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安:破解土壤水分运动之谜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年前,26岁的湖南常德小伙邵明安历时6天辗转一千多公里,用扁担挑着行李走进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以下简称水保所),开启了人生的科研旅程;如今,因研究成果为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和黄土高原植被建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而成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新晋院士的邵明安已两鬓斑白,成了一个地道的黄土高原老汉。
  邵明安是水保所建所以来当选的第三位从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领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土壤中的水,它怎么运动的,它原来有个方程,那个方程从来没有被人求解过,我把这个求解了。”说起自己的研究,邵明安用带有浓重湘西口音的普通话向笔者解释说。
  求解一个公式
  水保所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水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机构。自1956年成立至今,以土壤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虞宏正,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旱地农业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土壤侵蚀学家、欧亚科学院院士唐克丽等为代表的几代科技工作者,立足黄土高原,面向全国开展水土保持的科学技术研究,先后取得各种科研成果5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10项,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生态的恢复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但是,如何创新出半干旱区的农业增产技术体系?如何调控土壤侵蚀环境?如何高效利用水土资源?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还有很大潜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科学界对土壤、植物、大气循环系统中水分运动、利用与肥等的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等还未从学科基础理论方面研究清楚。
  这也是世界土壤物理学界一直未破解的一个难题,即建立并求解土壤导水参数模型公式。
  多年来,邵明安通过黄土高原水分—植物实验获得的大量数据,冲击这个难题。在推算土壤导水参数时,他感觉通常所用的通过试验直接测定或通过数据计算求解的办法太过繁冗和费时,于是昼思夜想、苦苦推算,终于研究出根据土壤水分的再分布过程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新方法。《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动力学模式》《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等论文发表后,立马引起同行关注。在国际旱地农业学术讨论会和中国土壤学会年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已达国际水平。
  情系一方水土
  邵明安1956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初中毕业后做过乡村民办教师,后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去了湖南常德农校,学习园艺学。毕业时正值恢复高考的1977年,但当年他没有资格参加考试。次年邵明安成功考取湖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
  1982年初,尚未毕业的邵明安打算报考研究生。因其高等数学基础好,老师建议他报考最擅长的理论物理,但邵明安却偏偏选择了报考位于陕西黄土高原的水保所的土壤物理专业,师从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专家杨文治、李玉山研究员,走农学和物理学交叉结合的研究路径。
  1983年9月,在导师的建议下,邵明安选择了“黄土区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研究”这一国际前沿学术命题,从此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后来的两年里干脆住进了温室。他白天试验观测,晚上整理资料。据水保所的同事讲,1984年春节,新婚半年的妻子谭寨璐从湖南来探亲,也要给他当“临时工”,在温室里和他一起称土柱、计算数据……
  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黄土高原搞科研,邵明安甚至放弃了曾可留在英国或美国工作的机会,一心探究破解水分运转动力学难题,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9年1月,工作3年即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的邵明安赴英国里丁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研究条件使他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统一体”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次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土壤物理学术研讨会上,他作了题为“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应用及滞后效应影响”的报告,得到与会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的充分肯定。1990年6月,他谢绝前往美国工作的邀请,提前回到祖国,回到水保所,重返黄土高原。
  1992年11月,邵明安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做研究访问,进行“根系中水分和溶质运动”的合作研究。其间他攻读了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科协会员、美国土壤学会会员。当时有人说他大概不会回来了,还有人说即便回来,也不会再回黄土高原的陕西了。然而,邵明安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次日,甚至没来得及等学位证书发下来,就带着一箱箱书和资料再一次踏上了黄土地,走进了水保所的大门。
  时隔二十载,邵明安回忆,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期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与他谈话半个小时,并嘱咐他回到西北,扎根黄土高原,大有可为!“我一直记得周光召的嘱咐,我没有辜负他的嘱咐。”邵明安说。
  透着一股拼劲
  无论是作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業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还是曾任水保所副所长、所长,在学生们眼中,对邵明安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不善言谈的科研“拼命三郎”,二是业余时间喜欢打乒乓球的老师。
  邵明安不善言谈,同事或学生与他谈话时往往出现冷场局面,因他大多是一句概括性或指导性的话讲完后就不开口了。但他会对前来的学界朋友或学生说:“一会儿我们打乒乓球吧。”
  他曾作为领队带领水保所同志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乒乓球比赛,看他严格训练队员的态度就如同看到了他在科研上的那股拼劲。据他的博士后学生、水保所副所长张兴昌介绍,邵老师2013年住院期间在病床上仍给学生讲授“土壤物理学”;曾挂着沉重的心脏和血压动态观测仪为研究生作关于“如何更好地做科学研究”的报告……
  “一个小流域的土壤当中,有多少水,能承载多少植被,这对我们退耕还林还草也有作用,我们就是要从科学上来回答它。”邵明安说,“研究土壤和水分,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绿水青山。”
其他文献
在山西大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数控车间里,留着板寸、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有些书生气的樊丽兵正盯着数控机床上的显示器,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地滚落,他丝毫没有理会,仍一心一意地操作着。每次只要遇到难活、急活,樊丽兵总能一一攻克,他也因精品率百分之百被同事们戏称“小樊飞刀百发百中”。  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樊丽兵蹲守在数控机床前一刻都不敢松懈,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下来。在旁人看来,智能
期刊
生活中,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一直备受诟病。而业界,也始终在寻找能够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其中抗菌肽是目前公认最具潜力的。抗菌肽是昆虫体内经诱导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尤其是对某些耐药性病原菌的杀灭作用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然而,由于提取极为昂贵,大大限制了其在医药、农业、工业上的应用。“我们所做的就是利用基因技术和发酵技术使抗菌肽的成本比直提模式
期刊
4月11日,浙江省颁发201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由浙江重点培育发展的信息、制造、大健康领域项目占获奖项目7成以上。据悉,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颁出286项科研成果。据了解,这些科研成果普遍取得了較好经济社会效益,近3年通过直接应用或推广转化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达1950.7亿元。
期刊
我是在1992年来到半导体所的,随后在王启明院士的带领下开展工作二十余年,并在他的指导下攻读在职博士学位。王老师既是我的领导、同事,也是我的恩师,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对我的学业和事业的帮助也非常大。  其实,刚来王老师课题组里工作时,我对管理,特别是课题组的管理是没有多少经验的,是王老师教会了我如何来管理课题组。他曾说,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立好规章制度,所以后来当我接任课题组组长的时候,他就时
期刊
欧洲专利局近日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再创新高。在总共收到的165590份国际专利申请中,中国递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达8330份,同比增长16.6%,这使得中国首次成为欧洲专利局五大申请国之一。  不独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几年也指出,中国正逐渐占领全球技术创新和品牌的领导地位。2016年世界知识产权统计数据显示,从受理专利申请的国家和地区有关数量来看,中国
期刊
4月9日,笔者获悉,山西省将围绕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四大领域,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开发应用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基地园区为载体,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年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42个重点项目投产或部分投產。
期刊
加强智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人才是智库的第一资源。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和专家智库的联系,有助于智库专业人才走出书斋和“象牙塔”,广泛了解实践当中的鲜活信息,切实回应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需求,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研究和服务能力。智库专业人才的成长需要党委政府为之提供参与决策过程的机会,创造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条件。人才总是在使用中得到成长的,智库专业人才也是如此。  培育和繁荣思想产品的现实需要。专家
期刊
筆者获悉,天津大学在全球率先成立的“新工科教育中心”正式揭牌,此为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交流基地,吹响了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集结号,标志着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从“浅水”走向“深蓝”,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期刊
当我国的科技发展从“跟跑”逐渐进入“并跑”“领跑”时代,不少科学界人士认为,我国目前科技发展的最短板在于“基础研究”。不久前,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主办的《科学与社会》杂志发表相关文章,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基础研究是“无用之用”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认为,基础研究就像是一种“无用之用”。  “基础研究是‘无用之用’,它在构建科学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聞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这一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研究应该把握四个基准。  把握智库政治属性,立足国家思维,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贡献国家安全大局  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