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t3/Robo信号通路在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h8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lit3及其受体Robo在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ASMC)中的表达,并探讨外源性Slit3蛋白对MASMC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MASMC,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lit3/Robo信号通路在MASMC的表达情况。将细胞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DMEM培养基中含牛血清白蛋白86 μg/L)、Slit3 0 μg/L组(DMEM培养基中无Slit3)、Slit3 24 μg/L组(DMEM培养基中含Slit3 24 μg/L)、Slit3 40 μg/L组(DMEM培养基中含Slit3 40 μg/L)、Slit3 80 μg/L组(DMEM培养基中含Slit3 80 μg/L)和阳性对照组(DMEM培养基中含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采用CCK-8法分析Slit3对MASMC增殖的作用,采用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Slit3对MASMC迁移的作用。

结果

(1)MASMC上有Slit2、Slit3、Robo1、Robo4 mRNA及蛋白的表达,Slit2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Slit3 (P<0.05),受体Robo1与Robo4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lit3 24 μg/L组、Slit3 40 μg/L组、Slit3 80 μg/L组的MASMC增殖活性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13±0.04、1.19±0.02、1.18±0.08和0.64±0.10,P均<0.05),Slit3 40 μg/L组的MASMC增殖活性与阳性对照组(1.27±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划痕实验显示,Slit3 24 μg/L组、Slit3 40 μg/L组、Slit3 80 μg/L组的细胞划痕宽度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40±0.03) cm、(0.32±0.03) cm、(0.30±0.02) cm和(0.49±0.01) cm,P均<0.05],Slit3 80 ng/ml组与阳性对照组[(0.22±0.01) cm]的细胞划痕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Slit3 24 μg/L组、Slit3 40 μg/L组、Slit3 80 μg/L组的MASMC跨膜迁移数量均多于阴性对照组[细胞跨膜迁移数量分别为(46.67±2.23)个、(65.33±3.43)个、(81.67±4.22)个和(39.33±2.03)个,P均<0.05],Slit3 80 μg/L组与阳性对照组[(84.00±2.02)个]的MASMC跨膜迁移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ASMC上有Slit2、Slit3、Robo1和Robo4的表达,外源性Slit3可促进MASMC的增殖和迁移。

其他文献
目前,社区干预效果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Emma Wallace及其同事探索其他方法以证明社区干预的效果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抑制剂1-[(2-氯苯基)二苯甲基]-1H-吡唑(TRAM-34)对高磷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胸主动脉环,将传代培养至第4代的细胞和血管环均分为3组: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高磷组(在对照组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10 mmol/L β-甘油磷酸)和TRAM-34干预组(
目的探讨新型超滤装置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329例,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最终共入选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观察超滤治疗前后入选患者的体重、呼吸困难评分、血氧饱和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和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不同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至2007年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观察对象5 440名。2012至2013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健康体检,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状态评分,删除血压和MMSE评分资料不完整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共3 002名。长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以2006至2007、200
目的研究心电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200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92例,并分为CRT有反应组(n=64)和CRT无反应组(n=28)。回顾患者基线及随访6个月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CRT术后6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术前减少≥15%定义为CRT有反应。患者电轴变化主要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