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肌电监测在微创极外侧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也称为直接侧方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是从正侧方经腹膜后间隙穿过腰大肌到达椎间隙而进行椎间融合术的一种微创技术.2001年,Pimenta等[1]首先展示了这一技术.2006年,Ozgur等[2]进一步完善了该技术.DLIF手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不经腹腔,不需要游离和牵开大血管,也不进入椎管,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与传统前路腰椎间融合术相比,能够保留前纵韧带,减少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如血管和内脏损伤,能够避免术中普外科医生的介入[3-4].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整体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2017.1至2018.1的64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整体护理组进行了整体化护理服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人工椎板在防止脊柱后路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2只1岁
期刊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患者术后的优质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肺癌患者86例开展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46
[目的]克隆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的编码基因序列.[方法]应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和表达序列末端片段数据库(dbEST)的计算机检索与DNA文库的杂交筛选方
泰国MEBO公司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商定,于2001年3月15日至2001年6月15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学术交流.中国派出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lial growth factor,GGF)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胚胎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不同的血液净化的护理方法来看护患有尿毒症疾病的患者其临床护理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尿毒症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