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上海人心目中,培罗蒙就是摩登的象征,与精致、优雅同义。
老上海人的派头
60多年前的一幕景象至今仍深深停留在89岁老人李佩鹤的脑海中:南京西路284号,两开间的培罗蒙小楼,一楼是落地玻璃大橱窗。周六晚上,当旁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电影散场,客人一涌而出时,许达昌身穿一件白色大衣,在敞亮的灯光下,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裁剪当时最新式的西装。
于是,很多人记住了当时那别出心裁的品牌广告,记住了那份气势和派头;于是,像汪精卫、张治中、宋子文、何应钦这样的名流,成了培罗蒙的主顾。
几十年过去,在许达昌的大弟子戴祖贻身上,还能看得到这样的派头。老先生80多岁了,腰板挺直、面容清瞿,身上的灰色西装是日本培罗蒙店的老师傅手工缝制的,外形上依然可以用“平、直、戤、登、挺”五字箴言形容。戴先生解放后东渡日本,开了家裁缝店,还是叫培罗蒙,常客中有首相、外相、内务大臣等重量级人物。
80年的“技”与“艺”
上世纪30年代,上海首次融入国际时尚。在这股风潮中,培罗蒙靠一把尺、一把剪刀和一只熨斗这“三件宝”,打败了众多中外同行,成为西服定制的“头牌名旦”,100多道工序充分体现了培罗蒙“技”和“艺”的神奇制造。
“培”,是培育高超的服装缝制的技艺;“罗”,即罗纱,意喻布料;“蒙”,含多蒙光顾之义,这是创始人许达昌对品牌名字的阐释,也是培罗蒙人代代相传并遵循的理念。
过去的培罗蒙,是上海滩少数几家采用“七工师傅”制衣的。一般的西服店,只是“五工师傅”而已。培罗蒙从下料到做成一件西服,长达60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没有修改要求,客人也要来试三次衣,一次一个袖子,一次双袖俱在,第三次才是完整的成衣。
培罗蒙的西服定制,有刀功、手功、烫功这一整套的操作过程,95%的工序由手工完成。裁剪大师会对客人做细致入微的测量和记录,包括上臂、下臂、大腿、小腿等50多处,然后根据客人的身形进行裁剪,缝制时边缝边烫,讲究的是“推、归、拔、整”的熨烫工艺。
戴先生说,做裁缝最重要是手艺要挺刮(上海话,有型),与顾客交往,讲究的则是情分。手工定制西装不像机器做成衣,顾客和裁缝是直接交流的,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久而久之,做的衣服里头,就有了情意。好的裁缝了解你的性情和气质,自然会帮你弥补身材的缺点,会让你与衣服融为一体,这是手工西装的优点。
老字号的未来
对当代某些“老字号”而言,“老”是激烈商战中的一种负担。培罗蒙却未必如此。今年2月,南京东路的形象店开张,随后,天津路上的技术中心投入运作,两者完全复制了“前店后工场”的传统模式,重点也重新回到了男装的高端定制上。
今天,定制西服占到了培罗蒙西服销售的5%至10%,一件全毛中山装连工带料对外标价8000元,但一般顾客不得其门而入。上海西郊的培罗蒙定制服务工厂,接的大部分是“政治任务”,顾客有尼泊尔前国王、埃塞俄比亚前皇帝、法国总统特使、韩国国会议长等。培罗蒙还为上海APEC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定制官员服,并成为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指定服装商。
如今,除了尺、剪刀和熨斗这传统“三宝”,培罗蒙更引进了电脑快速制衣系统,上百种面料和款式、几十个以往洽谈成功的案例,统统被存储在技师们的电脑中。客人的人体尺寸被输入电脑后,可以直接在人体数字模型上试衣,更换面料和款式。即便这样,一般也需要两天左右才能定制交货一套高级成衣。唯有一次韩国国会议长访沪期间,培罗蒙用22小时定制交货,这是最快的纪录。
“走高级定制服装之路,并不等于回到过去的裁缝铺。手艺是重要的,但设计、营销、服务同样重要。”金建华说,培罗蒙80年历史留下的不仅是缝制工艺这一“非物质遗产”,还造就了培罗蒙半个多世纪的骄傲。
老上海人的派头
60多年前的一幕景象至今仍深深停留在89岁老人李佩鹤的脑海中:南京西路284号,两开间的培罗蒙小楼,一楼是落地玻璃大橱窗。周六晚上,当旁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电影散场,客人一涌而出时,许达昌身穿一件白色大衣,在敞亮的灯光下,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裁剪当时最新式的西装。
于是,很多人记住了当时那别出心裁的品牌广告,记住了那份气势和派头;于是,像汪精卫、张治中、宋子文、何应钦这样的名流,成了培罗蒙的主顾。

几十年过去,在许达昌的大弟子戴祖贻身上,还能看得到这样的派头。老先生80多岁了,腰板挺直、面容清瞿,身上的灰色西装是日本培罗蒙店的老师傅手工缝制的,外形上依然可以用“平、直、戤、登、挺”五字箴言形容。戴先生解放后东渡日本,开了家裁缝店,还是叫培罗蒙,常客中有首相、外相、内务大臣等重量级人物。
80年的“技”与“艺”
上世纪30年代,上海首次融入国际时尚。在这股风潮中,培罗蒙靠一把尺、一把剪刀和一只熨斗这“三件宝”,打败了众多中外同行,成为西服定制的“头牌名旦”,100多道工序充分体现了培罗蒙“技”和“艺”的神奇制造。
“培”,是培育高超的服装缝制的技艺;“罗”,即罗纱,意喻布料;“蒙”,含多蒙光顾之义,这是创始人许达昌对品牌名字的阐释,也是培罗蒙人代代相传并遵循的理念。
过去的培罗蒙,是上海滩少数几家采用“七工师傅”制衣的。一般的西服店,只是“五工师傅”而已。培罗蒙从下料到做成一件西服,长达60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没有修改要求,客人也要来试三次衣,一次一个袖子,一次双袖俱在,第三次才是完整的成衣。
培罗蒙的西服定制,有刀功、手功、烫功这一整套的操作过程,95%的工序由手工完成。裁剪大师会对客人做细致入微的测量和记录,包括上臂、下臂、大腿、小腿等50多处,然后根据客人的身形进行裁剪,缝制时边缝边烫,讲究的是“推、归、拔、整”的熨烫工艺。
戴先生说,做裁缝最重要是手艺要挺刮(上海话,有型),与顾客交往,讲究的则是情分。手工定制西装不像机器做成衣,顾客和裁缝是直接交流的,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久而久之,做的衣服里头,就有了情意。好的裁缝了解你的性情和气质,自然会帮你弥补身材的缺点,会让你与衣服融为一体,这是手工西装的优点。
老字号的未来
对当代某些“老字号”而言,“老”是激烈商战中的一种负担。培罗蒙却未必如此。今年2月,南京东路的形象店开张,随后,天津路上的技术中心投入运作,两者完全复制了“前店后工场”的传统模式,重点也重新回到了男装的高端定制上。
今天,定制西服占到了培罗蒙西服销售的5%至10%,一件全毛中山装连工带料对外标价8000元,但一般顾客不得其门而入。上海西郊的培罗蒙定制服务工厂,接的大部分是“政治任务”,顾客有尼泊尔前国王、埃塞俄比亚前皇帝、法国总统特使、韩国国会议长等。培罗蒙还为上海APEC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定制官员服,并成为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指定服装商。
如今,除了尺、剪刀和熨斗这传统“三宝”,培罗蒙更引进了电脑快速制衣系统,上百种面料和款式、几十个以往洽谈成功的案例,统统被存储在技师们的电脑中。客人的人体尺寸被输入电脑后,可以直接在人体数字模型上试衣,更换面料和款式。即便这样,一般也需要两天左右才能定制交货一套高级成衣。唯有一次韩国国会议长访沪期间,培罗蒙用22小时定制交货,这是最快的纪录。
“走高级定制服装之路,并不等于回到过去的裁缝铺。手艺是重要的,但设计、营销、服务同样重要。”金建华说,培罗蒙80年历史留下的不仅是缝制工艺这一“非物质遗产”,还造就了培罗蒙半个多世纪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