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 婆(三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使在看不见的地方,在人类之初,在疲惫善良之前徘徊。
  神把一切改写,在她之前。
  ——叶芝
  萤火虫
  我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动;无边的爱却自灵魂深处汹涌。
  ——兰波《黄昏》
  丝瓜藤上,萤火虫开花了。光芒照亮了虔婆的眼眸。
  一种明亮自浑浊的深处苏醒,在虔婆双眼深处闪烁。遥远的事物如花,一一绽放,如蒙太奇,有着诱惑与惊喜韵味。
  风吹动一些灵动的气息,掠过虔婆,将她头顶的那抹月吹弯,弯如虔婆双脸的弧线。
  惊喜的弧线,有着安详与快乐,慈悲与轻漠。
  虔婆微笑,在丝瓜藤下盘膝而坐,掌结弥陀印,任虫鸣爬满单薄的身影。蝈蝈,蟋蟀,油葫芦,墨蛉子,还有青蛙……
  这些人间的歌者,嗓眼里端坐着迷人的安详。
  “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五蕴诸空,度一切苦厄……”
  虔婆低低地诵唱着,除了萤火虫,没有人能听懂虔婆念了什么。没有人能看见,一些安宁的味道从声音里钻出来,在风里荡漾。
  北斗星高悬,它指引的方向无关痛痒,隐身在虔婆身后,像丢失的往事,除了回首便看不到明亮。
  群峦幽深,如浪,拍击远方。弯月从云层里剖出,如一枚圣洁的莲瓣,照亮了虔婆无喜无忧的脸,也照亮了人间喧嚣的静谧。
  微风拂过,虔婆的声音如微烛轻湮。她卸下了眼里的光明,也卸下了身体里的温度。
  我走了,因为我曾经来过。
  虔婆闭上了眼,夜色淹没了她用骨架做成的瘦小身影,也淹没了小村二十几户人家。
  一只萤火虫在虔婆灰白的头发上闪烁,明灭着生死的光芒。
  脚 印
  人间,只是我们脚下的一片尘土而已。
  ——叶芝
  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像出世的一次回眸。
  虔婆站了起来,她看到一株车前草翠绿的叶子上,长出了一枚脚印,脚印上悬着一滴露,泪滴一样晶莹。
  莫名的脚印,闪烁着诱惑的幽光。无数人间场景在脚印里明灭,像真实的幻像:翕园、母亲、老董……
  在掏空胸腔里郁积经年的咳嗽之后,虔婆俯下身子,她想捡起那枚脚印细看,却冷不丁一头扎进了脚印里。
  脚印是一条河。
  虔婆善泳,她在河水里捞出了自己。
  “发生了什么?影子呢?”
  虔婆惊问,在捞出自己的同时,她发现自己丢失了影子,也发现自己的身体,只是无数幽暗的微尘。
  河底,虔婆的影子像极了一条鱼,游走在脚印里。
  人间的鱼,一旦陷入缥缈,就像今世陷入了来生。
  “我是一个丢失身体与影子的人……”虔婆惊讶,继而恐慌河风一般吹过来,淹没了她。
  人间场景,在虔婆的恐慌里,刹那成尘。
  “不要!……”虔婆尖叫。
  丝瓜藤下,虔婆眼睛微颤,嘴角抽动了几下,然后无喜无悲,呼吸细若游丝。
  山脚下,河流如带,一拐便消失在夜的深处。月瀑泻下来,在水面上灵动地闪动,苍白,像虔婆的脸色。
  人间恒在,有无数丢失了影子的人,扛着肉身,在人间安步当车。
  海 峡
  生命注定孤独,独自聆听下一轮涛声。
  ——高银《遗落的诗》
  “人为什么要追赶自己的灵魂?回家的路上,有多少是被灵魂抛弃的人?”
  虔婆自问,有点惊悚。她站在池塘边,疑惑地看着脚下的青石板,就像看着坚硬的生活。路边,一株席菜举着白色的小花,临池摇风。
  虔婆看见自己的影子,缩进花香里。
  席菜一株接一株,沿着道路奔跑,消失在山坳边的一个拐弯里。
  翕园门前的一个拐弯,在拐断一个时代之后,又轻易拐断了一个母亲的背影。
  虔婆与母亲之间,先是隔着一个亲吻一片泪光,然后隔着初汛的资江与长江,隔着一纸家书无数牵挂,最后,隔着一条细细的海峡。
  细细的海峡,淹死了无数人的远望。
  远望是一条路,從翕园奔向远方。
  虔婆抱膝,在翕园台阶上坐下,将自己揉成一团影子,揉成一个翘首的顿号,揉成一滴梧桐叶上的雨声……
  当童稚的追问喑哑成沉默之后,虔婆喜欢就着月光一段段折叠远望,直到把自己折成反革命,才知道时光的手掌里,远望与绝望,有着类似的心肠;才知道脚印里不只生长花朵,也生长带刺的暗伤;才知道革命除了信仰与激情,还可以用子弹,量出时光的长短。
  “细细的海峡……”
  虔婆浅笑,她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头:一条细细的海峡,横躺在额头上。
其他文献
看上去,我已经彻底枯萎了。无望地孤悬枝头是那么的孤立无援。  叶面,叶脉,有女巫的指印,和撒旦绝望的表情。那是季节留下的瘢痕:岁月带走了所有的欢愉,只让残骸无助地追念远逝的青春。  我能躲过鹰眼的敏锐吗?鸟喙的尖刻,在白日里维护着愚不可及的平安。  直到夜幕低垂,亚马逊河上薄雾升起,寒意将我从迷梦中遽然惊醒。  欲望复活了。我试探着伸出触须,去感知世界的温度,和万物萌生的节律。足节蠕动,复眼放出暗
期刊
钱铃双刀舞  嗨嘿!嗨哟嗬——  卷过来一股股遒劲的风!  掠过来一道道灼目的闪!  历史涂染着古林的悲壮。  刀光嗖嗖,刃上挑着一轮莽原的太阳……  黎家好帕曼阿洛和劳丹,野日下追撵荒兽,追撵远古的野性。  猎神为之阔笑,为之狂欢,跳跃的崖峦,甩出一串串亘古的惊叹!  双刀挥舞,电光撕裂长空!  钱铃铿锵,铁蹄撼醒山林!  嗨嘿!嗨嗬!哟嗬!  暴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雷鸣一样,是粗犷的呼吼;火
期刊
耿翔的散文诗创作时间很早,1989年便出版了散文诗集《岩画:猎人与鹰》,1991年出版了散文诗集《望一眼家园》。此外,他还出版了很多诗集、散文集,是一位创作成果丰硕、创作面向较广、影响较大的诗人。无论是早期的《岩画:猎人与鹰》《母语》《西安的背影》,还是新世纪以来的《众神之鸟》《采铜民间》《长安书》《大地之灯》《马坊书》等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出,耿翔始终扎根于“故乡”这一写作空间,近年来更是在一条通
期刊
醒来,是开在玫瑰上的玫瑰  是在翅膀上歌唱,是装满大海的大海。  ——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  阿德莱德的瞳孔  正如女儿说的,阿德莱德机场娇小得像一只精致古老的盒子。盒子里规整静谧,只有藏着远古秩序的回响声裹挟于盒子的四周。沉默的人流涌动着,以倾身、以微笑、以厚重表达着这个城市自身的底蕴。  是什么让我遇见它们?——海蓝色的瞳孔、童话里的别墅、寂静得就要喊出太平洋的小径。是什么破坏了四月底部忧
期刊
凤凰曲  凤凰山下,抽刀断水。  江南的蓑衣和斗笠倒扣在一弧深情的蔚蓝。谁在月光里饮尽相思,谁就能策马路过山庄,卸下疲惫和寒凉。  古街如歌,古寺如梦。  头顶上的星子,落在水底,就是一个王朝里的尺魂与寸肠。鱼篓成散曲,搅动一江春水里的鸟鸣山歌。  凤凰镇,凤凰山。  风吹时光里的册页情书,上一章是黄昏溪流,下一章就是青苔鄉愁。  纸上阅读江南的书简与春秋。落下的雨,复归到天上。安静如禅,最轻的那
期刊
白日依山尽。远方,天空微微闭合的眼睑,是雀鸟飞歌的天堂。  北方的深冬,每一声鸟鸣都是珍贵的。婉转的回响,如同磁石吸引,人性的灵动窜破心中封闭的雾霭。  天是未加渲染的画纸。正午与黄昏的中点,选一条路,眺望,血液沸腾随长路奔驰,留下草叶,不知所措的沙沙声。  曾几何时,长路弯腰的至高点,是人几欲攀登的山。  树在变矮,草在变矮,童年已无法捡拾,一去不返。  质疑是空虚的岗哨,空虚填补了成长的脊椎。
期刊
化 蝶  如果活着的时候不能比翼,那么,再辽阔的天空,对翅膀也毫无意义。  款款而飞的蝶,在极力寻觅些什么呢?我怀疑,离开了人群,在这个忘情的世界里,爱是否还值得存在。  花年年在开,一样姹紫,一般嫣红。但只要有刺目的阳光,她们便不流泪。  你肯定认为,人应该为心愿而生。十八里的长堤,是一段因仓促才值得缅怀的路程。  注视着堤前的流水,是怎样轻率卷走岁月的浮萍,同时倔强挽留传说的倩影。  还能不能
期刊
1  从铁色的凯旋门进入广场。我走过碑顶立着战神的一战纪念碑,旗帜下军民卫国策马厮杀的二战纪念碑;走过一根根通红的,顶着红星麦穗,标刻着二战历程的圆柱碑。  仿佛路径,仿佛预热。  我走向前方,枪刺般高耸云霄的胜利女神纪念碑。  2  一层一层踏上台阶,拜读山岳般峥嵘的碑座,青铜勇士跃马挥戈;  抬望碑身:一幅幅浮雕凝固的弹火旗帜、铁流风雷;  仰望碑顶:手擎花环的胜利女神,吹响胜利号角的红军战士
期刊
春 水  在正月的河滩,我遥望一片苍茫和辽阔。  阳光白,风不冷。  岸边的树还没有发芽,风拂过的地方,枝条微微地颤栗,河面激起小小波澜。  很轻,很静。  在这日益喧闹的世界中,能读懂这些轻、这些静,多么难得。  这些春水是安静的,我的心也是安静的。  我知道这安静的下面还汹涌着高山的积雪、沟壑的冰凌儿和一些干净的或不干净的暗流……  我的心随着春水流动,一些人和事,漫过堤岸,羞愧、烦躁、平静。
期刊
泗水亭  泗水亭仿佛老了,连同红色的墙、黑色的瓦、高高的飞檐,以及翘角。  西汉的辉煌,恍如云烟,荒芜千年。一任历史长满青苔,日月匆匆而过,汉风潮湿了多少沉默的梦境,隔世繁华。  泗水亭孤独的守望,季节轮回,以千年的梦翼。  岁月之轮碾碎了多少金戈铁马,青瓦与风铃相约依旧,在故乡的井底轻轻摇晃,在月亮古老的清泪中倾听汉风流韵,倾听大风起兮……  然而许多人还是走了,最终的一切都将消逝,除了这亭。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