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 中国每年损失2000亿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肥沃的土地长满杂草而不是粮食;
  当原本畅通的黄金水道被大量水葫芦堵塞;
  当原本郁郁葱葱的竹林开花后成片枯萎;
  当巴西龟从宠物变为“杀手”
  
  外来物种入侵,已在我们身边。
  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入侵物种”。
  “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虽然经过多年治理,但外来入侵物种仍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据悉,国际社会已把外来物种入侵和栖息地丧失、传统化学污染及气候变化共同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正遭受:超283种外来生物入侵
  
  相信人们对宜昌黄柏河的“水葫芦”、广东的福寿螺、西双版纳的飞机草、新疆博斯腾湖的河鲈、东北的三裂叶豚草等环境事件并不陌生。在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物“入侵者”制造的“麻烦”。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高达2000亿元。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46.3%已入侵自然保护区。”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忧心忡忡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环保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难治理:新办法不敌外来物种
  
  据悉,多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己经造成我国当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同时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外来入侵物种当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对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而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1000.17亿元。”国家环境保护部王捷处长对记者表示,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王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今在我国,每年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约2000亿元。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适应、定居、自行繁衍和扩散,明显地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和生存空间,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造成当地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损害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最令人头疼的是,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有些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王捷说。
  原产南美洲的凤眼莲(又称水葫芦),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近年来,关于水葫芦影响环境及生态的“罪行”不时见诸报端: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据悉,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市和福建莆田市每年用于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
  而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作为饲料引进的传统水葫芦一旦形成气候,其抑制破坏其他水生系统生存的能力就可以从水体到水表,从夺氧到夺光,再到克它抑制及毒性抑杀等多方面多层次充分地体现出来。当其大面积地形成时,不仅使水体内正常生物系统所需的氧被耗、光被遮,连自然的水表气氧交换也被封住。它的扩张相比爆发在滇池及太湖的蓝藻水华还要严重。”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杨红军所长对记者表示,我国对一些大面积逸生的外来物种的治理取得收效不大,正像治理蓝藻事件一样,过去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治理方法大都已败下阵来。“即使新的任何方法,只要不能强有力地标本兼治,最终也要败下阵来。”
  “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杨红军所长向记者透露说,生物治理成败,首要就在于能否最快地建立一个新的、多生命群落互助互补和谐的生物链,“我们正根据物种进化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加紧培育能强势抑制目的物种大面积逸生的方法,目前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严管理:防控“引狼入室”
  
  “有人把外来入侵生物比作‘偷渡客’,客观地讲,有些生物是我们为了良好的意愿有意引进的,但由于疏于管理才变得失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路径一种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另一种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此外还有自然入侵,是指物种随风媒、虫媒和鸟等媒介自然传播或海洋垃圾漂移。
  “作为宠物的巴西龟,作为观赏植物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改良土壤、绿化海滩的互花米草,作为食物的福寿螺以及以饲料形式引进的凤眼莲等,这些都是有目的性引入的外来物种。”张润志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的巴西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我国台湾已经报道巴西龟对当地龟种群的破坏,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1979年曾经作为改善环境从美国引进的互花米草,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与改善海滩生态环境。现在这个物种已经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逸生,1990年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一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这个物种已经影响沿海地区当地渔业的产量,是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张润志说。
  “就在我们对已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还在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引入更多的物种”有环保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说。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杂草籽随大宗粮食进口而无意引进也是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另一主要通道。
  据了解,我国海关1999年7月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的机电、家电等产品使用的木质包装上59次查获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2000年多次从美国、日本等地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
  “公众应该有意防范对外来物种的无意引进。像臭名昭著的德国小蠊,人们随身携带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运的货物就可能把它带上旅途,即便随手带回来的几个洋水果都存在着极高的生态风险。”王捷说。
  
  环保部自然生态司王捷处长称——
  生物多样性毁灭猛于金融危机
  
  在当今全球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加快丧失的趋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5月20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司生态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
  
  《中国经济周刊》: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王捷:生物多样性现状中的濒危物种一旦灭亡,便不再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演化不可逆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重要特征和基础。可以说,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我们人类。
  有关资料指出,生物多样性毁灭所带来的直接损失每年达2万亿到5万亿美元。这比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损失还要大,况且这个损失每年都会发生。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王捷: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的评估结果,我国的鱼类、哺乳类和裸子植物类的濒危程度大大高于世界水平,我国物种目前状况可能比预想的更为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受到威胁的物种将都可能走向灭绝。
  《中国经济周刊》:有哪些主要因素在破坏着生物多样性呢?
  王捷:全球气候变化,如臭氧损耗和气候变暖;滥捕乱猎、掠夺式的过度捕杀利用;森林砍伐、农业开垦、水和空气污染等导致物种地区性灭绝或者数量急剧下降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食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再一个就是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经济周刊》:对公众来讲,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和防范外来入侵物种?
  王捷:防止外来入侵物种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只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带入境内的无意引进,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公众对防范外来生物侵害非常重要。
  加强外来物种入侵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自觉防范意识,不要随意携带、引进和种植外来入侵物种,不要随意放生宠物,避免好心办坏事。正是由于人们不了解外来入侵种所带来的危害,具有文化含义的“做善事”造成了外来物种侵入。有研究显示,在放生的鸟类中,有6%是外来的,多数鱼类、龟鳖类更是在国外捕获用来圈养的物种。
  《中国经济周刊》:政府层面在应对外来入侵物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捷: 2003年,我们就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外来入侵物种的全面调查,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通知》,并联合中科院发布了《全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此后,组织对全国27个典型自然保护区的外来物种入侵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生物物种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纳入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同时,环保部还在组织制定《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和《全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将择机向社会发布。
其他文献
2008年7月,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InBev,下称“英博”)与美国最大的啤酒集团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下称“AB”)发布联合声明称,两家公司将合并组建全球啤酒酿造业的领导者,英博将以每股70美元的现金、总计股本价值520亿美元收购所有AB公司的流通股。合并后的公司将称为Anheuser——Busch InBev(安海斯——布希英博)。  尽管英博早早就向AB抛出了绣球,双方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整理)
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天津市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1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0%。此前,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在接见“青春央企论坛”代表时说,今年一季度天津市生产总值增长远远高于6.1%的全国增速,处于全国第一。  5月7日至8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天津调研期间,充分肯定了天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张德江表示,天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北京时间11月8日凌晨,当国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 国际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1400美元大关,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12月合约上涨5.5美分,收于每盎司1403.2美元(约合人民币328.9元/克)的历史新高。  9日上午,北京黄金商家一致作出了上调金饰价格的决定。菜百、国华、工美的足金、千足金饰品每克均上涨12元,均创历史新高。调整后,这3家商场的足金饰品售价均为330元/克,千足金饰品售价均为33
使用电脑上网时不再突然闪断、暑天家中不会突然断电、热力供应不再忽冷忽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动化手段去综合考虑舒适度和电价两方面因素,对家用电器和温度进行合理的调节。  当外企员工黄宇峰从国家发改委中国智能能源网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出来的时候,眼前浮现了上述的一幕。虽然他现在还买不起房,但他已经开始憧憬自己房子里的“能源2.0”。  与黄宇峰怀有同样梦想的是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如何规划智能能源网考验
“质量工程师考试给质量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渊。好不容易考个中级质量工程师,可在公司没有用。一不涨薪,二不升职。我们还有必要浪费精力、时间和财力去为这个没用的本本奋斗吗?”在网上质量人论坛中,有网友这样抱怨。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人事部联合组织了第一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下称“质量专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可根据相关规定聘任为
“中国人对丹麦的了解是从安徒生开始的,这是许多中国人从小知道的第一个外国名字。上海世博会,小美人鱼又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如此描述中丹关系。  中丹之间当然不是只有小美人鱼。  今年是中丹建交60周年。11月23日,就中丹两国关系及未来合作发展的重点等问题,丹麦王国驻中国大使裴德盛在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大使官邸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1000个丹麦人中就有1人在中国
国家电网“联姻”许继集团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日前,许继集团麾下的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00400.SZ,下称“许继电气”)发布公告称,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电科院”)增资许继集团的相关工作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于5月28日办理完毕。目前,中国电科院持有许继集团6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许继再“嫁”豪门    这是一场开始就不平静的“再婚”。  位于
经过一年的筹备,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在全国仅有的五个试点中率先破茧。    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下称“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于11月12日正式开盘。开盘当日,随即上演一出惊险刺激的资本大戏。盘中个股涨幅大多超100%,甚至达到200%、300%,“灵宝金业”更是以涨幅高达1149%的“惊艳”独占鳌头。  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资本盛宴。    中西部首家国家级资本市场开市
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之下,一场长达20年的“杜康”商标之争终于烟消云散。3月29日,河南省洛阳市政府、伊川杜康的母公司河南省杜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杜康投资)和汝阳杜康的母公司郑州百瑞信托有限公司(下称百瑞信托)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至此,“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再度“牵手”。积怨20年的冤家,是否真能尽释前嫌?合作的背后再次显现资本力量的强大,但真正的幕后推手还是个谜团。    “三统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