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领导干部的不良心态及矫治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领导干部而言,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对于党的事业和个人的成长有益,而消极乃至异化的不良心态不仅是事业的绊脚石,更是党和国家的灾祸。因为心态决定状态。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高压反腐及问责力度加大的情势下,一些官场潜规则被打破,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对领导干部而言,隐形福利少了,权力的空间压缩了,监督问责严了,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心态出现了“异化”,工作中不作为、不担责甚至乱作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一、“不良”心态之典型症状
  一是求稳心态。在官员问责日益常态化和规范化的今天,加之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领导干部生怕惹祸上身,消极怠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无为应对一切,自甘平庸。凡事 “慢三拍”,乐于做“撞钟和尚”,在其位不谋其政, 敷衍了事、消极怠工。美其名曰“啥事也不干,啥问题也不出”。老百姓最切身的感受是“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了”,可是“事也不给办了”。这种“为官不为”的求稳心态是对责任的亵渎,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耽误的是一方发展,辜负的是人民百姓的期望。
  二是抵触心态。面对八项规定的硬约束和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心生不满,认为自己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吃点儿、喝点儿并不过分。“始终不愿直面作风新政、不甘放弃风光特权、不想坐受作风约束”,从内心抵触中央八项规定的执行。只是慑于当前的形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断地转移吃喝“战场”,继续在“隐蔽战线”上“冲锋陷阵”,从而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屡有发生,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官民信任”更加雪上加霜。
  三是侥幸心态。对那些在反腐风暴中被“打掉”的“大老虎”和“拍掉”的“苍蝇”,一些领导干部在内心并不以为然,反腐力度的加强没能引起其足够的重视和警醒,反而认为这只是“隔墙投石”,被处理的只是“运气”不好被“石头”砸中的“倒霉蛋”。信奉作风建设的“寒风”过后仍旧是“春天”,正是出于这种心态,“顶风作案”者为数多矣,老百姓感慨“苍蝇”和“蚊子”还在到处飞。
  四是急切的“权力变现”心态。一些领导干部对于那些被查处的官员,生出的不是厌恶的心态,反倒是对其利用权力攫取巨额财富极尽羡慕。面对当前的反腐形势,其慕腐心态愈发严重,竭尽全力想尽办法“规避风险”,谋取好处。这种流行病一样的“权力变现”心态一旦破坏“官员机体”,后果不可小觑,不仅败坏官风带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的事业的发展,更将延缓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形成。
  二、领导干部要积极矫治不良心态
  “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政、懒政同样是渎职。”《人民日报》的这一评论可谓一针见血。当前领导干部的消极不良心态对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府形象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非“良药”猛治不可,如若“病入膏肓”,恐“扁鹊”“华佗”再世也不能“妙手回春”。
  (一)重塑理想信念
  当下,领导干部消极心态的“泛滥”,说到底还是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理想淡化乃至弱化了,价值方向迷失了,价值观功能错位了,从而导致私心杂念的“沉渣”泛起,不愿不想放弃权力背后附带的种种好处,说到底就是所谓的“做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私利之心在作祟,“以权谋私、追求个人享乐”乃为官的价值所向,至于为官的责任和担当并不在考虑的范畴之内。“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领导干部只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真正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对党的事业和人民负起责任,追求高尚情操,维护公平正义,忠实履行职责,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还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心态不能克服呢?
  (二)自觉抵制不良官场文化的侵袭
  以上诸种消极心态,无一不是不良官场文化的投射。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传统,其中有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为官之道,但也不乏官场糟粕文化,比如投机钻营、封妻荫子的功利主义、“千里为官,就为吃喝穿”的恶劣实用主义、“官贵民贱”的官本位和特权思想等等。这些不良的官场文化,使得一部分领导干部潜心于使自己的权力效应最大化即如何更好地为自己谋得利益,把工作当负担,把捞取好处当作最大的享受。因此对于当下一些剥离领导干部权力背后的待遇和特权利益的做法百般抵触。领导干部要矫治这种不良心态,内因是最为关键的,要自觉抵制庸俗的官场文化的侵袭,找准为官的价值坐标,找准自己的定位,时刻考量“手中的权力为谁所授,为谁所用”。唯有如此,才能有所担当,才不会患得患失,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委托。
  (三)树立“知足常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平心而论,领导干部在生活的境遇上总体远远好于普通社会公众,理应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在锒铛入狱、身陷囹圄时面对无法挽回的颓势也曾发出感慨“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为官最忌讳攀比和“公权私用”。愈是攀比愈是痛苦,而“假公济私”则直接通向“万丈深渊”。“为官发财,应当两道”,领导干部要把这条箴言当作为官底线。为官从政要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好差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要经常深入基层,到老百姓中间去,体悟老百姓在清苦的生活中是怎样以韧性和乐观生存和生活的,就不会对个人那点儿“得与失”耿耿于怀,就不会在作风建设的“利剑”面前“负隅顽抗”最终伤败而归。
  三、通过制度建设铲除“不良”心态产生的土壤
  矫治领导干部“异化”心态,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补足精神上的“钙”,从思想上自觉认识到“为官”的价值所在,更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补齐制度短板,借助制度建设的力量形成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良好导向。
  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会使领导干部的心态在外部环境的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变质的可能。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心态异化,一方面与个体的为官素养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作风建设的制度不够规范有关。长期以来,作风建设未能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怪圈循环,使得一部分领导干部误以为当前的作风建设也是走走形式,“风头”即将过去,“权力的盛宴”还会继续下去,于是各种不良心态“恣意妄为”,对中央的部署要求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当前官场的整体工作作风和氛围要真正改变,必须有体制保障,必须有公开的明确的责任制度,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有监督机制,体制内的权力制衡监督、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群众性的日常监督,都要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这样,那些不良的“为官”心态才会因为没有“生存的土壤”而“枯萎”消失。
  (责编 / 郭建民)
其他文献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对联作者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为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一生为政、为学建树颇多。此联劝慰为官者不仅要“求通民情”,同时还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多做事,少犯错。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此联为梁章钜所作。梁章钜,清代文學家、楹联专家。这是为其好友余小霞为官赴任时所作的相勉联,劝慰好友要保持自己的品德操守。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
汪曾祺曾有一句名言:“生活,是很好玩儿的。”好玩儿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代表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智慧。  赵元任是一位“好玩儿”的语言大师。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二战结束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说巴黎土语,行李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道:“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来到德国柏
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把领导干部有效地开展工作比喻为“弹钢琴”,并提出“党委的同志必须学会‘弹钢琴’”。他强调,“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  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弹钢琴”,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又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党政机关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发现并采取各种措施,基本清除了腐败问题。回顾这一时期党中央反腐败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反腐败不能消灭私有制经济,而是要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既消除腐败产生的根源,也保持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二是反腐败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重视制度反腐;三是反腐败要积极引导群众
明朝嘉靖年间,曾出现过一位忠勇廉直的爱国官吏,即不畏权势、冒死进谏的杨继盛。在杨继盛生前,曾有自勉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数百年来,他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别号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他出身贫寒,七岁丧母,“庶母妒”,令其牧牛荒野,后经再三恳求,“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生活的艰辛、家庭的冷漠,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风骨。为求学问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毛泽东同志就把“互通情报”作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所谓互通情报,是指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互通情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信息交流。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怎样才能搞好信息交流呢?  一、高度重视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信息交流有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领导成员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以及下属之间,都要
艳丽的鲜花,使人目迷神怡,醇厚的美酒,使人情移心醉,二者都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果把鲜花和美酒酿在一起又怎样呢?色香味和谐匹配,视觉、嗅觉和味觉美妙的体验聚集在一起,将成为人们一种更高更美的享受。  华夏的祖先早已在生活实践中领略个中情趣。用花卉浸酒,使花瓣的色泽和所含芳香油溶释于酒液之中的办法传之已久。诗人屈原在《九歌》中即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之句。枚乘的《七发》中又说是“兰英之酒,酌
2016年12月16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经查,卢恩光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对抗组织审查。为在职务提拔、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員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