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平发展”时代主流的历史反思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人们广泛地认识到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流。“和平发展”也是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给学生传达的主要理念之一,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反思,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起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世界历史教学;强化;和平理念教育On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to reflect the historical mainstream of the times
  Wang Yian
  【Abstract】80,90 since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 era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mainstream. “Peaceful development” is also the current Senior High School full-time general history textbooks convey to the students, one of the main ideas, as a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 I am teaching in the long-term, some consciously guide student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peaceful and development ”to reflect on issues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 mission, has played a relatively good results.
  【Key words】high school world history teaching; enhance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for peace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人们广泛地认识到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流。世界各国、各集团、各组织间多层次、全方位、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接触和对话频繁展开,双边和多边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各方之间的矛盾和积怨正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国际间多领域合作及和平共处已成为国际战略形势的主流。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推动下,加强对话、控制对抗、推进谈判、削减军备、减少冲突和加强稳定已是时代大潮。“和平发展”也是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给学生传达的主要理念之一,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反思,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起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1 国际交往的主流是和平协商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国际社会对国际和平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1.1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家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开启了和平协商国际事务的大幕,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和平”的认识。
  1.2 极具破坏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维护国际和平成为主要大国的共识。一战后,面对战争留下来的百业凋敝的景象和急剧震荡后的国际局势,战胜的协约国在重建有利于他们对世界的瓜分统治的新国际秩序时,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将“和平”问题提到了正式日程上来: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一方面要求战败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并对它们在战争中对协约国造成的全部损失进行赔偿;另一方面决心要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稳定秩序,同时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和超国家的常设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以保护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在此基础上,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组织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3 令人后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战争在摧毁法西斯主义的同时,更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正是因为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了人心以及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共识。在这个背景下,倡导和平民主原则、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竞争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建立了起来,为了维护雅尔塔体系,美、英、苏、中等50个国家筹划建立了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为宗旨的新的国际机构联合国。
  1.4 和平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流: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局面的结束,此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了进展,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把裁军和军控推向一个高潮。近年来,裁军与军控进程却呈现停滞甚至倒退趋向,特别是美国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增加军费,并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对话、经济往来增多,2000年6月,朝韩首脑会晤,推动厂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2 资本主义的主流是“和平发展”
  2.1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大都遵循了“和平抗争、暴力革命、新旧妥协、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行动路线。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7、18世纪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英法美等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循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推进,我们可以看到,在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最大理想就是以和平改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从封建统治集团手中夺取政权,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革命正式爆发前夕,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和平”的信念;武装革命取得初步胜利时资产阶级的选择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和平”的诉求;当利益受到威胁时,资产阶级的行动诠释了他们“和平”的理想;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方式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对此,本人曾有专文进行论述(见拙作《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平推进的政治理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6期下半月刊)。
  2.2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大多走和平道路。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尽管因为各国国情的不同而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和平改良”成为了占据主导地位的道路选择,其中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的方式、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统一的方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美国虽然是通过战争方式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但贯穿整个美国内战的主流思想还是以和平改良求统一、以和解求发展——1860年美国大选中主张以改良的方式限制并逐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林肯在内战初期的犹豫不决幻想妥协、内战进程中林肯颁布有限制条件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战结束后的南北和解等等都是例证。
  2.3 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几个时期都是“和平”时期。从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看,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战”后至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夕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等时期是其得到迅速发展的几个时期。综观这几个历史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内国际环境)、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广阔的市场等是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其中,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2 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是“和平”维权
  纵观近代以来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尽管不乏像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样的武装革命运动,但从总体上看,和平维权才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
  2.1 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本质上就是强调“和平”奋斗。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各国的阶级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运动由自发性斗争转变为了有组织的斗争,随后,第一国际的成立和巴黎公社革命把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从某种程度随上说,工人运动由自发性斗争转变为有组织的斗争本质上就是强调“和平”奋斗,就是要“规范”工人运动秩序,就是要避免工人无序的、混乱的、暴力性的活动。工人运动的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发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组成部分的科学社会主义。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是为“规范”工人运动秩序的社会历史要求应运而生的。
  2.2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平”斗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主流。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改善,各国先后完善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政治,这些因素导致了工人运动呈现出以有组织的合法斗争为主、经济斗争为目标、以罢工为主要斗争形式、各国工人政党和社会主义团体纷纷建立的新特点。尽管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认为第二国际中一些国家的工人政党在合法的议会斗争中犯了修正主义错误,并与修正主义者展开斗争,但列宁依然主张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应当追求和平掌权,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他在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所作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的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各国一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革命,哪怕是在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背景下,各国工人阶级主要也是采取的以游行示威、和平请愿、议会斗争等和平、合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经济、政治诉求的。
  总之,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各类矛盾相互交织,地区冲突不断浮现,局势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国际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尽管局部地区动荡,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将仍然是时代的主流。
  收稿日期:2011-08-10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总复习的好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的广大数学老师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总结,如何用有效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有效复习,是个永恒的话题,但要相信,数学老师持续努力,持续探究,好的方法将会层出不穷,素质教育之花会越开越艳.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素质教育;综合能力  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为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为参加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
期刊
【摘要】体育学科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编订体育课程的,如前文所述,它对于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 位,形成体育学科体系,保证全体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 时也为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可供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体育学科Curriculum reform in sports a few comments  Bi Yuguang  【Abs
期刊
【摘要】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知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里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从事体育的兴趣十分重要。  【关键词】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兴趣、爱好是闻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兴趣是人的一种
期刊
现代教学论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需要,是终生学习的需要,是知识经济到来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笔者做了如下有益的探索。  情感调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在烦恼与反感、紧张与压力下进行不愉快的学习,其思维必然是抑制的;相反地,在愉
期刊
【摘要】小学生一进入小学就要学习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有很大的困难,也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且一旦孩子对拼音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将会直接削弱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以后学习其他科目也有极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呢?首先是让孩子知道拼音很有用, 再是创设趣味、生活、智力、竞争四种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兴趣性。  【关键词】学习拼音;情景;兴趣Children interested i
期刊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教育工具却被教育者忽视了。教育改革已走过二十年的探索历程,但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始终得不到健康协调的发展,其原因是忽视了美育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中学;音乐教学Rural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Shi Yanping  【Abstract】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生的休闲空间多了,如何让学生的音乐休闲生活更有意义;开展丰富多采的艺术休闲活动就是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受小学生喜欢的方法,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进行音乐休闲活动的开发利用就有了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休闲音乐;开发;辅导On the New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under th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的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教育作用  人的创新精神的造就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多方面综合培养的结果。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摘要】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要求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学;学生主体;增强意识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the main  Xiao Li  【Abst
期刊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课堂阅读Hei-ching asked if the drainage as a source to have——Language teaching in p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