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猜想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猜想,寻找各种将猜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猜想 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猜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猜想是创新的起点。许多数学上的定理、规律都是由最初的猜想再由证明得出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猜想,并以此猜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猜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通过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生的数感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数感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培养的,还是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和感知,在现实情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逐步学习。而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通过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小学生的符号感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能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通过猜想,能把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形象,使学生消除对符号的陌生和恐惧感,从而培养起良好的符号感。
  在教学小数的简便计算时,先复习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在板书出“a+b=b+a;(a+b)+c=a+(b+c)”后,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研究得出这些运算定律时于小数也能适用。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地问:“我们还学过简单的分数,将来还要学到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请你猜想一下,这些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能适用吗?”通过这样的猜想,使学生理解字母表示的数既可以是整数、小数,还可以是分数……对于运算定律的灵活掌握有好处,还能培养学生的由此及彼举一而反三的推理能力。
  
  三、通过数学想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圈之间的转化等。在形体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像,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培养空间观念。
  
  四、通过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小学生的统计观念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信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对得到的结果能进行合理的质疑。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通过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我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学生们纷纷踊跃地猜测着,大家各执一见。这时,我说:“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得出结论呢?”同学们回答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统计来得出结论啊。”
  
  五、通过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探索应用价值。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猜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猜想用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学了正比例应用题后,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应用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要测量一幢大楼的高度,可以用米尺竖直在地上,再量出它的影长,通过测量大楼的影长,就可以求出大楼的高度。
  
  六、通过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由此可见,数学猜想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绝好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猜想,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整合材料、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用好数学猜想,将会给教师带来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他文献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于11月1日实施    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将于11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办法,招收6岁以下儿童的各类托儿所、幼儿园,每收托150名儿童须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办法对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资格做了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
期刊
摘要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现阶段新型班主任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学困生的转化和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师爱。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关键词 师爱 心理教育 心理构建 心理观察    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征中,要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该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学习评价等每一个细节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鼓励更多的创新发现,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过程的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 作业练习 学习评价    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呢?那是语文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教育教学时间里,对学生智慧、生命、人格的高度尊重。而这样的人文关怀,无疑应该渗
期刊
摘要 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为;语文中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发挥育人的作用。只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积累、运用等语文活动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就能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工具性 人文性 统一 内心 真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 许多教师对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产生很多困惑,这是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本质、自身特点、中年段学生的个性差异所决定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找到准确定位:学情定位、教材定位、理念定位。  关键词 中年段 反思 定位 学情 教材 理念    打开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冰心老人的一段话再次映入眼帘;“‘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
期刊
摘要 美术教育已被公认是创造力培养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美术教学中,要从美术学科从学生的创作过程出发,不能一味地看重学生的作业成果。要让学生树立起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并且让他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学会创造。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造氛围 正确引导    美术教育已被公认是创造力培养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说起创造,对于画家来说是一种艺术的升华,而对于孩子来说是智慧萌芽的天然流
期刊
摘要 教学游记类教材,引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用脑、用心、用嘴、用笔,通过想象美景、明晰游踪、欣赏美景、学写美景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景、抒发的情。  关键词 想象 游踪 美感 描写    在教学游记类教材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想象、朗读、欣赏、写作等多种途径感受作者描绘的景、抒发的情。    一、想象美景,鼓励创造——用脑“看”风景    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
期刊
摘要 以小学绘本《逃家小兔》教学为例,探讨将绘本教学策略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的阅读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绘本阅读课堂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武正逐渐走进小学校园,走近孩子。绘本课程将成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一个亮点,j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儿童阅读 绘本 意义 策略 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从我国的现实状况看,小学生的阅读还没有充分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重组”课文板块,点燃学生智慧。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