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一、"同课同构"的由来2016年4月,珠海市某学校开放日,学校安排了两位不同教龄的化学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开设公开课。在评课过程中,大家对他们所设计的教学过程都给予了很中肯的评价,讨论了其中各自的优势和待完善的内容。这就是传统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也有老师提出:如果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互补的话,那就更完美了。这个建议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几天后,其他学科教师在尝试"同课同构"的上课形式。我做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