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艺概·文概》研究综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学界对刘熙载《艺概·文概》的研究著作有四部,这四部著作均是对《艺概》全书的研究,但也重视《文概》一卷的价值,涉及到了其中的很多理论。论《文概》的论文有十九篇,分别从美学、文章学及写作学角度对《文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刘熙载;《艺概·文概》;研究综述
  一、研究《艺概·文概》的著作
  研究《艺概·文概》的专著有四部,这四部著作是: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气中的《刘熙载和<艺概>》;200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韩烈文的《刘熙载<艺概>研究》;2009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万志海的《刘熙载美学思想研究》;201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徐林祥的《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
  其中王著由于成书较早,资料有限,只对刘熙载的生平和《艺概》中的理论做了框架式介绍,但阐释出了刘熙载理论形成的原因,对《文概》的评点也颇有精到见解。万著从美学和艺术角度对《艺概》进行了研究,从艺术本体论、艺术审美理想论、艺术审美通变论三个方面阐释《艺概》全书。韩著对《艺概》的研究最为透彻,全书从艺术本质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新论、创作主体论、艺术境界论、艺术风格论、艺术鉴赏论、章法技巧论、艺术辩证法九个方面对《艺概》作了综合的研究,涉及到《文概》,艺术本质论部分主要对“艺者,道之形也”进行阐释,章法技巧论部分探讨了“文眼”、“本色”、用语等问题,遗憾的是全书横纵比较略薄弱。徐著于几本专著中属论述详尽者,从文艺美学角度对《艺概·文概》进行理论研究,在理论构架部分谈到了“物一无文”、“文之道,时为大”等,在文艺批评部分谈到了“养气”、“本色”、“题旨”、“文脉”、“线索”、“结构”、“文眼”、“修辞立其诚”、“言内毕足”与“言外无穷”等重要理论,然其旨在录入六概包含的全部内容,而且明显侧重《诗概》和《词曲概》,未从一个理论点出发,对《文概》进行全面剖析。
  二、研究《艺概·文概》的论文
  (一)从美学角度研究《藝概·文概》
  这类论文是从美学角度出发对《艺概·文概》中的某些理论点进行的研究,徐林祥的《台湾香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述评》总结了近20年台湾、香港地区学者在刘熙载的词曲论、诗论、文论、书论的研究方面取得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强调加强两岸学术合作的重要性;佛雏的《刘熙载美学思想初探》对《艺概》进行了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的整体探讨;毛时安的《<艺概>和刘熙载的美学思想》,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似花非花,不离不即”的真实美,“诗品出人品,极炼如不炼”的本色美,“物意摩荡,物我无间”的意境美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刘熙载的美学思想;王世德的《刘熙载<艺概>中辩证的美学思想》,就新版《艺概》“前言”未能论及的刘熙载的辩证的美学思想作了较全面的阐述;陈德礼的《刘熙载的<艺概>及其辩证审美观》,从本质论、真实论、意象论、意境论,风格论、发展论、鉴赏论等七个方面概括了刘熙载艺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二)从文章学角度研究《艺概·文概》
  这类论文共七篇,为本文写作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材料。
  万奇的《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从“特质论”、“创作论”、“品评论”三个方面阐释刘熙载的散文理论,阐明其“文论”对中国散文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发挥的作用,并注意到了刘熙载主“情”尚“意”、讲“法”论“辞”、追求“雄而逸”之美等凸出汉语散文特征的论述;内蒙古师范大学肖营的硕士学位论文《刘熙载<艺概·经义概>探微》从审题、主意、格局、字句四个方面着手,从《经义概》延伸至《文概》与《游艺约言》,探寻了刘熙载之文章精髓;陶型传的《既要“融贯变化”又能“浑然无际”——<艺概>中的章法论剖析》专论章法;苏州大学孙士聪的硕士学位论文《<艺概>文体思想研究》专论文体;陈志的《刘熙载<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研究》同样论述了刘熙载的散文思想的几个辩证方面,比如其宗经又兼取陆、王心学,强调散文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其审美特征等;王达津的《散文的艺术论——谈<艺概·文概>》,从理、志、情、意、识、气、辞、法八个方面评介了刘熙载的散文理论;湖南师范大学廖妍南的硕士学位论文《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兼论刘熙载在文论史上的定位》以刘熙载的散文理论为切入点,选取了“物我摩荡说”、“先意法而后气象说”、“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说”四个典型观点进行论述。
  (三)从写作学角度研究《艺概·文概》
  这类论文旨在探究刘熙载文论的实用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写作中,充分挖掘了其实用价值,共有七篇。
  苏兆富的《<艺概>谈作文法》谈到了文章之“主脑”、“法”、“理”以及文辞的处理;王志彬的《<艺概>寫作论辑要》从对《文概》与《经义概》的研究入手,论述了八股文之现实功用;徐林祥的《论刘熙载对文学语言表达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刘熙载对作家的创作和作品的语言表达提出的修辞立其诚、言内毕足、言外无穷、用字在当、陈言务去、本色为美等一系列要求;宗廷虎的《刘熙载<艺概>的修辞论》和李洪宇的《刘熙载<艺概>修辞理论研究》都是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进行论述,其中包含了对文体和章法的研究,为当今写作提供指导;吴宗海的《刘熙载<艺概>中的写作理论》,从写作角度对《文概》和《经义概》进行了探讨,一反以往学界对《艺概》中此两卷的偏见。长春理工大学张佳的硕士学位论文《从<艺概>看刘熙载写作理论》 研究了其探讨写作动因的“物我摩荡说”与“志在经世”,分别阐述了以强调写作主体修养为主的“诗品出人品”和强调写作主体情感和认识的“文,心学也”两个以写作主体为中心的写作理论,探讨了贯穿全书“举少艺概乎多”理论和鞭辟入里的“主意说”。最后,对这些写作理论做了整体性的总结,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特色。
  三、结语
  前人的研究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于其他五概而言,对《文概》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人们谈及刘熙载所作的《艺概》时,往往喜谈其中的《诗概》、《词曲概》里的精辟见解,如“诗品出于人品”,词“有点有染”,有时旁及《文概》、《赋概》中的“意在笔先”、“凭虚构象”(等。而对于他《文概》及《经义概》中的写作理论或语焉不详,或认为纯粹是为作八股文服务而弃置不问,这是不公允的。直到近年来,才有了一些专论《文概》中文章学理论的论著。可见,时至今日,刘熙载的《艺概》,尤其是其中的《文概》一卷仍具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胡晓旭,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作为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
顷读2005年《书屋》第二期,刊有陈福季先生《“佞宋”何指?》一文,针对拙作《胡适为何屈就东方图书馆馆长》(2004年《书屋》第十二期)中“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所
邪教是当今世界精神污染的毒瘤,是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邪教驱使下的种种暴徒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要:君臣观是先秦诸子常涉及到的一个话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政治理想,孟子的君臣观因为其独树一帜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君臣关系,孟子主张建立一种君臣共同保民利国的道义交往。从孟子对君臣提出的权利和义务来看,孟子的君臣观充满了相对民主平等的色彩。  关键词:孟子;为君之道;为臣之道;君臣关系  君臣关系历来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这一关系处理地好坏直接关乎国家秩序的建构和发展,尤其
结合体育运动本身特点,利用体育中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书屋》2005年第二期刊《大清:与胥吏共天下》文尾说到“绍兴师爷”事:“嘉庆朝的绍兴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说:‘绍兴三流行,皆名过其实。’‘绍兴三流行’指的是绍兴师爷、绍兴话、绍兴酒。实际上绍兴之外的各省都有不少学幕的,绍兴师爷相比较而言多一些倒是真的,于是人们就把师爷概称为‘绍兴师爷’了。”这里,作者张云江可能觉得梁章钜如此知晓“绍兴三流行”,梁章钜一定是绍兴人了。其实梁章钜是福建长乐人,清
期刊
得克萨斯州的亚林诺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母亲把他送入当地一所学校。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管理制,在那里他得准备接受为期10天的意志磨炼。学校餐厅的午餐是无限量免费供应的,由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会经历不同的事情,这样就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发生不同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从刚入学到大二以及即将转入大三的心理历程,而且为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大学生
摘要:鲁迅在《五猖会》中表达了对于迎神赛会这一家乡民俗文化的喜爱与怀念,充分肯定了其存在价值,是鲁迅认可传统、回归传统的表现。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僵化部分进行了反思,批判地审视了传统文化。对于父亲形象的塑造,既体现了鲁迅对于传统的回归,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民俗;传统文化;精神回归;父亲  《五猖会》出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对于家乡迎神赛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热化,很多初中生都把上高中当成成才的唯一途径,但是国家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然而面对中职学校的生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