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咏诗中的“西洋奇货”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画,又称为镜子画,在欧洲被称为背画,顾名思义,是用水粉或油彩直接在玻璃的背面作画,在着彩的另一面可观赏到精美的画面。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院(英国皇家博物院)藏有一张表现正在绘制玻璃画的画工的水彩画,真实地再现了玻璃画的制作情景。画工手中使用的是中国的毛笔,其握笔姿势也是中国式的。玻璃画的创作要经过四个步骤:画稿,先把画样画到纸上;开墨,将画稿铺在玻璃下,选取颜料,基本采用白描画法画出主题的轮廓;装(上)色和晕色,画上颜色,再用手指或排笔来晕色,使画面深浅过渡均匀;上地(底色),待笔墨颜色干透,开始上底色。先画近景后画远景,用远景压近景,尤其画人物的五官时,要画得气韵生动,就更不容易了。
  一般绘制好的玻璃画会用镶嵌镜框,这样装饰性更强,也便于存放。玻璃画主要用于室内装饰。玻璃画的题材很广泛,有风景、花鸟、人物、吉祥图案等。早期的玻璃画用于皇家的建筑装饰,后来成为独立的工艺品,主要用于装饰挂屏、插屏、宫灯等。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玻璃画制品不多,但均为精品。它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乾隆时期玻璃及玻璃画的发
  展与皇帝的喜好密切相关
  清初,曾一度海禁,这是玻璃发展的灰暗期。康熙朝解除海禁后,贸易市场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西欧商船陆续到达广州,广州是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的主要港口。西方的钟表、珐琅、玻璃等许多“舶来品”陆续进入清官。
  直到乾隆时期,玻璃画这种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产物,才由传教士郎世宁传人中国,并出现在宫廷之中。玻璃画之所以会出现在清廷中,并被接受、学习,甚至在皇家玻璃作坊制造出来,这与乾隆皇帝的喜好息息相关。
  由于乾隆皇帝本人对文化艺术的推崇与雅爱,加之雄厚的物质基础及稳定的时局,使玻璃的发展达到极至。清代的玻璃制作在乾隆时期(1736-1795)繁荣发展,据说在乾隆五年至二十四年达到顶峰,1740年的宫廷记录显示清廷正式雇佣两位传教士纪文(Gabriel-Leonard de Brossard)
  和汤执中(Pierre d’Incarville)任职于造办处玻璃厂,他们成功地在其任职的头两年中生产了一种特殊的蓝色“洒银星”玻璃。1742年,即乾隆七年,他们陪伴乾隆皇帝视察并提出关于提高造办处玻璃厂玻璃制作水平的计划。
  出于对玻璃制品的由衷喜欢,乾隆皇帝曾创作出不少歌咏玻璃的诗篇,如《镜喻》《玻璃盘》《瓶鱼》《玻璃镜》《镜花》《镜中灯》《玻璃窗》《玉澜堂》等,诗中不仅抒发了乾隆皇帝对玻璃制品的钟爱之情,连对如今我们视为平常的玻璃窗都特意赋诗数首,如《玻璃窗》:“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小院轩窗面面开,细细风棂突纱牖。内外洞达称我心,虚明映物随所受。风霾日射浑不觉,几筵朗彻无尘垢。溪畔高枝宿鸟飞,门前小径行人走。秋添潇洒看阶菊,春回消息凭庭柳。一径人望尽分明,万家为呈妍与丑。依稀对镜延清赏,裁诗可以铭座右。”也足以证明当时玻璃制品的珍贵程度。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尽管日理万机,乾隆皇帝仍亲自委托绘制玻璃画:“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传旨:后殿明间钟架玻璃门上着郎世宁画油画;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新作圆明园九州清宴围屏,其背面由新来画画人画,玻璃画由郎世宁画;乾隆四年五月十三日,着郎世宁画慎修思永乐天和(圆明园汇万总春之庙一室)玻璃窗一扇;乾隆六年二月初五日,郎世宁等奉旨画清晖阁(圆明园九州清宴内)玻璃集锦围屏上的六十八块油画;乾隆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传旨:(建福官)三卷房床罩内玻璃镜三面有走锡处挖去,命郎世宁、王致诚画花卉油画;乾隆八年三月十二日,王致诚奉命照画稿一件画玻璃油画。四月十四日,王致诚奉命进如意馆画玻璃画。四月二十二日,王致诚奉命为‘方壶胜镜’画玻璃画。五月十七日,王致诚奉命画油画玻璃斗方八块;乾隆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命王致诚为挂屏上玻璃画油画;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十七日,郎世宁奉命用玻璃片画油画。”可见,乾隆皇帝非常重视玻璃画的制作。
  玻璃画是清宫奢侈品
  《红楼梦》再现玻璃的使用情况
  《红楼梦》这部人情小说中,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主线,当中也描述了许多当时建筑的室内陈设、布局、构造等,是清代现实生活的缩影。
  1.生活用品。《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此章节宝玉来探望林黛玉,临回时黛玉听说宝玉照路的婆子只提了一盏“明瓦灯”时,马上命丫鬟捧来一只“玻璃绣球灯”,“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一除了体现了温馨的一面之外,还透露了当时“玻璃绣球灯”是很珍贵的。而第十八回“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这里提到的“水晶玻璃”,指的是欧洲发明的一种无色透明的平板玻璃。另外,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五十三回、四十九回分别出现了盛装香露的玻璃瓶、节庆时分悬挂的玻璃灯、怡红院安装的玻璃窗等。
  2.建筑构造物。第四十九回:宝玉“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的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说明怡红院正房装有玻璃窗,在整座大观园里,描写中提到玻璃窗的设置,仅怡红院一处,说明玻璃窗是件奢侈品,重要的建筑之上才能使用。
  3.陈设品。第七十一回:“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凤姐儿答应了。”这种贵重的物品贾母还打算送人,这种高级奢侈品的特殊交流与交换方式,正反映了权势家族之间的利益勾连紧密交织在一起。
  第六回:“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凤姐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着,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那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要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因命平儿拿了楼房的钥匙,传几个妥当人抬去。贾蓉喜的眉开眼笑,说:‘我亲自带了人拿去,别由他们乱碰。’说着便起身出去了。”这里展示了当时生活中具体使用玻璃屏风的方式,因为是稀罕物,只有请贵客时才会借来摆放,以撑门面。   清宫档案中记载
  现如今玻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物,随处可见,随手可得,所以,珍贵程度大不如前,仅从小说中,我们很难感受到“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那种出借“玻璃炕屏”摆放在家里迎宾客是何等的风光。那么,借助清官档案的一些记载,则能让我们更真实、直观地感受到玻璃在清代是何等的珍贵。
  1.据乾隆朝
  “宫中·进单”与“贡档”
  乾隆十年十月初二日,两广总督暂管粤海关务策楞进:……画玻璃挂屏二对……
  乾隆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两广总督策楞进:画玻璃挂屏一对,画玻璃插屏一对,玻璃画屏一对……
  乾隆十七年七月十一日,两广总督阿里衮、李永标进:……画玻璃挂屏一对,双面画玻璃地屏一对,画玻璃小桌屏十座……
  乾隆十七年七月十七日,两广总督阿里衮进:……紫檀镶玻璃画镜桌屏六座……
  乾隆十七年十二月初七日,两广总督阿里衮进:紫檀画玻璃地屏一对……紫檀画玻璃八方灯二对……
  乾隆十七年十二月初七日,阿里衮进:……紫檀画玻璃挂屏一对……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两广总督李侍尧进:……紫檀镶画玻璃横披、挂屏各一对……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粤海关监督李侍尧,尤圜世进:……紫檀洋花镶画玻璃横披二对,……
  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两广总督兼管粤海关苏昌、粤海关监督方体圈进:……紫檀镶画玻璃炕屏一座……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两广总督李侍尧进:……紫檀镶画玻璃三屏风一座,紫檀镶画玻璃桌屏一对……
  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山西巡抚鄂宝进:画玻璃挂屏成对……
  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二日,粤海关监督觉罗巴延三等进:……紫檀木雕洋花镶画玻璃炕屏十二扇……紫檀木雕洋花镶画玻璃挂屏五幅……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粤海关监督觉罗巴延三、李质颖进:……紫檀洋花镶画玻璃围屏十二扇……紫檀镶画玻璃大插屏一对……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粤海关监督尚安,李质颖等进:……紫檀木雕洋花镶画玻璃彩胜挂屏五幅……
  从乾隆朝“宫中·进单”与“贡档”中各官员进贡的玻璃画(画玻璃)的物品来看,玻璃画多为大块的平板玻璃,用于挂屏、插屏、桌屏、屏风、围屏之上。说明当时玻璃画的物品是王公贵胄们进贡的佳选,这无非也就是投皇帝之所好,迎合皇帝的品味而已。
  2.“养心殿造办处”的史料记载
  (1)乾隆十年,玉作,四月初三日司库白世秀将粤海关送来七珍八宝上元光的玻璃大小九十块,并多送到玻璃四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做七珍八宝玻璃持出成做,其多送来玻璃四块,留下交本地在如意馆收贮。钦此。
  (2)乾隆十年,如意馆,(四月)十三日副催总王来学持来司库郎正培,骑都尉巴尔党押帖一件,内开为三月二十六日太监张明交来挂屏一件,城内交来插屏一件。传旨:将挂屏上玻璃拆下,上面字锡去了安在城内交来插屏上,将象牙堆做,或玻璃尺寸不足用变法遮盖起稿,呈览。其挂屏边框钉俱交胡世杰。钦此。于本月二十七日画得遮盖玻璃纸样一张呈览。奉旨:准做,四面俱安小玻璃,着王致诚油画。其象牙堆做活计,用上苑长春册页上第三板样仿大做。钦此。
  (3)乾隆十年,木作,(五月)初一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永泰交嵌花玻璃影(瘿)子木乌木香几一对,一件玻璃破三块,一件玻璃破一块。嵌蓝玻璃面影(瘿)子木香几一对,内一件玻璃破缺一块。嵌金星玻璃面紫檀木双桃式香几一对;紫檀木提梁匣一件。传旨:嵌花玻璃影(瘿)子木乌香几上玻璃有破的另换整玻璃,其余俱着松动玻璃。其嵌蓝玻璃面的香几内一件玻璃破的,将玻璃拆下交造办处做材料用,另安一木面。其紫檀木提梁匣亦交造办处做材料用。钦此。于七月初五日司库白世秀将蓝玻璃香几一件,换得桦木根面并蓝玻璃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香几二件,留下此蓝整玻璃一块,着造办处添玻璃镜面插屏一件。其破蓝蓝玻璃在大龛内有应用处用。钦此。于十月十六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将金星玻璃面紫檀木双桃式香几一对,松动玻璃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于九月二十四日司库白世秀将蓝玻璃一块,配得紫檀木边玻璃插屏镜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4)乾隆十年,木作,(十二月)初七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画油画玻璃紫檀木炕屏一扇,玻璃破坏。传旨:着用香山杂坏玻璃换上,如不足用向圆明园司房要来,交画西洋法(珐)琅人照样画了换上急要。钦此。于本月十六日首领吴书将破油画玻璃一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5)乾隆十年,自呜钟,(十一月)初五日副司库太山保来说,为首领孙祥将库贮旧坏白玻璃架钟一件,乌木架钟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着做钟处应添补处添补,收拾收拾粘补见新,得时呈进。钦此。于十二月初三日将钟呈进讫。
  (6)乾隆元年,玉作,正月初五日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团交紫檀木嵌玻璃匣一件,一面玻璃破坏。三月初五日司库刘山久来说,太监毛团交紫檀木镶玻璃匣一件,内有一面玻璃破坏。……传旨:着将匣上玻璃破的拆下,另换好玻璃一块。……钦此。于本年四月十二日,将交出换玻璃一面……交太监毛团呈进讫。
  如上仅列举部分史料记载。
  从以上《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的史料中不难看出,做插屏的玻璃用的是旧玻璃,即便尺寸不足,也要想办法进行遮盖处理,破玻璃也要拆下交造办处做材料用。破油画玻璃也不能扔,也要交太监处理;玻璃架钟坏了,要添补收拾见新;插屏的玻璃片有磕损,也不让拆下换新片,而是采取工艺手段加以遮挡。由此可见玻璃在当时弥足珍贵。
  院藏玻璃画藏品
  院藏的玻璃画制品共计三十余件,有鼻烟壶、灯、挂镜、挂屏、围屏等。从绘画风格来看,分为国画与西画两种风格。如清掐丝珐琅玻璃画鱼纹方灯、清马少宣内画息肩图鼻烟壶、清周乐元水晶内画人物鼻烟壶、清周乐元内画兰鱼鼻烟壶、清内画猫蝶鼻烟壶、清内画卧牛鼻烟壶、清乐三山水人物鼻烟壶、清内画昆虫鼻烟壶、清紫檀边座玻璃画博古年景插屏、清紫檀边玻璃画岁朝图挂屏(1对)、清红木边玻璃画博古挂屏(1对)、清紫檀嵌玻璃画花卉围屏等玻璃画制品,其所绘图案更讲究“意境”与“虚实”,多用留白、渲染、墨层等方式营造空间、立体及深度感,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应为玻璃水彩画。而清紫檀边座玻璃画山水插屏(1对)、清紫檀边座玻璃画花鸟插屏(1对)、清紫檀嵌银丝边玻璃画山水人物挂屏(1对)、清紫檀边玻璃画山水人物挂屏(1对)、清紫檀边玻璃画山水人物挂屏等制品,则讲求写实,更注重细微体现,具有西洋画的风格特点,应为玻璃油画。   清掐丝珐琅玻璃画鱼纹方灯(图一),一对。灯罩四面玻璃上各绘有红、蓝色金鱼和绿色水草,所绘金鱼生动活泼,动感十足。
  清紫檀嵌银丝边玻璃画山水人物挂屏(图二),一对,均为竖长方形,紫檀嵌银丝边,饰夔龙纹及回纹。皆为玻璃屏心绘油画,画中云雾飘渺、山石陡峭。其一,山顶站四人,仰望日头抱拳,山腰站有两人,山脚下溪水旁站有九人;其二,山中隐现亭台及茅屋,山顶旁站有四人,山脚下站有八人,湖中现一孤帆。
  清紫檀边玻璃画山水人物挂屏(图三),为一对,均为竖长方形,紫檀边,雕饰卷草纹。玻璃屏心绘油画,皆为楼阁、山水、人物图。其一山石叠嶂、云雾缭绕,山石、树木间隐现楼阁、小桥流水。图中共绘有十三人,其中两人在下棋,两人分别坐于溪水旁的岸边,两人在山脚下,两人正在桥上,两人坐于树下,一人坐于亭内,两人站在岸边。其二图案与上一件相似,图中共绘亦为十三人,当中一人坐于亭台台阶之上,六人站于溪水岸边,四人在树下,两人在桥上。
  清紫檀边座玻璃画山水插屏(图四),一对,全屏框架、底座均由紫檀雕刻制成,表面浮雕螭龙纹、回纹,下部底座板中央另镂空透雕一组玉璧、螭龙、绳纹。屏心绘玻璃油画,其一,两侧峰峦高耸,中间溪水平流,在浓绿的杂树间,坐落着典型的西洋建筑,尖顶高屋,方窗规整,屋顶上立有十字架和旗帜。中央一座小桥上,一人身着西洋彩装,手持拐杖,牵狗独行。其二,中间湖面上有两艘西洋船,船上均插着红底白色十字旗,应该是瑞士的国旗,船上及岸上的人物均为西洋打扮。岸两旁则为山石树木及西洋建筑。
  清紫檀边座画玻璃山水插屏(图五),一对,紫檀木制成,屏心绘玻璃油画。两件插屏的屏心所绘油画风格一致,主题虽均为山水图,但图中所表现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中西区别。其一云卷云舒、水平如镜,湖面一只船正在垂钓,另两只船正在靠岸,船上的人物均为西洋打扮,岸边的房屋也为西洋建筑。其二峰峦起伏,山间隐约能看见亭台、房合,房合均为中式建筑。中间房舍下瀑布飞流直下,湖面上泛一舟,图下绘小桥,岸边房屋座座。
  以上图二至图五所示,无论是插屏,还是挂屏,其底座、框架都按照中式木器风格制作,而屏心按西洋绘画方式,在玻璃内部绘以油画,真可谓中西合璧之产物。
  清马少宣内画息肩图鼻烟壶(图六),烟壶身用整块水晶制成。小口,直颈,溜肩,垂腹,壶身呈水滴形,小圈足。正面绘一花农释担小憩,所挑花篮中花卉色彩纷呈,种类繁多。人物、花木均刻画得精确细微,极富生活气息。上有题“息肩图”。壶的背面行书题诗:“百般幻影随挥洒,翻笑滕王太认真。”又有楷书诗二句:“观花匪禁著手成,春生气远山流莺。”落款“比邻作于京师,丙申仲春,马少宣”,下钤椭圆形白文印章“少宣”。这是马少宣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作的作品。
  清周乐元水晶内画人物鼻烟壶(图七),水晶制。小口,直颈,溜肩,直腹,短足。正面绘一松下两小童正在玩耍,小童手舞足蹈,十分开心。两小童梳着满族“一块瓦”头型,玩的是满族儿童喜欢玩的踢形头(踢形头是满族传统的体育游戏。“形头”为兽皮所制的圆形球,类似请愿足球,玩时来往脚踢攻守,以踢入得分线多者为胜)。壶的背面行书落款“壬辰仲春仿南田老人大意于京师,周乐元”,旁有两方白文印章,模糊不清。这是周乐元在光绪十八年(1892)仿南田老人即恽寿平的作品绘制的。
  据一位香港的鼻烟壶研究者考证,内画鼻烟壶应是清嘉庆年间产生的,晚于玻璃画。它的画法与玻璃画非常相似,均为背面作画,只是内画鼻烟壶受空间局限,难度较玻璃画更难。笔者认为内画鼻烟壶的产生多少受玻璃画的影响或启发,故特此例举。
  (责任编辑:李珍萍)
其他文献
陕西是唐墓最集中的地区,在极为丰富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很多女性形象,服饰、发饰、妆饰及姿态各异,其中一些服饰迥异于其他女性而近于一些男性,特别是胡人男性。这些女性形象在考古资料和研究材料中被统称为胡服女性(胡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指非传统汉人服饰,包括圆领袍服和翻领窄袖袍服。狭义指至迟出现于北朝来自西域的双翻领窄袖袍服。本文采用狭义概念),主要出现在陪葬陶俑、壁画、石质葬具线刻图像以及其他材质的
期刊
关中平原与中原大地文物资源丰厚。为了加强文物交流,推动博物馆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藏品资源整合利用,增强对外宣传。2006年3月22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主办,多家文博单位联袂协办的“泥土幻彩——唐两京三彩文物精华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厅展出,为期三个月。此展览首次将陕西、河南两省出土的唐三彩文物精品集中展出。围绕“泥土幻彩——唐两京三彩文物精华展”,同时推出精美的展览图录;聘请
期刊
盛京皇宫(沈阳故宫),是清王朝于关外崛起的肇基之地,它创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利用汉族工匠与技术,融入女真(满)、蒙古、藏族少数民族文化,修建了沈阳故宫大政殿、十王亭等东路“大衙门”建筑。清崇德元年(1636),清太宗皇太极基本完成中路“前朝后寝”皇宫建筑后,将国名“大金”正式更定为“大清”,自己则由“天聪汗”改称“宽温仁圣皇帝”,从此拉开清朝历史的帷幕。1644
期刊
服饰,从最初的御寒蔽体到对美学的追求,再到对文化的承载,发展到清代,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内容,成为一个庞杂的体系。清代服饰,源于满族服饰,以满族便于骑射的独有样式为蓝本,不断借鉴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从概念上讲,清官服饰是指清代生活和服务于宫廷的人士的衣冠鞋帽、服饰佩饰等,属于清代服饰的宫廷部分。沈阳故宫作为清初开国宫殿和入关后的陪都宫殿,辟为博物馆后以收藏清代宫廷遗物、明清艺术
期刊
沈阳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文化的发源地,沈阳故宫则是清入关前的王朝统治中心。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至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入关迁都北京,短短六十多年,清王朝确立起自身政权的中央中枢机构和国家雏形,从赫图阿拉(新宾)到东京(辽阳),最后定都盛京(沈阳)。正是在这里,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创建了盛京宫殿(沈阳故宫),使之成为新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期刊
盛京(沈阳)是清朝的发祥之地,也是清朝迁都北京之后的陪都,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东巡拜谒祖陵期间,每次都要在盛京官殿临政或驻跸。与此同时,清廷将大量皇家珍藏送贮沈阳故宫,鼎盛时期累积已达十几万件之多,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官、热河行官(现承德避暑山庄)一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清代三大皇家官廷文物收藏宝库。后来由于日俄战争期间的部分文物损毁,清末民初国运式微造成的藏品外流,特别是民国初年(1914)
期刊
尽管近现代书画拍卖今春不乏亿元作品,如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成交价2.3亿元,数千万元成交的作品也不少,但整体看,近现代书画的市场效应还是不敌古代书画作品。  一方面是数量较少的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作品拍卖,今春呈现一种井喷现象,数量较往年大增,多家公司不约而同加强了古代书画板块的上拍力度,特别是明清时期在书画史上较有名头的书画家,大部分都有作品露面,给热衷古代书画作品的收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
期刊
清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显著发展,更是尤为重视礼制建设。帝后谥法制度是清代宫廷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清代列帝列后的谥宝谥册则是重要的典章文物。谥宝谥册是皇帝为前代帝后进谥号、庙号时制用之物,是推行谥法制度的直接产物。沈阳故宫即作为清朝的发祥重地,也为清官内务府收藏皇室历史典籍或古代器物,诸如清实录、皇室玉牒、圣训、四库全书、满文老档等宫廷文物和工艺精品等。其中,
期刊
沈阳故宫是清入关前建造并使用的皇官,清入关后,作为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受到历代皇帝的关注。如今,作为一座官廷遗址类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帝后御用器物和皇家艺术品,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其中,书画藏品数量丰富,以明清为大宗,既有清代帝王、皇子等皇室成员的书画之作,又不乏“明四家”、“四王吴恽”、“金陵八家”、“晚明四家”及近现代名家艺术珍品,呈现出流派纷呈、笔精墨妙、色彩绚烂的艺术特色。  继承传统的明代书
期刊
6月3日上午,以岫岩玉为材质的首届“玉瑶奖”首饰设计大赛在北京翠钻珠宝展厅启动。  在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发展史上,岫岩玉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并对早期东亚玉文化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如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均不同程度地采用岫岩玉琢磨玉器。而现实中,岫岩玉给人们的印象是价格低廉。这些年,凡沾“玉”字边的石头一夜“成金”,新疆和田玉、缅甸翡翠,甚至俄料、韩料以及由黄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