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的解读方法与技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CT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无创性的光学影像诊断技术,可对眼组织进行快速、实时且高分辨率的断层成像,直观而清晰地显示活体视网膜及其深层组织的细微结构,几乎达到活体解剖的效果。并且,现代OCT还具备了单次随访功能,不同时间点对同一只眼进行扫描时,选择Follow-up模式就能实现对同一扫描线的精确对位[1],目前已成为眼科临床的一种基本的眼底影像诊断和随访工具,正确判读OCT图像也成了眼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2]。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上海市花木社区50岁及以上人群原发性青光眼患病率。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11年3至9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花木社区3个居委会中所有50岁及以上人群采用社区初筛结合三级医院复查确诊的方式开展原发性青光眼患病率调查。初筛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屈光矫正、眼压测量、裂隙灯下眼前节照相、眼底照相。筛查发现的可疑青光眼者均转诊至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进行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以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为特点的进行性、遗传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Fuchs综合征也称为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Fuchs' heterochromic uveitis,FHU),90%以上为单眼发病.两种疾病同时发生的病例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国外共报道17例,其中双眼同时发病的只有2例[1-7
期刊
目的 调查广东省阳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及致病原因.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对广东省阳西县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个调查点,正式现场调查之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根据村户口本逐户检录调查对象.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别计算受检者肓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并判断受检者
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学眼科学学会( ISGEO)对PACG提出新的分类系统,给传统分类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冲击。然而,两种分类历经多年临床实践后,仍给眼科临床医师带来不少困惑和尴尬。新分类显然有不少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按照国内传统分类和专家共识进行临床科研,则难以和国际接轨或被国际认可。有必要再议这些问题。开展国人自己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患者男性,44岁.因双眼异物感30余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30年来患者反复出现双眼异物感和眼红、流泪症状,其父亲和姐姐有相同症状.眼部检查:双眼睑缘充血,睑板腺开口阻塞;双眼结膜轻度充血,睑裂区角膜条带状荧光着染(精粹图片1),左眼角膜下方可见波浪形灰色线条(精粹图片2),双眼角膜上皮层内可见大量微囊泡(精粹图片3),以上下方角膜为著,中央区域透明.双眼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
期刊
目的 探讨集合与调节比率(AC/A)与合并屈光不正的间歇性外斜视发生的关系.方法 临床回顾性研究.观察和分析135例2008至2010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检影屈光性质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屈光度数为-0.50~ +3.00 D的3~6岁患者及屈光度数为-0.50~ +2.00的7~ 40岁患者)、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组(-0.50 ~7.75 D)及间歇性外
中华眼科杂志创刊于1950年,60多年来记录了新中国眼科事业发展的历程,成为我国眼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眼科界对外代表国家水平、对内引导学术发展的精品期刊。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为广大眼科同仁服务的意识,
目的 比较Artisan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与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53例(53只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术眼残余囊膜的情况分为两组,Artisan植入组(A组):28只眼,行Artisan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睫状沟缝合组(B组):2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可引发多种眼底病变.以往我们使用玻璃体切除术解除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但玻璃体切除术时会遇到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分离不完全、玻璃体残留和手术并发症的限制.然而,药物玻璃体溶解术给我们提供了治疗持续病理性玻璃体黄斑粘连的另一个治疗途径.本文对玻璃体分子组织结构、玻璃体后脱离的基本原理,以及当前药物玻璃体溶解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眼压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途径。眼压具有昼夜波动性和节律性,单次测量不能充分反应眼压的变化情况。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早期阶段的眼压改变并不稳定,多在昼夜的某个时间点表现为眼压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高眼压。因此,24 h眼压监测对于掌握眼压的变化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帮助。该种监测办法较全面的了解眼压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