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模型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对“建筑模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模型制作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082-01
  
  建筑模型设计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兼顾着教学与实践的双重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对于建筑模型设计的整体策划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收集模型制作的最新工艺和材料,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建筑模型课程改革现状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与建筑模型设计这一行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很少,部分院校的建筑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虽有部分与建筑模型设计相关的课程,但课时不多,仅以专业辅助课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于建筑模型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很少有院校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组建模型实训室,对其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研究则更少。由于教师本身对专业实践缺失或实践程度很轻,不能直接有效的教导学生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高职院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模型制作本身,难以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环节进行全面体现,培养学生设计观念和前瞻性。另外由于成本和加工机械等因素,一些模型制作行业中大量采用的材料也很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相比之下,国外设计教育较早地对模型课程加以重视。在日本的建筑设计课程中,模型就像草图一样作为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美的许多国家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也同样重视模型的运用。
  
  2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1 加强校企合作
  在建筑模型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带入与学校有合作联系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观摩的环境中学习理论。企业的设计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辅助指导设计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新的设计观念,掌握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熟知工艺制作和流程。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项目中,使专业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吸取经验,增强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程度。在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与校实践基地合作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将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相链接。
  2.2 加强学科之间的衔接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与模型设计课程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丰富化。通过专业设计课程与模型设计课程结合,推进设计的进程,深化设计策略。如在现有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教学中可以将模型设计作为推敲方案的手段,一直贯穿专业设计课程的整个过程。虽然以往的专业教学提倡模型推进设计的思路,但往往在操作过程中,不是设计阶段忽略了模型的制作,就是模型制作仅仅用于设计成果的表达,没有真正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2.3 加强团队合作分组作业
  由于制作材料的专业性,建筑模型课程的制作费用比较高。对学生进行分组制作,组员之间再进行分工合作,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针对同一课题自由组合成4~5人的研究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每周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日志,工作报告,由此来引导学生开始逐步养成有计划的合作与交流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
  2.4 加强教师的过程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学习兴趣,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展开上课内容的讨论。整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着策划者、引导者的角色,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以任務驱动模式展开教学,将设计实例引入课堂,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便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2.5 设计作品展出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验、教训以及改进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汇报展览。学生作品展览是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公开展示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展出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促进专业之间的互动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供了相互比较方案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 实践意义
  通过建筑模型设计实践教学的积累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满足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学资源优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设计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强化课程的实践性。通过建立与该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手册,课程改革成果实物及图册对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使学生具备模型制作与专业设计的综合技能,有利于提高建筑模型行业专业人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著],华岳[译].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 李力,金丽,虎勇.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 何雪钰.建筑学专业课程整合浅谈—以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08(12).
  [4] 沈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模型课程教学[J].装饰,2009(6).
  
  ①课题来源:本文为南通职业大学201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高职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课题编号: 2011-ZD-02。
   作者简介:刘琛(1983~):女,讲师,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教学研究。
   丁峰(1969~):男,副教授,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民间工艺美术,室内设计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行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因安全、方便、痛苦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与人工流产相比较仍存在有完全流产率低,不全流产,继续妊娠等现象,为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因素,对我院妇产科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机电一体化、数控和模具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属于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并且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机电液一体化人才必须具备的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其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授课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激发学习兴趣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
电子内窥镜有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将病人不适感降到最低程度,大大提高诊断能力,便于教学及临床病例讨论,便于患者密切配合,为教学、科研提供可靠资料等诸多优点。为了使电子内窥