应该说几位前辈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光辉灿烂的语文教育研究发展图景。要实现这样一个宏伟梦想,需要更多的同道中人能像《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的编者们这样身体力行,腳踏实地地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无论是教书还是做学问,首先得养成历史意识和时间意识。张岱说:“乃知繁华富贵,过去便堪入画。”不懂过去,焉知将来?不走进历史,何以创造历史?故此,我要向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高师院校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以及其他热心于语文教育的同志郑重地推荐这样一套书!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作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既可以帮助老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已学知识,做到查漏补缺。然而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所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果语文作业只是一味机械地重复抄写一些基础字词,那么只照顾到了后进生,但是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那部分学生來说就显得枯燥无味;如果过分强调能力拓展,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则会让后进生感到吃力,进而降低自信,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
期刊
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  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 “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噩梦枕头》这个 “故事”。  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
期刊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传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月亮湾》第三自然段【教学过程】  师: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老师,什么叫“不时”呢?  师:谁已经理解这个词语了?请告诉大家好吗?  生1:“不时”就是不停地,不断地。  生2:也可以说是经常地。  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对。“不时”也就是时时,随时。你们懂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问题要问吗? 
期刊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还要写信吗?写信速度太慢了,效率似乎太低了,但写信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慢”,正如木心写的一首诗《从前慢》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应用文书。书信交流应该是抵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媒介。学会读写书信,娴熟地运用书信与人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和素养。一、开学季,营造书写氛围  (一)开学季
期刊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颇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感受到习作训练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习作训练。除了完成课本中的习作外,如何再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练笔,常常成了语文教师的头疼问题。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精彩的资源就在身边。一、模仿学习资源,习作不难  教材就是一个例子,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习作的方法。学生可以仿写,可以续写等等。  如在教授苏教版第九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即将结束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
期刊
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写作生涯正式拉开了序幕。“我的体验”是学生步入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习作,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写下来。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洗碗,然后第二天写题为“洗碗”的习作。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除了会把洗碗的基本步骤说出来,很少有生动的句子出现,作文也写不长。  这是为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从头到尾完成洗碗的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在阅读过后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他们迫切期待与他人分享交流,因此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创设交流互动的空间。一、网络互动,以微博、博客实现无距离分享交流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的课外阅读交流不再受空间、时间、距离、对象的约束。  1.“互粉”微博,了解阅读点滴感悟。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微博圈,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即时性收获时,可用微博来发布“当
期刊
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最终目的。许多考生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在利用材料对观点进行深层次分析和多角度论证方面却显得束手无策。这就使得所写出的文章没有层次递进和逻辑推进,结构松散无序,自然会影响考试成绩。一、通过使用关键词增强逻辑的严密性  议论文逻辑的严密性体现在遣词造句、思路结构和推理的方方面面。遣词造句主要是指关联词的使用。单句之间使用不同的关联词可以形成句意完全不同的复句
期刊
2010年9月,在育才小学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主题阅读”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被正式提出。  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词,我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主题阅读?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进行相关文本的教学?这与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研究、广东黄田小学的“新语文主题阅读”不是如出一辙?会不会是步人后尘?  课题主持人的解读和对研究步骤的设计,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研究的方向,虽然它是那样模糊与邈远。迷茫——教什么  
期刊
谈及语文,总要强調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审美意味着精神的自由,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超越。但美或审美,并不只属于语文学科。在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礼上,获得大奖的数学家许晨阳发言,他谈到的是自由和美。  他说:“我们享受那种日复一日,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去聆听和发现世界运行规律的时刻。沉浸在数学研究中的数学家们,只需要服从数学世界的客观法则。构成一个研究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本质,是他们聆听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